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库伦
东库伦(蒙古語:Зүүн Хүрээ,轉寫:Züün Khüree),又称“大库伦”(Ikh Khüree),是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历史上的一组宫殿、寺庙建筑群,以黄宫(哲布尊丹巴的夏宫)为中心,今已不存。[1][2][3]
历史沿革
根据传说,1639年,为还是幼儿的第一世哲布尊丹巴罗桑丹贝坚赞兴建了“库伦”(意为“营地”),地址位于哈拉和林东边的席热查干诺尔这一湖泊旁边,即如今的前杭爱省布尔德县。这是日后大库伦的起源。当时他的库伦是个移动的营地。[1]后来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赴西藏学经。1657年(藏历火鸡年),他从西藏拉萨启程返回喀尔喀部,此后移驻额尔德尼召。他的库伦也设在额尔德尼召附近。后来历世哲布尊丹巴的库伦继续迁移不定。[3]
1778年,在清朝乾隆帝的命令下,哲布尊丹巴的库伦迁驻如今的乌兰巴托。虽然1839年又曾向西迁至陶勒盖(Tolgoit,其地靠近松吉瑙山,但1855年又迁回,自此便永久性驻扎在此处。[3]如今的乌兰巴托城,是在三个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了这座“大库伦”以外,其他两个中心分别是甘丹寺、汉人经商的“买卖城”。19世纪初,甘丹寺兴起之后,以甘丹寺为中心的区域被称作“西库伦”(Baruun Khüree),而以黄宫为中心的大库伦则被称为“东库伦”(Züün Khüree)。[2][3]
东库伦的核心是“黄宫”(Shar Ordon),这是哲布尊丹巴的主要寺庙和居所。黄宫位于色勒博河右岸。东库伦则是以黄宫为中心建起的一片建筑区,占地面积720×720“阿尔都”(ald,1阿尔都=1.6米),在西库伦兴起之前,东库伦是行政中心,汇集了许多政府机构。[3]东库伦还是宗教机构,1913年统计,大库伦(东库伦)有喇嘛13000名,甘丹寺有喇嘛7000名。在1930年代的反宗教运动中,东库伦被摧毁。[2]黄宫的原址处兴建了如今的国家宫,黄宫门前的大广场改建为“苏赫巴托尔广场”。
哲布尊丹巴在大库伦共有四座居所:夏宫(黄宫)、冬宫(绿宫)、白宫、潘德林,其中夏宫(黄宫)位于东库伦,为其正宫,后三者为其行宫,位于东库伦以外,如今仅存冬宫(绿宫)。[4]
- 夏宫(Erdmiin dalai buyan chuulgan süm,或称Bogd khaanii serüün ord 博克多汗清凉宫),又称黄宫。[4]
- 冬宫(Bogd khaanii nogoon süm,或称Bogd khaanii öwliin ordon 博克多汗冬宫),又称“绿宫”,清朝赐名“广慧寺”,现已成为博物馆。[4]
- 白宫(Tsagaan süm,或称Güngaa dejidlin 棍嘎德吉林)最初于1840年兴建。[2]后来焚毁,原址改建大甘丹宫。[4]房顶采用汉式亭顶。1938年被毁。[2]
- 潘德林(Pandelin,或称Naro Kha Chod süm 那若卡居苏默)已被毁。[4]
原来东库伦及其周边,除了黄宫以外,还有多座藏传佛教寺院:[2]
- 迈达里庙:1868年兴建。藏式建筑风格。房顶采用蒙古包式样。直到1913年,该庙仍然是整个城市内最高的建筑。[2]
- 格斯尔庙:带有很大的山门。1930年代被毁。[2]
- 德钦嘎勒巴音庙(Döchin Galbain Süm):1739年至1892年兴建。1930年代被毁。[2]
2009年7月,有简短的报道提及一座新的寺庙“大库伦”(Ikh Khüree)及其堪布喇嘛沙·桑吉道尔吉(S. Sanjdorj)。[2]
参考文献
- ^ 1.0 1.1 History of Ulaanbaatar, Happy Camel, Retrieved 2013-09-26. [2013-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Sanders, Alan J. K.,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Mongolia, 2010. p. 731-732
- ^ 3.0 3.1 3.2 3.3 3.4 一世哲布尊丹巴·罗桑丹贝坚赞,藏人文化网,2007年11月09日. [2013年9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8日).
- ^ 4.0 4.1 4.2 4.3 4.4 Majer, Zsuzsa; Teleki, Krisztina. Monasteries and Temples of Bogdiin Khьree, Ikh Khьree or Urga, the Old Capital City of Mongolia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PDF). Budapest: Documentation of Mongolian Monasteries: 36. [January 30, 20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