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烏龍茶

臺灣烏龍茶臺羅: Oo-liông-tê),又稱半球型包種茶,產於臺灣的烏龍茶,屬於青茶的一種。以南投鹿谷地區所產的凍頂烏龍茶起源最早。與中國大陸的分類方法不同,在臺灣,烏龍茶專指用「烏龍茶種、並以烏龍茶方式加工」的茶種。

政府認證標章

臺灣烏龍茶以輕度發酵、團揉方式製成,外型呈現捲曲的球狀。[來源請求]茶湯呈金黃色,味道醇厚,有強烈果實香。

特徵

臺灣烏龍茶種,在南投鹿谷地區培育而成。製作烏龍茶必須使用青心烏龍品種,始被認同為正統烏龍茶。臺灣也有使用金萱、翠玉、四季春或其他品種,來製作烏龍茶,這些皆被視為新近研發的茶類,有別於正統的烏龍茶。

製程

臺灣烏龍茶大致指輕或中度發酵、輕焙火、揉捻成半球狀的品種。臺灣烏龍茶與中國大陆青茶迥異之處,尚有一重點是中國大陆青茶在凋萎後還以搖青作青程序補充初步發酵,臺灣則通常在萎凋後即進行炒青,炒青是一道兼具促進發酵與停止發酵的細緻手工,成敗全憑炒茶師父的經驗與天時地利人和。

歷史

臺灣種植的茶種,都屬於烏龍茶種,可以製成烏龍茶。在清朝時,臺灣製作及外銷的烏龍茶,都屬於重發酵。在日治時期,日本人請來福建製茶師傅,在臺灣改良了製程及口味,現今臺灣烏龍茶都屬於輕發酵或半發酵,在發酵過程中,進行炒青,以停止發酵過程。之後又經過揉、搖等手法,使茶葉呈現捲曲狀。

種類

凍頂烏龍茶

高山烏龍茶

在臺灣,種植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山區的烏龍茶,稱為高山烏龍茶。從1980年代臺灣茶葉內銷市場日益活躍以來,臺灣烏龍茶的種植海拔越來越高,這些海拔在1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茶,在製作上與傳統烏龍茶製作,又有不同;一般傾向輕發酵輕焙火,強調保留較多茶葉的原始茶香,並留住更豐富的物質、口感,具有茶葉本身輕花香的特質。由於高山茶價格好,所以臺灣烏龍茶的製作日漸傾向高山茶的輕發酵輕焙火,捨棄傳統中發酵中焙火、重「果香」的特色。

根據估計,茶的全球產量超過二百五十萬噸,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全發酵的紅茶,百分之八是不發酵的綠茶,百分之二為「半發酵」的烏龍茶。

翠玉烏龍茶

翠玉烏龍是在1945年日本人曾留下500多株的茶樹樹苗中,經過台灣茶葉農民30幾年研究與選育,加上改良與發明,成為全新的茶樹品種。由資深農委會茶改場員工也是「台灣茶之父」的吳振鐸先生,為紀念母親,使用母親名字「翠玉」來命名台茶13號的名字。[1]

白毫烏龍茶

紅烏龍

產地於臺灣臺東縣鹿野鄉,2008年後出現。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1. ^ 【翠玉烏龍】台茶13號茶葉-特色&秘密 - ABoxTik 一盒精品. aboxtik.com. 2023-03-28 [202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