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角鼻魚

刺尾鱼科鼻鱼属鱼类

單角鼻魚学名Naso unicornis),又稱長吻鼻魚,俗名剝皮仔打鐵婆獨角倒吊,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刺尾魚亞目刺尾魚科鼻鱼属的鱼类。首次被芬蘭探險家、東方學家、博物學家、卡爾·林奈的使徒彼得·福斯科尔正式描述為Chaetodon unicornis,其模式產地為吉達。1801年,法國動物學家貝爾納·熱爾曼·德·拉塞佩德描述了一種新種Naso fronticornis,作為Chaetodon unicornis的替代名稱,1917年大衛·斯塔爾·喬丹將其指定為Naso屬的模式種,Naso屬最初由拉塞佩德提出作為一個屬。

單角鼻魚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刺尾鱼目 Acanthuriformes
科: 刺尾鱼科 Acanthuridae
属: 鼻鱼属 Naso
种:
單角鼻魚 N. unicornis
二名法
Naso unicornis
(Forsskål, 1775)
異名
  • Acanthurus unicornis
    Forsskål, 1775
  • Chaetodon unicornis
    Forsskål, 1775

分布

單角鼻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包括東非紅海模里西斯塞席爾馬爾地夫留尼旺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日本以及台灣岛[2]西沙群岛中沙群岛舟山群岛中國沿海、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新喀里多尼亞澳洲新幾內亞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索羅門群島斐濟群島萬那杜夏威夷群島法屬玻里尼西亞諾魯吉里巴斯吐瓦魯等海域。

 
一對單角鼻魚在台灣綠島的淺水珊瑚礁活動。

深度

水深0至9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成魚頭頂有角狀突起,其長度與吻長略同,吻背朝後上方傾斜,直到角突處為止。體色為灰色,腹側則為褐色,尾柄上的骨質板為黑色。雄魚除角突外,尾鰭截形,上下葉延長成絲狀,上葉較長,背鰭與臀鰭有數條暗色縱線,具藍色邊緣,背鰭硬棘6枚、背鰭軟條27至30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27至30枚,體長可達70公分,體重可達2.3公斤[3][4]

生態

本魚多半出現在礁溝,礁坡或有湧浪處,單獨或者成小群或與其他種類的魚成群活動,交配時成對出現,屬雜食性,幼魚以藻類為食,成魚則以浮游生物為食。

經濟利用

大魚可為觀賞用。亦可食用,此魚不新鮮時,腥味極重,故一捕獲,即需去除內臟,尾柄有硬棘,須注意。多煮湯,尤其煮味噌湯,味美。

参考文献

  1. ^ Abesamis, R.; Clements, K.D.; Choat, J.H.; et al. Naso unicorn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e.T177970A1506556. doi:10.2305/IUCN.UK.2012.RLTS.T177970A1506556.en . 
  2. ^ 存档副本. [2019-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3. ^ Animal-World. Bluespine Unicornfish. Animal World.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美国英语). 
  4. ^ Bluespine Unicornfish. Georgia Aquarium. [2021-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美国英语). 

扩展阅读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單角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