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禮

(重定向自成人式

成年禮,又稱成人禮,存在於世界各地許多文化中,是一項慶祝人從青少年進入成人階段的儀式。象徵人在經過儀式之後,邁入人生下一階段,需承擔更多人生責任與社會期待。

類型

標誌型

標誌型成年禮出現時間較早,儀式多為改變外型,如紋身、更換髮式等。

主要施行於周代士人以上的貴族階層,不同階級的冠禮儀節稍有差異。士人在二十歲時行冠禮,王公則在十二或十五歲時行冠禮。行過冠禮的男子才被承認為正式家族成員,能以代表家族、在社會上行使職權。[1]

笄禮用於標示女子已到適婚年齡,行笄禮的年齡不固定。行笄禮後未嫁的女子,仍維持少女裝扮,加笄僅為一時形式象徵。[1]

教導型

教導型成年禮藉由儀式施行教育功能,教育即將成年的青少年傳承文化傳統、認識社會角色的轉換等。

船祭在年齡階級訓練的最後階段,是為過渡儀式。船祭當日清晨,成年男子會帶著即將成年的青少年進行祭告祖靈儀式。而後青少年會抬起祖先遺留的祭船,一路唱著祭歌,往聚落外的東方海域去。出海過程危險,青少年們協力駕船,重演祖先的經歷。上岸後,與女子共食共舞,完成祭儀。完成船祭的男子,性別身分與性別意識得以被社會認同。[2]

  • 阿美族Lidaw社Bawsa(女子送飯包)

參與船祭之男子的交往對象,在船祭早晨,會在家中準備hakhak(蒸熟的糯米飯)、tulun(蒸熟的糯米搗成的米麻糬)、豬肉湯等食物,到船祭會場與男子相會。當男子完成船祭上岸後,男女共食共舞,一同完成Palunan和Bawsa的性別過渡儀式。完成儀式的人,便被社會認可,擁有可以共組家庭的身分。[2]

考驗型

考驗型成年禮多見於傳統部落的男子之中,形式多為考驗與磨難,如:割禮、燒身、拔牙、蟲螫等。

在戰士的成年禮中,男子須戴上裝有數百隻子彈蟻的編織手套,一面跳舞,一面忍受子彈蟻螫咬的疼痛,來進行儀式,直到無法忍受為止,成功撐過儀式的人就能成為勇士。對Satire-Mawe族而言,子彈蟻是神聖的生物,透過螫咬能傳授他們的狩獵能力與免疫力。[3]被子彈蟻螫咬就像真的被子彈打中一樣,疼痛且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故在戴上手套前,會先在手上塗木炭,防止傷口感染。[4]

象徵型

象徵型成年禮出現時間較晚,形式也較簡易,僅為象徵意義。[5]

  • 英國夏洛特女王舞會

1780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為慶祝妻子夏洛特的生日,舉辦了一場社交舞會。這場社交舞會邀請許多名流的女兒參加,這些少女會被介紹到國王與王后面前。參加過此舞會的少女,便可進入名流的社交圈,並擁有結婚的資格。此舞會成為傳統,直到夏洛特死後仍持續舉辦。[6]

現代轉變

在當代工商業社會,人們的日常裝扮多受歐美影響,不再以傳統服飾為主。標誌型成年禮的儀式多為更換髮式、服飾等外觀的轉換。隨著傳統服飾、髮型逐漸被取代,標誌型成年禮也失去其可觀條件,因而衰微。[8]

隨著學校教育普及,求學各階段的畢業典禮也象徵了年齡成熟與身分的轉換。因此成年禮漸漸轉換為這一類的儀式。[1]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李隆獻; Lee, Long-shian. 歷代成年禮的特色與沿革﹣兼論成年禮衰微的原因 =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of Initiation Rite in Chinese History:On Further Discussing of The Declining Factors of Initiation Rite. 2003-03-05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2. ^ 2.0 2.1 鍾國風. 性別身份的文化形成過程:阿美族Lidaw社船祭成年禮的性別考古學視野. 婦研縱橫. 2020-04-30, (112). doi:10.6256/FWGS.202004_(112).04 (中文(臺灣)). 
  3. ^ 聯合新聞網. 【動物冷知識】昆蟲中的疼痛王者!咬一口又燒又疼 持續爆痛24小時. 聯合新聞網.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4. ^ 體驗亞馬遜原住民成年禮!上百隻子彈蟻無情開咬|野生法蘭克|動物星球頻道,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中国大陆)) 
  5. ^ 戴, 龐海. 成人禮的類型與特徵.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6-10, 24 (5). 
  6. ^ Hsieh, Nicole. 倫敦「夏洛特名媛舞會」是什麼?兩百年歷史、17歲到20歲少女參加、一律穿白紗配戴珠寶、先繳9萬台幣. Tatler Asia.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中文(繁體)). 
  7. ^ Lynn, Ames. Sweet Sixteen: A Rite That Persists. The New York Times. 1978-01-04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8. ^ 中、韓成年禮比較研究--以冠禮為討論中心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ndltd.ncl.edu.tw.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