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庇鲁斯专制君主

伊庇鲁斯专制君主指的是统治伊庇鲁斯专制国这一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建立的拜占庭帝国继承国的君主。实际上,“伊庇鲁斯专制国”和“伊庇鲁斯专制君主”都只是现代史学的惯用称呼,该国当时的国名、君主使用的头衔均与此不同。“专制君主”(希臘語δεσπότης羅馬化despótēs)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尊贵的宫廷头衔,持有这一头衔与统治特定的领地无关。该政权的几位希腊君主确实使用这一头衔,但这只代表他们在拜占庭帝国体系中的地位,与他们统治的领地无关。

伊庇鲁斯专制君主
最后一位实际统治者
莱奥纳尔多三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II Tocco
1448年-1479年
详情
开国君主米海尔·科穆宁·杜卡斯
末代君主莱奥纳尔多三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II Tocco
(实际)
安东尼奥·托科英语Antonio Tocco
(名义)
建立1205年
终结1479年(政权灭亡)
1642年(头衔不再使用)

后来伊庇鲁斯被非希腊人控制,专制君主这一头衔开始失去帝国等级意义,与领地联系起来,这有时也会让当地人感到诧异。尽管如此,“伊庇鲁斯专制君主”这一头衔没有出现在当时的文件档案中,那些统治当地的外国君主采用其他形式的头衔,如阿尔塔专制君主或约阿尼纳专制君主,即该国在不同时期的两个首都的名字。也有一些统治者会用罗马尼亚专制君主(拉丁語Despotus Romaniae,“罗马尼亚”指“罗马帝国的土地”,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或罗马人的专制君主(Despotus Romeorum,罗马人即指拜占庭人或希腊人)的头衔。

该政权的最后一位统治者莱奥纳尔多三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II Tocco(1448年-1479年在位)统治末期,整个国家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莱奥纳尔多逃到了意大利,他的子孙继续使用“专制君主”的头衔。1642年,时任托科家族首领安东尼奥·托科英语Antonio Tocco不再使用这一头衔,转而宣称亚该亚亲王的头衔。

头衔

拜占庭帝国后期,“专制君主”(δεσπότηςdespótēs)是个高贵的宫廷头衔,但它与特定的土地占有无关[1]。严格地讲,称伊庇鲁斯专制国(此国名同样不是当时使用的名字)的君主为“伊庇鲁斯专制君主”是错误的[2]。随着拜占庭皇帝开始承认自治君主的统治地位,授予他们“专制君主”的头衔成为惯例,该头衔才开始于特定的地域联系在一起[3][4][5]。一些伊庇鲁斯君主并没有专制君主的头衔,如创立国家的米海尔·科穆宁·杜卡斯和第二任君主狄奥多尔·科穆宁·杜卡斯,实际上,狄奥多尔曾于1225年在塞萨洛尼基称帝(巴西琉斯)。米海尔二世是第一个被授予专制君主头衔的统治者,13世纪30年代,他的叔叔曼努埃尔·科穆宁·杜卡斯英语Manuel Doukas授予他此头衔,后来尼西亚帝国皇帝约翰三世再次授予他此头衔,以之为米海尔臣服于尼西亚帝国的象征[6][7]

科穆宁·杜卡斯王朝英语Komnenos Doukas灭亡之后,继起的奥尔西尼家族开始使用与实际领土相关的“专制君主”头衔变体。作为意大利人,奥尔西尼家族的君主们使用“罗马尼亚专制君主”(Despotus Romaniae)的头衔,因为伊庇鲁斯是罗马尼亚(罗马人土地)的一部分[1]。后来塞尔维亚贵族托马二世·普雷柳博维奇英语Thomas Preljubović塞尔维亚皇帝西美翁·乌罗什英语Simeon Uroš处获封伊庇鲁斯,并获封专制君主头衔,于是自称“约阿尼纳专制君主”,表明他以约阿尼纳为都,统治整个伊庇鲁斯[8]

