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號戰艦

(重定向自扶桑號

扶桑ふそ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扶桑型戰艦1號艦[2]。為日本第一艘獨自設計的超弩級戰艦(即西方的超無畏艦)。艦名的來源是中原王朝對日本的舊稱之一,也是使用該名稱的第二艘艦隻[3]

扶桑
ふそう
第二次大改装後的「扶桑」
概觀
艦種戰艦
擁有國大日本帝國
艦級扶桑級戰艦
製造廠吳海軍工廠
動工1912年3月11日
下水1914年3月28日
服役1915年11月8日
退役不適用
結局1944年10月25日戰没
除籍1945年8月31日
技术数据
排水量新造時
29,330噸 (基準)
35,900噸 (滿載)
改裝後
34,700噸 (基準)
39,154噸 (滿載)
全長205.13米
210米 (改裝後水線長)
全寬28.65米
33.08米 (改裝後)
吃水8.7米
9.7米 (改裝後)
燃料煤5,022噸
重油1,026噸
重油5,100噸 (改裝後)
鍋爐宮原式鍋爐24座
ロ號艦政本部重油鍋爐4座,ハ號艦政本部式重油鍋爐2座 (改裝後)
动力柯帝士·布朗式渦輪引擎(2座4軸)
功率40,000匹
75,000匹 (改裝後)
最高速度22.5節
24.7節 (改裝後)
續航距離14節/8,000浬
16節/11800浬 (改裝後)
乘員1193人-1447人
武器裝備新造時[1]
6座雙連裝四一式356公厘艦砲
16門單裝四一式152公厘艦砲
6門533公厘水下魚雷發射管
改裝後
6座雙連裝四一式356公厘艦砲
14門單裝四一式152公厘艦砲
4座雙連裝八九式127公厘高射砲
8座雙連裝八九式25公厘高射砲
4座雙連裝九三式13公厘防空機槍
雷伊泰灣海戰時
6座雙連裝四一式356公厘艦砲
14門單裝四一式152公厘艦砲
4座雙連裝八九式127公厘高射砲
8座三連裝八九式25公厘高射砲
16座雙連裝八九式25公厘高射砲
39座單裝八九式25公厘高射砲
10座單裝九三式13公厘防空機槍
電子設備2座13號對空電探
1座21號對空電探
2座22號對海電探
裝甲水線裝甲帶:305mm
側舷:102~305mm
甲板35~64mm(改裝後35~99mm)
主砲天蓋152mm、砲盾203mm
艦載機3架 (改裝後)

概要

 
於1928年香港維多利亞港的聯合艦隊

日俄戰爭後的1906年(明治39年),在英國的無畏艦(即日本所稱的弩級戰艦)「無畏」號服役後,各國列強就開始了建造無畏艦的競賽。在無畏艦進化成超無畏艦(超弩級戰艦)後,日本海軍亦隨即在英國訂造了金剛型巡洋戰艦金剛」,後在其姊妹艦進行國產化期間,成功導入了最新的技術。扶桑型戰艦為日本海軍最初的超弩級戰艦,並暫以「第三號戰艦」為名,於1911年(明治44年)在吳海軍工廠開始建造,於1914年(大正3年)3月28日在伏見宮博恭王的見證下下水[4],後於1915年(大正4年)11月8日竣工並正式命名為「軍艦 扶桑[5]。在使用船渠建造3萬噸級的巨艦,為世界上的首次[6]。由於在船渠內進行進水式(下水典禮)並沒有船台進水那樣的氣派,為此「扶桑」下水時就使用壓縮空氣吹起大量的五彩紙屑來充撐場面[7]

根據日本海軍的「個艦優越主義」,扶桑型搭載了6座聯裝砲塔,總數共12門的主砲。在當時為世界上武裝最為強大的艦隻[8]。不過,如果只計算主砲塔數量,擁有7座30厘米聯裝砲塔的英國戰艦「阿金科特」號就壓過扶桑型。達40000匹馬力的引擎所提供到的速度,在當時的戰艦中亦算為高速達到22.5節,剛完工的扶桑型不但優勝於同時期建造,美國的內華達級戰艦、英國的鐵公爵級戰艦及德國的國王級戰艦,亦為世界上最大、武装最重並且速度最快的戰艦[9]

但是,扶桑型與英國的獅級戰鬥巡洋艦、戰艦「阿金科特」號及德國的國王級戰艦同樣,使用了砲塔夾著鍋爐房的配置。而扶桑型的情況,就是鍋爐被第3與第4砲塔夾著,結果導致在往後進行近代化改裝時增設鍋爐相當困難。另外扶桑型還存在多個問題,例如佔艦身全長約5成的地方為被彈危險區域(即被擊中後有機會引起爆炸的地方,如彈藥庫等)、近6成用以配置砲塔(金剛型為33%)等多個防御上的弱點,以及由於第3、第4砲塔的主砲塔配置並不適當,在齊射時其爆風會波及整個艦體等[10]。雖然準同型艦伊勢型戰艦針對上述各點作出改善,但以當時日本的技術力來說仍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艦隻的防御能力較同時期各列強的戰艦低劣。

