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蘇丹國
埃及蘇丹國(阿拉伯语:السلطنة المصرية),是1914年至1922年間英國於埃及所建立的一個短命保護國政權。1922年2月28日,英国在没有与埃及进行任何谈判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埃及独立。
埃及蘇丹國 السلطنة المصرية as-Salṭanah al-Miṣrīyah | |||||||||
---|---|---|---|---|---|---|---|---|---|
1914年—1922年 | |||||||||
国歌:Salam Affandina | |||||||||
地位 | 保護國 | ||||||||
首都 | 開羅 | ||||||||
常用语言 | 阿拉伯語 (官方)[1] 英語 | ||||||||
宗教 | 伊斯蘭遜尼派 | ||||||||
政府 | 君主立憲 | ||||||||
蘇丹 | |||||||||
• 1914–1917 | 侯赛因·卡米勒 | ||||||||
• 1917–1922 | 福阿德一世 | ||||||||
高級專員 | |||||||||
• 1914–1916 | Sir Henry McMahon | ||||||||
• 1916–1919 | Sir Reginald Wingate | ||||||||
• 1919–1925 | Lord Allenby | ||||||||
• 1914–1919 | 侯赛因·鲁什迪帕夏 (首) | ||||||||
• 1921 | 阿德利·亚坎帕夏 (末) | ||||||||
历史时期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
• 建立 | 1914年12月19日 | ||||||||
• 革命 | 1919–1922 | ||||||||
• 獨立 | 1922年2月28日 | ||||||||
• 福阿德一世加冕 | 1922年3月15日 | ||||||||
面积 | |||||||||
1917年 | 3,418,40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17年 | 12751000 | ||||||||
货币 | 埃及鎊 | ||||||||
ISO 3166码 | EG | ||||||||
| |||||||||
今属于 | 埃及 苏丹 南蘇丹 | ||||||||
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久,埃及的赫迪夫·阿巴斯二世因其亲奥斯曼的立场而被英国人赶下台。他被他的叔叔侯赛因·卡迈勒取代,侯赛因·卡迈勒宣布埃及从奥斯曼帝国独立,并宣布自己为苏丹。虽然被描述为重建奥斯曼帝国前的埃及苏丹国,但新成立的苏丹国将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其有效的政治和军事权力赋予了英国官员。这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法律上的主权,尽管自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夺取政权以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名义上的。
反对欧洲干涉埃及事务导致出现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这种运动凝聚和传播: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行动在埃及民众中引起了广泛的怨恨。具体来说,这些包括英国购买棉花库存,并以低于市场价格征用动物饲料,英国征召约50万埃及人进入埃及远征军的埃及劳工团和埃及骆驼运输队,以及将该国用作军事基地和协约国的驻军,由英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帝国军队组成。战后,埃及经济感受到了价格飙升和失业的不利影响。
侯赛因·卡迈勒去世后,他唯一的儿子卡迈勒·迪内·侯赛因王子拒绝了继承权,侯赛因·卡迈勒的兄弟艾哈迈德·福阿德以福阿德一世的身份登基。
战争结束后,埃及民族主义者开始再次向英国政府施压,要求独立。除了其他原因外,埃及人还受到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影响,他主张所有国家的自决。1918年9月,埃及首次组建一个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表达了对独立的要求。
1919年埃及革命
1922年埃及獨立
1922年2月28日,英国在没有与埃及进行任何谈判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埃及独立。在谈判达成有关协议之前,有四项事项“绝对由英国政府酌情决定”:大英帝国在埃及的通信安全;保卫埃及免受所有外国侵略者或直接或间接干涉;保护埃及的外国利益和保护少数民族;以及英埃苏丹。
英国随后非正式地对名义上独立的埃及行使了权力,就像它在1882年至1914年期间一样。
苏丹艾哈迈德·福阿德成为国王福阿德一世,他的儿子法鲁克被任命为他的继承人。陆军元帅艾伦比勋爵一直担任英国高级专员,直到1925年。4月19日,新宪法获得批准。同样在那个月,颁布了一项选举法,开启了埃及政治发展的新阶段——议会选举。
參考文献
- ^ Article 149 of the 1923 Constitution
- ^ Bonné, Alfr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East: An Outline of Planned Reconstruction after the War. The International Library of Sociology. London: Routledge. 2003: 24 [First published 1945] [9 July 2010]. ISBN 978-0-415-17525-8. OCLC 399151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9).
- ^ Tanada, Hirofumi. Demographic Change in Rural Egypt, 1882–1917: Population of Mudiriya, Markaz and Madina. Discussion Paper No. D97–22.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March 1998 [9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