1411年,祖辈为意大利贵族的卡洛一世·托科英语Carlo I Tocco夺取约阿尼纳,也获得了“专制君主”头衔,这可能是参考了科穆宁·杜卡斯家族和奥尔西尼家族的头衔,也可能是参考了普雷柳博维奇。当地人坚持要求卡洛寻求拜占庭皇帝对此头衔的承认,于是他派弟弟列奥纳尔多英语Leonardo II Tocco前往君士坦丁堡,得到了曼努埃尔二世皇帝的正式承认[8]。对卡洛来说,专制君主的头衔意味着他可以宣称对整个伊庇鲁斯的所有权,而非仅仅占有约阿尼纳,1416年,他征服了阿尔塔,即科穆宁·杜卡斯和奥尔西尼时代的首都。对拜占庭帝国来说,承认这个头衔更多是对这一帝国无力控制的地区加以缓冲,与从前伊庇鲁斯希腊君主的联系只在于名义上[9]。1418年以后,卡洛像之前的奥尔西尼家族一样,开始使用“罗马尼亚专制君主”的头衔[1]。同时期,亚该亚亲王琴图廖内二世英语Centurione II Zaccaria也使用了这一头衔,所以卡洛可能并不是在模仿之前的伊庇鲁斯君主,而是在亚该亚大部分领土于1418年被拜占庭帝国夺取后,在同年僭用了琴图廖内的头衔(他是卡洛过去的领主)。伊庇鲁斯的史料记载,“罗马尼亚专制君主”的头衔得到了曼努埃尔二世皇帝的承认,但同时期的拜占庭史料并没有有关记载[10]。约阿尼纳的文件显示,卡洛的头衔全称为:领主卡洛,托上帝鸿福,罗马尼亚专制君主(Dominus Carolus Dei Gratia despotus Romaniae[11]

1418年后,卡洛有时也使用“罗马人的专制君主”(Despotus Romeorum,“罗马人”即指拜占庭人或希腊人)。这个头衔对拜占庭帝国来说更难接受,因为这暗示了他对罗马人民的统治权,而不仅仅是统治名义上属于帝国的一块领地。对帝国来说,这样的权力只有皇帝才能拥有[12]。卡洛一世之子卡洛二世·托科英语Carlo II Tocco使用“阿尔塔专制君主”的头衔,来源于伊庇鲁斯政权曾经的都城,但对拜占庭来说这并不比“罗马尼亚专制君主”更能接受,因为这样的头衔仍与具体的土地挂钩,而不符合“专制君主”的宫廷头衔本义[13]。卡洛二世的继承人莱奥纳尔多三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II Tocco也使用这个头衔[14]。之后的托科家族首领没有实际统治伊庇鲁斯,但仍同时使用“罗马尼亚专制君主”和“阿尔塔专制君主”的头衔,1697年的一份意大利文资料称托科家族的头衔为“罗马尼亚和阿尔塔的专制君主”(Despoti de Romanìa, & del'Arta[15]

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列表

君主均列出其希腊文姓名和拉丁转写,塞尔维亚君主有塞尔维亚文姓名及拉丁转写,有些君主希腊文姓名与原本姓名不同,列于括号内。

科穆宁·杜卡斯王朝(1205年-1318年)

