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臺灣媽祖文化節
北臺灣媽祖文化節,是由臺北市政府民政局發起辦理,目前由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等縣市政府民政局處共同輪值合辦的一項媽祖信仰節慶活動。
北臺灣媽祖文化節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北臺灣 |
例祭 | 不定時 |
歷史
「臺北府城大天后宮」係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督導興建於臺北府城內,位置約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後方。日治期間的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因颱風侵襲而倒塌。1912年(大正元年)拆除改建兒玉後藤紀念館,金面媽祖神像被收藏於臺北州廳。1913年(大正二年)三芝仕紳黃見龍等申請迎至三芝庄。1917年(大正六年)庄民集資興建「小基隆福成宮」,1919年(大正八年)落成奉祀金面媽祖神像。
2004年(民國93年),臺北市各界慶祝建城120週年之際,在文史研究者高賢治等文化界人士建議下,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邀集地方仕紳發起「清代臺北府城大天后宮金面天上聖母神像重回臺北城」民俗慶典活動。2006年(民國95年)臺北市民政局接辦,並聯合北台灣各地擴大成為「北台灣媽祖文化節」,以迄於今。[1]
歷屆舉辦
參考文獻
- ^ 《臺北府城的姑婆媽祖-金面媽祖 VS.北臺灣媽祖文化節的舉辦因緣》,2017 北臺灣媽祖文化節文宣資料 (PDF). [2018-08-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