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營運中心

亞太營運中心(英語:Asia-Pacific Regional Operations Center)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90年代推動的經濟政策,以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經濟樞紐為目標。所謂的「營運中心」是指六項專業中心,包括製造中心、海運轉運中心、航空轉運中心、金融中心、電信中心和媒體中心。[1]

亞太營運中心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在1993年間提出[2],時任經濟部部長蕭萬長採納了這個想法,並將「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做為接下來幾年李登輝政府的經濟政策主軸與口號。原本政策上制定推動的時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年至1997年,第二階段為1997年至2000年,第三階段則從2000年開始;三階段的目標分別是改善台灣經濟體質、調整經濟結構,並在2000年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後繼續鞏固這個地位[3]。但由於之後的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國際情勢的變化,該計劃的推動並未如預期中順利。

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擱置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改為推動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4],因此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在2000年後就不再是中華民國經濟政策的主軸,但綠色矽島關鍵的兩兆雙星政策最終並未獲得成功。2016年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改推動台灣做亞洲·矽谷計畫

批評意見

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林濁水表示,亞太營運中心的可行性本來就不高,不過是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所宣傳的經濟神話。1990年代,李登輝想讓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但在中國大陸發展經濟的阻擾之下,造成政策空轉十年[5];而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很早就不願意配合亞太營運中心計畫,2000年後中國大陸又廣建深水港、造成鄰近地區的深水港嚴重供過於求,因此亞太營運中心早就注定失敗[6]。另外,他也表示在2008年大三通後,由於協議內容不當,限制權宜輪直航(過去兩岸為了規避統獨問題延伸的法律問題,因此海運直航全部採用權宜輪),使得多數台資船舶無法航行至中國大陸、而非兩岸資本船舶則全部被排除直航,故台灣離海運轉運中心又更遠了[7]

在空運中心方面,馬英九當選總統後,計畫將臺北松山機場打造成東北亞的區域轉運樞紐,但《經濟日報》曾經以社論指出馬英九繼續發展松山機場是錯誤政策,因為這不會增加多少方便性,但會分散鄰近的桃園機場的航班、客源及建設經費(桃園機場是台灣唯一有機會發展成國際轉運中心的機場),弱化桃園機場的服務能力,讓台灣離航空轉運中心更遠。[8]

高雄亞太營運中心

高雄亞太營運中心同為吳敦義為競選高雄市市長所推出的計畫,預計將高雄打造成亞太的海運及製造中心。[9]

2011年,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黃昭順曾質疑吳敦義之前擔任高雄市市長時,曾經承諾選民要遷移205兵工廠、實現高雄亞太營運中心、旗津跨海大橋等政見。如今看來都沒有落實。當下吳敦義脫口回應:「那不是承諾,是我的夢」。[10]民進黨因此要求吳敦義回去讀夢的解析以便區分「什麼是夢、什麼是承諾。」[10]

參考資料

  1. ^ 亞太營運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8年9月2日查證。
  2. ^ 馬英九接見大前研一 肯定亞太營運中心構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紀元時報,2008年6月17日,2008年9月2日查證。
  3. ^ 亞太經濟研究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立政治大學),2008年9月2日查證。
  4. ^ 阿扁「綠色矽島」為題為WCIT 2000開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郭和杰,ZDNet Taiwan,2000年6月12日,2008年9月2日查證。
  5. ^ 論蕭江團隊的服務業想像. [200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01). 
  6. ^ 林濁水著「拆解馬蕭財經神話」全文下載. [200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7). 
  7. ^ 非典型論述:馬兩岸協商令人心驚膽跳[永久失效連結]
  8. ^ 總統眼界要高過松山 -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4.27. [2015-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9. ^ 事件行銷100(2). Google Books.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中文). 
  10. ^ 10.0 10.1 綠營拿「夢的解析」 諷吳政見跳票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1-10-01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9) (中文).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