肖像 姓名 统治期 继承关系与注释 来源
  米海尔一世·科穆宁·杜卡斯
Μιχαήλ Κομνηνός Δούκας
(Michaēl Komnēnos Doukas)
1205年-1215年 拜占庭皇帝伊萨克二世阿莱克修斯三世的堂弟,在第四次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在伊庇鲁斯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16]
  狄奥多尔·科穆宁·杜卡斯
Θεόδωρος Κομνηνὸς Δούκας
(Theodōros Komnēnos Doukas)
1215年-1230年 米海尔一世同父异母的弟弟,致力于恢复君士坦丁堡重建帝国,1224年在塞萨洛尼基加冕称帝。 [16]
  米海尔二世·科穆宁·杜卡斯
Μιχαήλ Κομνηνός Δούκας
(Michaēl Komnēnos Doukas)
1230年-1271年 米海尔一世的私生子,狄奥多尔在克洛科特尼察战役英语Battle of Klokotnitsa中战败被俘后,自立为伊庇鲁斯统治者。 [16]
尼基弗鲁斯一世·科穆宁·杜卡斯英语Nikephoros I Komnenos Doukas
Νικηφόρος Κομνηνός Δούκας
(Nikēphoros Komnēnos Doukas)
1271年-1297年 米海尔二世之子。 [16]
索马斯·科穆宁·杜卡斯英语Thomas I Komnenos Doukas
Θωμάς Κομνηνός Δούκας
(Thōmas Komnēnos Doukas)
1297年-1318年 尼基弗鲁斯一世之子,被外甥尼古拉·奥尔西尼英语Nicholas Orsini杀害。 [16]

奥尔西尼王朝(1318年-1359年)

肖像 姓名 统治期 继承关系与注释 来源
  尼古拉·奥尔西尼英语Nicholas Orsini
Νικόλαος Ορσίνι
(Nikolaos Orsini)
1318年-1323年 尼基弗鲁斯一世的外孙,杀害索马斯一世后娶其遗孀 ,后被弟弟乔瓦尼英语John II Orsini杀害。 [16]
乔瓦尼二世·奥尔西尼英语John II Orsini
约翰二世·科穆宁·杜卡斯)
Ἰωάννης Κομνηνός Δούκας
(Iōannēs Komnēnos Doukas)[註 1]
1323年-1335年 尼基弗鲁斯一世的外孙,被自己的妻子安娜·巴列奥略娜英语Anna Palaiologina (daughter of Andronikos Angelos Palaiologos)毒死。 [16]
尼切福罗二世·奥尔西尼英语Nikephoros II Orsini
尼基弗鲁斯二世·杜卡斯)
Νικηφόρος Δούκας
(Nikēphoros Doukas)
(第一次在位)
1335年-1338年/1340年 乔瓦尼二世之子,年幼由母亲安娜·巴列奥略娜摄政。 [16]
1338年/1340年-1348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安德洛尼卡三世于1338年夺取伊庇鲁斯,很快又在名义上的拉丁帝国女皇凯瑟琳一世英语Catherine I, Latin Empress的帮助下恢复独立,1340年,拜占庭军再次夺取伊庇鲁斯[16]约翰·安格洛斯英语John Angelos (sebastokrator)担任长官[17]
1348年-1356年:塞尔维亚皇帝斯特凡·杜尚征服了伊庇鲁斯,任命同父异母的弟弟西美翁·乌罗什英语Simeon Uroš为当地长官[18]
尼切福罗二世·奥尔西尼

尼基弗鲁斯二世·杜卡斯)
Νικηφόρος Δούκας
(Nikēphoros Doukas)
(第二次在位)

1356年-1359年 自塞尔维亚帝国手中夺回伊庇鲁斯,死在镇压阿尔巴尼亚人叛乱的战斗中。 [16]
[18]

尼曼雅王朝(1359年-1385年)

