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鞏
何其鞏(1899年—1955年)[1],字克之,安徽桐城人(今安庆枞阳县石矶青山人)。中华民国官员、北平特别市首任市长(也是北京历史上的首任市长),后曾长期担任中国大学代理校长。
早年經歷
何其鞏早年先后在桐城县立中学、安徽省立蕪湖甲種農業学校学习,因参加学生游行而被学校除名。[2]後来,他来到北京当教員,并担任《正言報》記者。后入国民军当上士文书。不久,1924年被冯玉祥派往苏联留学。1925年,他学习了共产主义理论后从苏联回国。1925年(民国14年),馮玉祥被任命为西北边防督办,何其鞏出任其秘書。不久升任秘书长,曾率西北军代表团到苏联考察政治。归国後任綏遠都统公署秘書長。[3][4][5]
1926年(民国15年),馮玉祥被批为「赤化」而下野赴苏联之际,何其鞏作为其机要秘书随同赴苏联。同年,馮玉祥归国,举行五原誓師,何其鞏被任命为国民聯軍总司令部秘書長,随军经潼关入河南。1927年(民国16年)5月北伐之際,国民聯軍总司令部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軍总司令部,何其鞏仍任秘書長。1927年6月,改任豫南行政長官兼民团軍軍長。其後,历任国民革命軍第二集团軍总司令部内防处处長、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整理委員、国民政府顧問、中央政治会議開封分会委員等职务。1928年(民国17年)6月,何其鞏出任国民政府統治下的首任北平特別市市長。1929年5月8日后,他称病不再上班。1929年,改任首都建設委員会委員。
中年經歷
1931年8月,他回到家乡安徽省任职,历任安徽省政府委員、安徽省教育厅厅長、安徽省財政厅厅長。[4][6][5]
1933年5月,何其鞏出任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会委員兼秘書長。翌月,出任華北区救济委員会委員。[4][7][5]1934年,時任北平政務委員會秘書長何其鞏密呈條陳,建議蔣介石在安定北方、鞏中部基礎上,着手經營西南。[8]
1935年12月,被任命为冀察政務委員会委員。1936年10月,任北平中国学院(後改称中国大学)代理校長。1937年起,北平处于日军占领下,成立了中華民国臨時政府。何其鞏留在北平继续担任中国学院的代理校长,并拒绝出任臨時政府的公職。任内他延揽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到中国大学任教。[4][7][5]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任命何其鞏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北平特派员,不久即撤职。1947年,他辞去中国大学代理校長的職務。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曾参与策動第十一战区起义,并参与游说傅作义起义。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他留在北京市。[4][7][5]
逝世
家庭
参考资料
- ^ 徐主編(2007)、669頁及Who's Who in China 4th ed. (1931), p.132作生于1898年。劉国銘主編(2005)、1108頁及朱仲玉《北平设市后的首任市长何其巩》作生于1899年。
- ^ 徐主編(2007)、669頁作此。劉国銘主編(2005)、1108頁记其先后在安徽公学、江淮大学学习農業及政治经济学。
- ^ 劉国銘主編(2005)、1108頁。
- ^ 4.0 4.1 4.2 4.3 4.4 4.5 徐主編(2007)、669頁
- ^ 5.0 5.1 5.2 5.3 5.4 5.5 朱仲玉,北平设市后的首任市长何其巩,纵横2000年第08期
- ^ 劉国銘主編(2005)、1108-1109頁。
- ^ 7.0 7.1 7.2 7.3 劉国銘主編(2005)、1109頁
- ^ 「長江中部既為根本所在,與為犄角之西北,文化經濟皆落後不足道,斯西南後衛之經營尚矣。……川滇黔三省擁有七千萬以上之人口,形險而地膄。……即鈞座不能親往,亦宜派遺忠義大員統率重兵入川。……在彼建立國防重工業之主要部門,一旦國際大戰發生,乃能處於可戰、可守、可進、可退之地,爭取最後之勝利,達到復興民族之目的。」蔣欣賞何條陳,認為「頗中肯綮,足備參考」。見「總統府」事略室編:《蔣中正總統文物·事略稿本》第廿八冊,1934年12月1日,台北「國史館」,2003年,第508-513頁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代明,北平第一任市长何其巩与北池子南口88号,北京纪事2010年第10期. [2013-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相关条目
教育職務 | ||
---|---|---|
前任: 王正廷 |
中国学院校長 (1943年左右改称中国大学) 1936年—1946年 |
繼任: 王正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