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傅立葉變換
在數學中,分數傅立葉變換(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縮寫:FRFT)指的就是傅立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的廣義化。近幾年來,分數傅立葉變換除了在信號處理領域有相當廣泛的應用,其也在數學上被單獨地研究,而定義出如分數迴旋積分(Fractional Convolution)、分數相關(Fractional Correlation)等許多相關的數學運算。
分數傅立葉變換的物理意義即做傅立葉變換 次,其中 不一定要為整數;而做了分數傅立葉變換之後,信號或輸入函數便會出現在介於時域與頻域之間的分數域(Fractional Domain)。
若再更進一步地廣義化分數傅立葉變換,則可推廣至線性標準變換。
由來
對信號 做一次傅立葉變換的結果為 ,做兩次傅立葉變換的結果為 ,表示成 ,而當做了 次的傅立葉變換可以寫成一般式 。至此,都以 為整數做考量,當令 即 時,將 的分數傅立葉變換定義為 ,其中 可以不必為整數。
歷史
分數傅立葉變換這個概念,其實最早在西元1929年,N.Wiener就已提出,但是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矚目。過了約莫50年,V.Namias 在西元1980年重新提出(稱之為重發明)這個概念,但是一直到西元1994年,才有人真正把分數傅立葉變換用在信號處理上,此人為 L. B. Almeida。詳細歷史:1937年提出分數傅立葉變換的概念雛形; 1980年Namias較明確地提出分數傅立葉變換的數學表達式,並將其用於具有確定邊界條件的量子力學薛定諤方程的求解1987年Bride & Kerr 給出嚴格的數學定義以及性質1993年由德國的學者羅曼,土耳其的Ozaktas和以色列的Mendlovic等人首次將分數傅立葉變換概念引入光學並給出了相應的光學過程; Mendlovic&Ozaktas:漸變折射率GRIN介質中光傳播。 A. W. Lohmann: 維格納分佈函數和以及透鏡實現,自由空間的光衍射。 1993年Ozaktas,羅曼,Mendlovic等人在光學中全面引入分數傅立葉變換; 1995年Shih提出了另外一種分數傅立葉變換的形式; 1997年劉樹田等人根據Shih的定義給出了廣義分數傅立葉變換,1999年劉樹田等人將分數傅立葉變換應用於圖像加密研究中; 2001年Ozaktas等人出版“分數傅立葉變換及其在光學和信號處理中應用”一書。
定義
第一種定義:
第二種定義:
, 為實數。
當 時 (亦即 ),分數傅立葉變換就成了傅立葉變換。
表示法
,則可推廣為 ;依此類推, 表示 的 次逆變換 。
而分數傅立葉變換將以上定義推廣至非整數次的 ,且 為實數,表示為
,
當 是一個整數時則代表傅立葉轉換做 次。
例如:
時相當於做一次傅立葉變換,如果在時頻分析(Time-Frequency Analysis)圖上,則是對訊號順時針轉90度
時相當於做兩次傅立葉變換,如果在時頻分析(Time-Frequency Analysis)圖上,則是對訊號順時針轉180度,
時相當於做三次傅立葉變換,如果在時頻分析(Time-Frequency Analysis)圖上,則是對訊號順時針轉270度
時相當於做四次傅立葉變換,如果在時頻分析(Time-Frequency Analysis)圖上,則是對訊號順時針轉360度,
性質
對於任一實數 ,一個對 函數做 角度分數傅立葉變換定義為
並且具備以下特性
- 加法性(Additivity)
。
- 線性(Linearity)
- 整數傅立葉性質(Integer Orders)
若 ,其中 為一整數則相當於做 次傅立葉轉換;
當 時,這個定義就變成了連續傅立葉變換的定義 ,
當 時,它就變成了連續傅立葉變換之逆變換的定義。
有一方法可解決此問題,就是取limit讓以上定義變成有一個狄拉克δ函數被積分的情況,使得
- 反轉性質(Inverse)
- 交換性(Commutativity)
- 結合律(Associativity)
- 帕塞瓦爾定理(Parseval Theorem)
若從時頻分析圖上來看,代表的意義是在時頻分析上旋轉一角度後能量守恆
定理
的分數傅立葉轉換 ( )的時頻分布,等同於 的時頻分布(維格納分布,加伯轉換)順時針旋轉角度 ,用數學式子表示如下:
維格納分佈(Wigner distribution function)
假設
(a) 是 的維格納分布
(b) 是 的維格納分布
(c) 是 的分數傅立葉轉換
,則
加伯轉換(Gabor transform)
假設
(a) 是 的加伯轉換
(b) 是 的加伯轉換
(c) 是 的分數傅立葉轉換
,則
例子一:
對一個加伯轉換後的餘弦函數做不同角度的分數傅立葉轉換。如下圖
例子二:
