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晴
戴晴(1941年1月8日—),原名傅小慶、傅凝,祖籍江西省临川县,生於中国重慶市,自由作家。生父是革命烈士,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之后戴晴成为中共元老叶剑英的养女[1]。曾任中国航空工业部和公安部技术员、总参一局参谋、《光明日报》记者等职,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戴晴 | |
---|---|
出生 | 中國重慶市 | 1941年1月8日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籍贯 | 江西省临川县 |
教育程度 | 本科 (导弹自动控制专业) |
母校 |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
职业 | 作家 |
生平
戴晴之父傅大慶,早于1920年經陳獨秀介紹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後隨周恩來參加南昌武裝起義。1940年,傅大慶与戴晴的母亲楊潔同居;次年結婚(由葉劍英任證婚人)后,傅大慶被派往北平敵佔區搞情報工作,直接與第三國際聯繫。1944年傅大慶遭日本憲兵隊逮捕殺害后,戴晴一直由葉劍英收養。[2]
1960年戴晴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現更名為國防科技大學,並南遷湖南長沙)学习導彈專業。畢業後她被分到中央軍委總參三所從事情報翻譯工作。戴晴后来因此被指為“國安部的特務”。[1]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戴晴在南京的解放軍外語學院進修英語兩年。期間她于1987年在《光明日報》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盼》,把兩地分居的知識分子境遇中的酸、甜、苦、辣、咸寫得如訴如泣,頗獲好評。
進修後,戴晴轉到中國作協對外聯絡部。1982—1989年她在《光明日報》做记者,主持《學者答問錄》專欄,訪過了很多学者,其中包括方勵之、嚴家其、金觀濤等持不同政见者。1989年公开对三峡水电站的环境影响、移民政策等方面提出异议。
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后,戴晴因为支持不同政见者,在同年7月14日被捕并在秦城监狱关押。她于次年1月21日被释放后,又被监视居住了三个月。
1992年,戴晴获得国际报业联合会自由金筆獎。戴晴曾出现在纪录片《天安门》中,讲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思维变迁。
2017年,戴晴移居泰国清邁[3]。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野夫在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中间,推销「清迈抱团买房方舟计划」。戴晴、李承鹏、唐云等人参与购房[4]。该社区位于清邁古城十多公里外,由31座别墅组成。有着“作家村”和“知交小聚落”美称。戴睛与女儿共同生活于此。2024年9月,戴睛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概括现状,“我现在总结我自己就叫‘三没两不’。三没:没有退休金、没有社保、没有医保;两不,第一我不生病,第二我不请工人,所有的事我都自己做。”[3]
个人作品
参考文献
- ^ 1.0 1.1 戴晴: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六四档案. 1991年8月1日 [2014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8月4日) (中文(简体)).
- ^ 戴晴:我的四个父亲. 共识网.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0) (中文(简体)).
- ^ 3.0 3.1 记者:乾朗. 责编:陈美华、许书婷、嘉远 网编:瑞哲 , 编. 戴晴重返公众视野(上):谈"1989"和她的清迈岁月. 自由亚洲电台网站. 2024-09-09 [2025-01-23] (简体中文).
- ^ 纪晓华. 中国观察:清迈买别墅 自由派掀内讧. 星岛网. 2025-01-13 [2025-01-23] (简体中文).
外部链接
- 纽约时报:戴晴—备忘“ 六四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美国之音:专访戴晴——薄熙来为何翻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美国之音:戴晴序——解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美国之音:戴晴——中国禁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