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镇庙,又称“中镇祠”,为自宋代起历代祭祀五镇之一中镇霍山山神庙宇,原位于山西省霍州境内的霍山山麓(今属临汾市洪洞县兴唐寺乡兴唐寺村),距县城25公里。

道光五年《直隶霍州志》所载霍山图,左为中镇庙,右为兴唐寺

关于祭祀霍山庙宇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注 1],时称岳庙。隋唐时祀四镇,霍山不在四镇之列,但隋代仍称霍山为冀州镇,并在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就山立祠,唐代则称西北镇,贞观四年(630年)建霍山祠,后因霍山在天宝十年(751年)获封应圣公,故又称应圣公祠,开成二年(873年)重修[注 2],宋代最迟在淳化时已由祀四镇改为祀五镇,并将其改作中镇庙。此后历代屡有兴废,可考的最后一次重修完成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注 3]。按乾隆二年(1737年)重修时平阳府章廷珪所作《重修中镇庙记》,此时的中镇庙有正殿五间(周围出回廊二十四间)、寝殿三间,并有东西厢房等[注 4]

1934年夏,梁思成林徽因在汾阳周边各县开展古建筑调查时,曾路过中镇庙[1],并载于其《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赵城县霍山中镇庙”一节,梁思成称其“庙址既大,高下不齐”,“就形制上看来,恐最­早不过元代”,并对其大殿的建筑形制做了简略描述[2]

1970年,该庙与周边的兴唐寺被一同拆毁,木料用于建设小学,上百通石碑大多被砸碎,用于垫路或砌房基,今原址仅存东配殿三间、一块完整的《大明诏旨》碑(明洪武三年所立)以及散落在院子里的一地残碑[3][4]

中镇庙残址,2012年9月

参见

注释

  1.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汾水》:“霍太山有岳庙,庙甚灵,鸟雀不栖其林,猛虎常守其庭。”
  2. ^ ·崔允昭等,《直隶霍州志·卷十四·祠庙》:“隋制祀四镇,以霍山为中镇,是为五镇矣。唐贞观四年立庙……开成二年敕命重修,刑部尚书郑翰撰碑铭并序。”
  3. ^ 释力空,《霍山志·卷一·建置沿革》:“历元、明、清,官府时加新修,今所存之殿庑,为前清光绪十八年钦差监修也。”
  4. ^ ·崔允昭等,《直隶霍州志·卷二十五·中文》:“正殿旧单檐卑隘,今拓基五楹……回廊二十四楹,东西厢各二楹。寝殿三楹……”,此文及金代重修时刘祁所撰《中镇庙记》均全文收录于道光年间的《直隶霍州志》。

 

参考资料

  1. ^ 《寻找霍山中镇庙》. 珠联璧合. 搜狐. [201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2. ^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梁思成、林徽因. [201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3. ^ 《凭吊中镇庙和兴唐寺》. 武际可. 人民网. [201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4). 
  4. ^ 《由沂山洪武御碑话“岳镇海渎”祭祀》. 张孝友. 人民网. [2011-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