對一個加伯轉換後的矩形函數做不同角度的分數傅立葉轉換。如下圖
應用
可用分解信號和濾除雜訊;一般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時域(Time domain)上,一種是在頻域(Frequency domain)上,
這邊利用分數傅立葉轉換使其在分數域當中濾波。
(一)時域
假設現在 是由兩個信號組成:
- ,
和 用數學表示分別如下:
由式子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兩信號是方波。
若要將這兩個信號分開,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因為這兩個信號在時域上毫無重疊,便可以直接在時域上將這兩個信號分開。
則 乘上 時, 這個信號會被保留, 這個信號就被濾掉了。
此作法可成功將這兩個信號分開。
限制
此種方法的限制為欲分解的信號必須在时域不能重疊,否則無法成功分解。
(二)頻域
- ,
- , 。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 和 在時域上完全重疊,因此很難在時域分解這兩個信號。
此時,可以妥善利用傅立葉轉換將信號 轉到頻域,其在頻域的表示式如下所示:
由 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若要將這兩個信號在頻域上分開,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因為這兩個信號經過傅立葉轉換後,在頻域上完全沒有重疊。
例子
假設 為一個低通濾波器(Low-pass Filter)
則 乘上 時, 會被保留, 就被濾掉了。
反之,若要保留 而濾掉 ,則可以使用高通濾波器(High-pass Filter)。
這種把欲處理信號先轉換到頻域,再做分解的動作,是濾波器設計的常見方法之一。
限制
欲分解的信號必須在頻域不能重疊,否則無法成功分解。
(三)時頻域分解
- (啁啾雜訊) + 三角波信號。
三角波信號(藍色)是我們要的信號,將前面的啁啾(綠色)視為雜訊,由圖中可以發現到,
不論在時域或是頻域,皆無法直接將噪音項 去除,這是因為 和三角波信號在時域和頻域皆重疊(如下圖左上、右上)。
因此,對於兩個在時、頻域皆重疊的信號來說,很難在一維的時域和頻域中將其分解。
但若使用二維的時頻分析,則將有機會可以將兩個在時、頻域皆重疊的信號分解。
這是因為兩個在時、頻域皆重疊的信號其時頻分布並不一定會重疊。因此,只要這兩個信號的時頻分布沒有互相重疊,就可以善用分數傅立葉變換將其成功分解(如下圖左下、右下)。
例子一
假設有噪音干擾,所以接收到的信號除了原始信號以外,還包含了雜訊。
用時頻分析方法來處理接收到的信號,黑色為原始信號(signal)的時頻分布,而綠色為噪音(noise)的時頻分布,如下圖。
現在想把雜訊濾掉,以下探討3種方法來還原原始信號。
方法1 : 使用垂直的 Cutoff line
若在時頻分布圖中使用垂直的 Cutoff line ,就相當於在一維時域中,要把信號和噪音分離。
但是由下圖可清楚看出,使用垂直的 Cutoff line 後,仍然會有一部分的噪音無法被去除。
因此方法1無法完美重建原始信號,而會有扭曲的情形發生。
方法2 : 使用水平的 Cutoff line
若在時頻分布圖中使用水平的 Cutoff line ,就相當於在一維頻域中,要把信號和噪音分離。
但是由下圖可清楚看出,使用水平的 Cutoff line 後,仍然會有一部分的噪音無法被去除。
因此方法2也無法完美重建原始信號,而會有扭曲的情形發生。
方法3 : 使用斜的 Cutoff line
若在時頻分布圖中使用斜的 Cutoff line ,則可以完美分離信號和噪音。如下圖。
Cutoff line 的參數包含了 和 , 是cutoff line和縱軸f-axis的夾角,而 則是cutoff line 距離原點的距離。
以下示範如何使用分數傅立葉轉換和Cutoff line來將噪音濾除:
步驟(1) 首先決定cutoff line和縱軸f-axis的夾角
步驟(2) 利用分數傅立葉轉換對時頻分布旋轉 ,使 cutoff line 垂直橫軸 t-axis。
步驟(3) 算出 後,再利用低通遮罩(Low pass Mask)將噪音濾掉。
步驟(4) 最後再做一次分數傅立葉轉換 ,將時頻分布旋轉回原來的位置。
令接收到的信號為 ,最後得到的信號為 ,可將以上步驟用數學式子表示如下:
- 例子二:
- 假設發射一信號s(t),中間受到雜訊干擾,最後收到的訊號為f(t)=s(t)+noise
- (a) 發射訊號的時域圖
- (b) 接收訊號的時域圖
- (c) 發射訊號的韋格納分布
- (d) 接收訊號的韋格納分布,有由此可見cross-term已經大大的影響時頻圖的可見姓,加上雜訊後的韋格納分布更是無法清楚地將訊號分離開來
- (e) 發射訊號的加伯轉換