肖像 姓名 统治期 继承关系与注释 来源
  西美翁·乌罗什英语Simeon Uroš
塞尔维亚语:Симеон Урош,Simeon Uroš
西梅翁·乌雷塞斯·巴列奥略)
Συμεών Ούρεση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
(Simeon Ouresēs Palaiologos)
1359年-1366年 1348-1356年曾任伊庇鲁斯长官,后自封塞尔维亚皇帝,实际统治伊庇鲁斯与色萨利,与乔瓦尼·奥尔西尼之女托马伊斯·奥尔西尼英语Thomais Orsini结婚。 [19]
[20]
  托马二世·普雷柳博维奇英语Thomas Preljubović
塞尔维亚语:Тома Прељубовић,Toma Preljubović
索马斯二世·科穆宁·巴列奥略)
Θωμάς Κομνηνός Παλαιολόγος
(Thōmas Komnēnos Palaiologos)
1366年-1384年 与西美翁之女玛利亚·安格丽娜结婚,岳父将约阿尼纳城和伊庇鲁斯其他地区交给他统治。 [21]
[22]
  玛利亚·安格丽娜·杜卡伊娜·巴列奥略娜英语Maria Angelina Doukaina Palaiologina
Μαρία Αγγελίνα Δούκαινα Παλαιολογίνα
(Maria Angelina Doukaina Palaiologina)
1384年-1385年 西美翁·乌罗什之女,托马二世死后在约阿尼纳人民的拥戴下继续统治,自称“巴西丽莎”,即皇后。 [21]
[23]

博代尔蒙蒂王朝(1385年-1411年)

肖像 姓名 统治期 继承关系与注释 来源
埃绍·德博代尔蒙蒂英语Esau de' Buondelmonti
Ησαύ Μπουοντελμόντι
(Esau Bouontelmonti)
1385年-1411年 玛利亚·安格丽娜的第二任丈夫。二人在玛利亚的兄长约万·乌罗什英语John Uroš的建议下结婚。 [24]
[25]
乔治·德博代尔蒙蒂英语Giorgio de' Buondelmonti
Γεώργιος Μπουοντελμόντι
(Geōrgios Bouontelmonti)
1411年 埃绍·德博代尔蒙蒂与耶夫多基娅·巴尔希奇(Jevdokija Balšić,久拉季一世·巴尔希奇英语Đurađ I Balšić之女)之子。继位时年幼,不受欢迎的母亲摄政,很快被废黜,当地贵族选举卡洛一世·托科为新君主。 [26]

托科王朝(1411年-1479年)

肖像 姓名 统治期 继承关系与注释 来源
卡洛一世·托科英语Carlo I Tocco
Κάρολος Τόκκος
(Karolos Tokkos)
1411年-1429年 埃绍·德博代尔蒙蒂的姐妹玛德莱娜·德博代尔蒙蒂(Maddalena de' Buondelmonti)之子,当地贵族推翻乔治后,选择卡洛一世成为约阿尼纳的新君主。 [27]
[26]
卡洛二世·托科英语Carlo II Tocco
Κάρολος Τόκκος
(Karolos Tokkos)
1429年-1448年 卡洛一世·托科的侄子,推定继承人,与想要争夺伊庇鲁斯的卡洛一世的私生子交战,在他统治期间,大陆上的领地多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28]
  莱奥纳尔多三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II Tocco
Λεονάρδος Τόκκος
(Leonardos Tokkos)[註 2]
1448年-1479年 卡洛二世·托科之子,继位时尚未成年,早年由四位导师共同摄政。他的最后一块领地于1479年被奥斯曼帝国攻占,莱奥纳尔多逃到那不勒斯 [29]

名义上的伊庇鲁斯专制君主(1479年-1642年)

肖像 姓名 宣称期 继承关系与注释 来源
  莱奥纳尔多三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II Tocco 1479年-约1503年
(1448年-1479年曾实际统治)
伊庇鲁斯沦陷后,先后在罗马那不勒斯流亡,在意大利南部获得封地,但在他死前都已失去。 [30]
卡洛三世·托科英语Carlo III Tocco 约1503年-1518年 莱奥纳尔多三世与米利察·布兰科维奇英语Milica Branković索马斯·巴列奥略英语Thomas Palaiologos的孙女)之子。 [30]
[31]
莱奥纳尔多四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V Tocco 1518年-1564年 卡洛三世之子。 [30]
[32]
弗朗切斯科·托科英语Francesco Tocco 1564年-1596年 莱奥纳尔多四世之子。 [33]
莱奥纳尔多五世·托科英语Leonardo V Tocco 1596年-1641年 弗朗切斯科·托科之子。 [34]
安东尼奥·托科英语Antonio Tocco 1641年-1642年 莱奥纳尔多五世·托科之子,1642年,他改用亚该亚亲王头衔,西班牙国王費利佩四世承认了这一变更。 [15]
[35]
[36]

