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 (九州)

上古九州之一
(重定向自幽陵

幽州,又稱燕州,古代漢地九州十二州)之一,原屬《禹贡》冀州地域,由所析置[1]

西汉时设置幽州刺史部,其后成为实际的行政区,即古幽州

起源

《禹贡》九州、《职方》九州和西漢政區的關係
《尚书·禹贡》九州 《周礼·职方》九州 西漢政區
冀州 冀州 冀州
幽州 幽州
并州 并州
雍州 雍州[2] 朔方[註 1]
涼州[註 2]
司隶[註 3]
梁州 益州[6][7][8][9]
兗州 兗州 兗州
青州 青州[2] 青州
徐州 徐州
揚州 揚州 揚州
交趾[註 4]
荊州 荊州 荊州
豫州 豫州 豫州

先秦以来

幽州的中心是蓟城(今北京城区西南,即蓟县)。上古称为“蓟”,蓟国的国都;春秋中期,燕国灭蓟国,迁都于此,改名为“燕京”。《周礼·职方》记载,“东北曰幽州”,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北部、辽宁省全境地域。其南面是面積縮小的冀州(河北省南部),西面是并州山西省),北面和东面则是接壤外族地區如匈奴、夫餘和朝鮮。

汉朝西晋期间於幽州地域设有幽州刺史部,以春秋战国的燕国国都蓟县(今北京市范围)为治所。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幽州的名称、治所、范围时有变化(隋炀帝时叫涿郡、唐天宝年间叫范阳郡),但位置基本不变。唐朝时,幽州土贡:绫、绵、绢、角弓、人、栗。户六万七千二百四十三,口三十七万一千三百一十二。下领九县:蓟县幽都县广平县潞县武清县永清县安次县良乡县昌平县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

后晋的建立者沙陀石敬瑭为了打败后唐,把燕云十六州让给契丹。后来宋太宗率军北伐时,它的名字仍叫“幽州”。辽朝会同元年起在幽州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后又改號燕京。 幽州这一名称不再被使用。

此后朝代更替,它陆续又叫过“中都大兴府”(金朝)、“大都路(即元大都或汗八里)”(元朝)、“北平府”(明初)、“北京顺天府”(明朝清朝)、“京兆地方”(中華民国初年)、“北平市”(中華民国)、“北京市”(中華人民共和国)。

注释

  1. ^ 朔方原屬雍州地域[3],後在西汉末年被并入并州
  2. ^ 凉州由雍州改名而来[4],而三辅和朔方也自雍州析出
  3. ^ 由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弘農郡、河東郡、河內郡、河南郡,共七郡組成,其中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屬雍州,河東郡、河內郡二郡屬冀州,弘農郡、河南郡二郡屬豫州[5]
  4. ^ 原屬揚州地域[10][11][12][13]

参考文献

  1. ^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集解注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廣大,分置并州。燕、齊遼遠,分燕置幽州,分齊為營州。於是為十二州也。」
  2. ^ 2.0 2.1 《漢書·地理志第八上》所載「周既克殷,監於二代而損益之,定官分職,改禹徐、梁二州合之於雍、青,分冀州之地以為幽、並。」
  3. ^ 揚雄《十二州箴·并州牧箴》:「雍別朔方,河水悠悠。」
  4. ^ 唐代魏徵《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涼州》:「涼州。案禹貢雍州之西界,周衰,其地為狄。秦興美陽甘泉宮,本匈奴鑄金人祭天之處。匈奴既失甘泉,又使休屠、渾邪王等居涼州之地。二王後以地降漢,漢置張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後又置金城郡,謂之河西五郡。漢改周之雍州為涼州,蓋以地處西方,常寒涼也。」
  5. ^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司州》「司州。案《禹貢》豫州之地。及漢武帝,初置司隸校尉,所部三輔、三河諸郡。其界西得雍州之京兆、馮翊、扶風三郡,北得冀州之河東、河內二郡,東得豫州之弘農、河南二郡,郡凡七。」
  6. ^ 揚雄《蜀都賦》「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渟臯彌望,郁乎青蔥,沃壄千里。」
  7. ^ 揚雄《十二州箴·益州牧箴》雲「巖巖岷山,古曰梁州。」
  8. ^ 《華陽國志·巴志》:《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華陽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國,則巴蜀矣。其分野,輿鬼、東井。其君,上世未聞。五帝以來,黃帝、高陽之支庶,世為侯伯。及禹治水命州,巴、蜀以屬梁州。
  9. ^ 《華陽國志·巴志》:「昔在唐堯,洪水滔天。鯀功無成,聖禹嗣興,導江疏河,百川蠲修;封殖天下,因古九囿以置九州。仰稟參伐,俯壤華陽,黑水、江、漢為梁州。...及武王克商,並徐合青,省梁合雍,而職方氏猶掌其地,辨其土壤,甄其貫利,迄於秦帝。漢興,高祖藉之成業。武帝開拓疆壤,乃改雍曰涼,革梁曰益。故巴、漢、庸、蜀屬益州。」
  10. ^ 《藝文類聚》引《太康地記》曰:「交州本屬揚州,取交阯以為名,虞之南極也。」
  11. ^ 《晉書卷十五·志第五·地理下》:「青州,案《禹貢》為海岱之地,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徐州,案《禹貢》海岱及淮之地,舜十二牧,則其一也。……荊州,案《禹貢》荊及衡陽之地,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揚州,案《禹貢》淮海之地,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交州,案《禹貢》揚州之域,是為南越之土。……廣州,案《禹貢》揚州之域,秦末趙他所據之地。」
  12. ^ 《史記·天官書》和《漢書·天文志》皆云「角、亢、氐,兗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牽牛、婺女,楊州。虛、危,青州。營室至東壁,并州。奎、婁、胃,徐州。昴、畢,冀州。觜觿、參,益州。東井、輿鬼,雍州。柳、七星、張,三河。翼、軫,荊州。」
  13. ^ 《史記南越列傳》「秦時已並天下,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集解》張晏曰:「楊州之南越也。」索隱案「戰國策雲吳起為楚收楊越。」《正義》「夏禹九州本屬楊州,故云楊越。」《漢書南粵傳》「秦並天下,略定揚粵,置桂林、南海、象郡。」顏師古曰:「本揚州之分,故云揚粵。」

延伸閱讀

孙泓. 幽州刺史墓墓主身份再考证[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1):117-126. 刊載《表三·幽州刺史任职时间表》(325年至4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