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禎(1437年—1507年1月12日),初名元徵,字廷祥,號東白,江西南昌人,明代学者、政治人物。

張元禎
大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
籍貫江西南昌
族裔漢族
原名張元徵
字號字廷祥,號東白
諡號文恪(天啟間追諡)
出生正統二年(1437年)
逝世正德元年十二月三十
(1507年1月12日)
出身
  • 天順四年庚辰科進士出身

生平

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赐名元徵。巡抚韩雍为改名。天顺三年(1459年)舉己卯科江西鄉試,天順四年(1460年)聯捷进士,选庶吉士,爲大学士李贤赏识。授编修明宪宗时,参与编撰英宗实录。因为政见不合,以病辞官归乡。居家讲求学问二十年多年。后复用,正德年间官至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正德元年十二月(1507年)卒[1]天启初,追谥文恪[2]

著作

诗文朴素无华。著有《东白集》二十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2]

轶事

張元禎任編修時,曾建言選六科給事中,不必拘於體貌長大,而當以器識遠大、學問該博、文章優贍者充任[3]

参考文献

  1. ^ 《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之二十》:正德元年十二月甲戌 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張元禎卒。元禎,字廷祥,江西南昌縣人。天順庚辰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為大學士李賢所知,授編修。憲宗即位,勸行三年喪,又上言治道在講學聽治用人厚俗。預修《英宗實錄》,未上,以論事忤時宰,遂引疾去,家居二十餘年。弘治初,召修《憲宗實錄》,以前有史勞,升左春坊左贊善,又以疏勸行王道。實錄成,升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既又以母老請告歸。修《大明會典》,召為副總裁。孝宗隆其名,至則升翰林院學士,充經筵日講官,甚傾向之。以母憂去。服闋未起,進南京太常寺卿。修《通鑒纂要》,又召為副總裁,改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學士,仍命日講,並侍東宮講讀。俄又命掌詹事府事。入內閣,專管誥敕。上疏言:經筵當增講周子太極圖張子西銘程子定性書朱子敬齋箴皇太子當兼講孝經小學詩之有關於綱常治亂者亦須令左右講說歌誦以致勸戒 孝宗皆欣然嘉納亟使人至內閣取太極圖等書聞者以為 上將大用元禎矣會宮車宴駕為忌者所中誣謗籍籍言官遂交章劾之元禎乞休疏凡七上,武宗以東宮舊臣,屢降溫旨慰留。進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食從二品俸,仍充《孝宗實錄》副總裁。元禎感激眷遇,力疾供職,逾年卒於位。元禎生而禎異,五歲能詩,乃長肆力問學,為文雅健奇崛,名滿中外。其學常探討程未者論一時相與切嗟者若胡居仁、陳獻章、婁諒、羅倫、陳選輩,人皆以道學日之家食既久晚乃複出,所與同朝者多後進之士,言論意態與時不入自智巧儇薄者視之類以為迂況名位相軋皆恐其出己上,元禎不能決。於引退以來,姍海惜之者以為憾。然論其大節,終不失為君子。或以為元禎不能安貧樂道,頗殖田產,則亦責備之意云。
  2. ^ 2.0 2.1 明史·卷184》:張元禎,字廷祥,南昌人。五歲能詩,寧靖王召見,命名元征。巡撫韓雍器之曰「人瑞也」,乃易元禎。舉天順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憲宗嗣位,疏請行三年喪,不省。其年五月,疏陳三事:「一,勤講學。願不廢寒暑,所講必切於修德為治之實,不必以亂亡忌觸為諱。講退,更凝神靜味,驗之於身心政化。講官,令大臣公舉剛明正大之人,不拘官職大小。一,公聽政。請日禦文華殿,午前進講,午後聽政。天下章奏,命諸臣詳議面陳可否,陛下親臨決其是非。暇則召五品以下官,隨意問以時事得失利病,令下情得以畢達。一,廣用賢。請命給事中、御史,各陳兩京堂上官賢否。如有不盡,亦許在京五品官指陳之,以為進退。又令共薦有德望者,以代所去之位,則大臣皆得其人。於是命之各言其所屬及方面郡縣官之賢否,付內閣吏部升黜之。中外群臣,有剛正敢言者,舉為臺諫,不必論其言貌、官職、出身。但不宜委之堂上官,恐憚其剛方,而薦柔媚者以充數,所舉之人感其推薦,不敢直斥其非。是以古者大臣不舉臺諫。」疏入,以言多窒礙難行,寢之。預修《英宗實錄》,與執政議不合,引疾家居,講求性命之學。閱二十年,中外交薦,皆不赴。弘治初,召修《憲宗實錄》,進左贊善。上言:「人君不以行王道為心,非大有為之主也。陛下毓德青宮,已負大有為之望。邇者頗崇異端,嬖近習,以蠱此心;殖貨利,耽玩好,以荒此心;開幸門,塞言路,以昧此心。則不能大有為矣。願定聖誌,一聖學,廣聖智。」疏反復累萬言,帝頗納之。《實錄》成,遷南京侍講學士,以養母歸。久之,召為《會典》副總裁。至則進學士,充經筵日講官,帝甚傾向。元禎體清臒,長不逾中人,帝特設低幾聽之。數月,以母憂去。服闋,遷南京太常卿。已,修《通鑒纂要》,復召為副總裁。以故官兼學士,改掌詹事府。帝晚年德益進。元禎因請講筵增講《太極圖》、《通書》、《西銘》諸書。帝亟取觀之,喜曰:「天生斯人,以開朕也。」欲大用之,未幾晏駕。武宗立,擢吏部左侍郎兼學士入東閣,專典誥敕。元禎素有盛譽。林居久,晚乃復出。館閣諸人悉後輩,見元禎言論意態,以為迂闊,多姍笑之。又名位相軋,遂騰謗議,言官交章劾元禎。元禎七疏乞休,劉健力保持之。健去,元禎亦卒。天啟初,追謚文裕。
  3. ^ 《菽園雜記·卷七》:翰林編修張元禎嘗建言,選六科給事中,不必拘體貌長大,惟當以器識遠大,學問該博,文章優贍者充之。其言最當。徒以不拘體貌一言有礙,竟托之空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