17世纪安东尼奥·托科放弃这一头衔后,托科家族就不再使用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头衔,继续使用亚该亚亲王头衔[36]。这一变化可能源于托科家族成为了曾经的摩里亚专制君主索马斯·巴列奥略英语Thomas Palaiologos尚存的最近亲属[37],索马斯的男性后裔在16世纪断绝[38] 。索马斯曾与最后一位亚该亚亲王琴图廖内二世英语Centurione II Zaccaria的女继承人结婚,1432年后者死后,继承了亚该亚亲王国的全部领土[37][39]

注释

  1. ^ 乔瓦尼二世的序数排在乔瓦尼一世·奥尔西尼英语John I Orsini之后,他们同为凯法利尼亚与扎金索斯行宫伯爵英语County Palatine of Cephalonia and Zakynthos
  2. ^ 莱奥纳尔多的“三世”序数排在莱奥纳尔多一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 Tocco莱奥纳尔多二世·托科英语Leonardo II Tocco,他们虽不曾统治伊庇鲁斯,但由于同为凯法利尼亚行宫伯爵英语County Palatine of Cephalonia and Zakynthos扎金索斯领主而排序。

引用

  1. ^ 1.0 1.1 1.2 Zečević 2014,第91頁.
  2. ^ Fine 1994,第69頁.
  3. ^ Soustal & Koder 1981,第38–39頁.
  4. ^ ODB,pp. 614, 716.
  5. ^ Stiernon 1959,第122–126頁.
  6. ^ Fine 1994,第68–69頁.
  7. ^ ODB,p. 716.
  8. ^ 8.0 8.1 Zečević 2014,第81頁.
  9. ^ Zečević 2014,第82頁.
  10. ^ Zečević 2014,第92頁.
  11. ^ Zečević 2014,第100頁.
  12. ^ Zečević 2014,第97頁.
  13. ^ Zečević 2014,第116頁.
  14. ^ Zečević 2014,第126頁.
  15. ^ 15.0 15.1 Gizzi 1697,第53頁.
  16. ^ 16.00 16.01 16.02 16.03 16.04 16.05 16.06 16.07 16.08 16.09 Goodyear 2020.
  17. ^ Nicol 1984,第114–121, 124頁.
  18. ^ 18.0 18.1 Fine 1994,第347頁.
  19. ^ Fine 1994,第350頁.
  20. ^ Nicol 1984,第133頁.
  21. ^ 21.0 21.1 Talbot 2004,第51頁.
  22. ^ Nicol 1984,第143頁.
  23. ^ Nicol 1984,第157, 353–354頁.
  24. ^ Fine 1994,第354頁.
  25. ^ Nicol 1984,第353–354頁.
  26. ^ 26.0 26.1 Zečević 2014,第80頁.
  27. ^ ODB,p. 2090.
  28. ^ Zečević 2014,第98, 111頁.
  29. ^ Zečević 2014,第123頁.
  30. ^ 30.0 30.1 30.2 Miller 1921,第513頁.
  31. ^ Nicol 1968,第224頁.
  32. ^ Shamà 2013,第42頁.
  33. ^ Shamà 2013,第45–46頁.
  34. ^ Shamà 2013,第48–49頁.
  35. ^ Shamà 2013,第52頁.
  36. ^ 36.0 36.1 Miller 1908,第488頁.
  37. ^ 37.0 37.1 Miller 1908,第489頁.
  38. ^ Nicol 1992,第116頁.
  39. ^ Nicol 1992,第12頁.

来源

专著

期刊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