- (f) 接收訊號的加伯轉換
- (g) 接收訊號的加伯-維格納轉換
- (h) 濾波器的設計,這邊總共有四條cutoff lines,其中有兩條平行,所以總共需要做三次不同的分數傅立葉轉換,再藉由cutoff lines來去除雜訊
- (i) 濾波器的設計,這邊總共有四條cutoff lines,其中有兩條平行,所以總共需要做三次不同的分數傅立葉轉換,再藉由cutoff lines來去除雜訊
- (j) 對(i)做分數傅立葉轉換
- (k) 利用高通濾波器濾波,把兩條cutoff lines設置在低頻
- (l) 經過(k)濾波器以後
- (m) 透過同上的手法再做兩次低通濾波器,把旁邊兩條線給去除後可得到的還原訊號
- (n) 發射訊號(藍色)和還原訊號(綠色)的比較,兩者的MSE僅有0.1128%
由以上可知,透過分數傅立葉旋轉時頻圖的技巧來設計濾波器,我們可以精準地還原訊號
例子三:
一樣假設接收訊號受到了雜訊干擾
(a) 發射訊號
(b) 接收訊號
(c) 接收訊號的韋格納分
(d) 接收訊號的加伯轉換
(e) 接收訊號的加伯-維格納轉換,在這邊的濾波器需要五條cutoff lines(藍線),但有兩條是垂直時間軸,可以直接在時間軸上去除,剩下的三條則需要利用分數傅立葉轉換來去除。
(f) 還原訊號,MSE僅0.3013%
比較傅立葉轉換和分數傅立葉轉換
傅立葉轉換
優點: 運算複雜度較低,有快速傅立葉轉換的演算法。
缺點: 僅有一個維度,頻域,來分析;雜訊若和訊號重疊,則難以分離。
分數傅立葉轉換
優點: 運用旋轉的技巧在時頻圖上去除雜訊,多了一個維度(時域)來分析;除非雜訊和訊號同時在頻域和時域上重疊,否則將可以分離兩訊號。
缺點: 運算複雜度較高。
相關條目
其他的時間-頻率變換: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N. Wiener, "Hermitian polynomials and Fourier analysi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Physics MIT, 18, 70-73 (1929).
- V. Namias, "The fractional order Fourier trans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quantum mechanics," J. Inst. Appl. Math. 25, 241–265 (1980).
- Luís B. Almeida, "Th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and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s," IEEE Trans. Sig. Processing 42 (11), 3084–3091 (1994).
- Soo-Chang Pei and Jian-Jiun Ding, "Relations between fractional operations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EEE Trans. Sig. Processing 49 (8), 1638–1655 (2001).
- D. H. Bailey and P. N. Swarztrauber, "Th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and applications," SIAM Review 33, 389-404 (1991). (Note that 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chirp-z transform variant, not the FRFT.)
- Haldun M. Ozaktas, Zeev Zalevsky and M. Alper Kutay. "Th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 with Applications in Optics and Signal Processing". John Wiley & Sons (2001). Series in Pure and Applied Optics.
- Jian-Jiun Ding, Time frequency analysis and wavelet transform class not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Taipei, Taiwan,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