三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初期出现的一个名词,指当时已被批判的所谓“旧中宣部”、“旧文化部”、“旧北京市委”。

1966年11月28日,江青、陈伯达主持召开首都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1]。江青在讲话中点名批评陆定一、周扬林默涵和中共北京市委彭真等11人,并把“旧中宣部”、“旧文化部”、“旧北京市委”放在一同攻击[2]。该讲话也成为之后文艺界砸“三旧”的旗号[3][4]

含义

“旧中宣部”是指改组前的中共中央宣传部,原部长陆定一于1966年5月被撤销了其已担任了21年的中宣部部长职务,后被定为彭、罗、陆、杨反党集团成员,遭到迫害。[5]196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通知称,中央宣传部已经改组,陶铸任部长,陈伯达任顾问(仍挂副部长名义)。[6]

“旧文化部”是指改组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原部长为沈雁冰,因年事已高,并不大过问部务。具体工作由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齐燕铭和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负责。1965年2月,沈雁冰卸任,由陆定一接任文化部部长。1965年4月7日,中央免去了齐燕铭、夏衍的职务,并在1965年7月至8月间对文化部进行了重大改组。[7]

“旧北京市委”是指改组前的中共北京市委。1966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停职审查。1966年6月4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共中央关于改组北京市委的决定,市委书记彭真被撤职。彭真后被定为彭、罗、陆、杨反党集团成员,遭到迫害。

注释

  1. ^ 魏宏运主编;刘景泉等撰. 国史纪事本末 1949-1999 第5卷 “文化大革命”时期.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 252–253. ISBN 7-205-04605-X. 
  2. ^ 刘国新,刘晓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长编 第3卷.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 56–57. ISBN 7-219-02787-7. 
  3. ^ 张健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 第4卷 1966.1-1976.9.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年11月: 75–76. ISBN 7-5329-2955-8. 
  4. ^ 杨龙主编. 影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9月: 218–219. ISBN 7-80563-856-X. 
  5. ^ 陈晓萍,陆定一:任期最长的中宣部部长,新闻周刊2006年第22期. [201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2). 
  6. ^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6年),新华网,2004-10-15. [201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9). 
  7. ^ 赵晓泮,1965年的文化部大改组,中华网,2005-05-26. [2010-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