第一次近代化改裝

 
第一次近代化改装后的扶桑号

因為戰爭經驗,扶桑級在服役初期一直在改裝修正,直到1923年第一次大改裝,為該級艦首次有計畫性的全盤改良;第一次改良主要為因應遠距離砲戰適性實施,主炮最高仰角提升到30度、增厚主炮頂蓋裝甲、艦橋加裝基線長8公尺光學測距儀、艦橋擴建,增設射擊指揮所、主炮觀測所、高射指揮所等部門、羅經艦橋改為密閉化等。增建後的艦橋為了避免煙囪廢氣影響而造得非常高聳,但也被嘲笑是違章建築。但只要風向不對第一煙囪的廢氣仍然會灌入艦橋內,讓操作人員相當詬病;雖然艦政本部裝設了煙囪罩避免廢氣灌入,但效果形同虛設。

第二次近代化改裝

第二次改裝把整個前動力艙(1號、2號鍋爐艙)撤除,空出的艙間下部2/3容積作為重油燃料槽、上部1/3作為士官寢室用[11];改裝後的動力機組,鍋爐更換為艦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鍋爐、集中置於後鍋爐艙,每部鍋爐採獨立艙間配置提升生存力,攜帶燃料也變成5,100長噸重油,輪機組更換4部艦政本部式全減速齒輪型蒸氣渦輪機,出力輸出達75,000匹軸馬力。發電機組運用的是蒸氣渦輪發電機,發電機設置在Q砲塔後、主機械室前的水線下艙間區域[11]。改良後的輪機組,仍受限較差的艦體設計增加的阻力問題未能完全解決,扶桑號的海試表現即便達成輸出76,889匹軸馬力的表現,極速仍然只有24.7節,未能達成25節的計畫極速。

武裝方面,扶桑號主炮接受了增加仰角更新工程,最高仰角由30度增加到43度、副炮由15度增加到30度,此外主炮的後座裝置更換為液氣壓設計,提高主炮射速;但是,A、B砲塔開火時會火炮爆焰會干擾觀測設備的問題仍舊沒有解決。原本裝設的4挺76公厘高射炮也全拆除,預留炮位全更換為當時最新穎的雙連裝八九式127公厘高射炮,該炮為了抵禦主炮暴風增設炮盾保護操作人員。

在1930年代時,戰艦炮擊射程開始達到地平線視距極限,因此扶桑級也加裝了水上飛機彈射器提供更精準的遠程彈著觀測;扶桑號實驗性的將彈射器裝在3號砲塔上,但是發現操作空間與動線會被干擾,因此修改了第3主砲方位,讓原本朝艦艉方向的主炮反轉180度朝艦艏,這樣飛機組員就可以自煙囪旁的支架結構登上主砲塔頂登機,不過這個改裝到後來發現不實用。之後雖然水上飛機發射器與折疊式起重機改設置在艦艉,但沒有再把砲塔方向回復,這樣子的變動也造成扶桑號的艦橋基部空間不足難以設置作戰司令室,成為在唯一一艘沒擔任過聯合艦隊旗艦的扶桑級。

本次改裝也強化裝甲防禦力,但日軍評估改裝後的扶桑級裝甲,頂多承擔金剛級14英吋主炮搭配舊型的三年式披帽穿甲彈在20-25公里的貫穿力;增加的水下防禦隔艙可抵擋約200-250公斤魚雷彈頭的攻擊,彈藥庫並增裝縱向的50公釐厚裝甲。但是這些防護評估基本上面對美軍戰艦的16英吋艦炮根本有如紙糊,即便是14英吋艦炮,美軍也開發了彈頭重1500磅、以遠程砲擊大仰角貫穿為設計導向的Mark 16重型穿甲彈。該艦彈藥庫等要害區域仍然防禦不了250公斤炸彈級以上的俯衝轟炸破壞力,當然更防不了更新式的大仰角重磅穿甲彈[12]

實戰

1944年的雷伊泰灣海戰是扶桑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實戰。扶桑號的諸多缺陷在蘇里高海峽海戰時表露無遺,該戰中扶桑號戰艦在被1枚魚雷命中後引起彈藥庫殉爆沉沒,全艦無任何一人生還。

艦歷

 
於1914年3月28日在吳下水的「扶桑」
 
1928年日本海軍訪問香港時的維多利亞港,左起:陸奧號(日本軍艦)、天龍號(日本軍艦)、競技神號(英國軍艦)及扶桑號(日本軍艦)。
 
「扶桑」在近代化改裝後的明信片
 
於1935年春4月乃至5月演習期間的「扶桑」及「山城」
 
於1944年10月24日在蘇里高海峽海戰前受到航空攻擊的「扶桑」及「最上」
  • 1912年3月11日 吳海軍工廠動工
  • 1914年3月28日 下水典禮
  • 1915年11月8日 竣工
  • 1923年9月6日~22日 投入關東大地震救援行動
  • 1928年4月9日~14日 與戰艦長門陸奧、輕巡洋艦天龍、驅逐艦16艘至香港進行訪問
  • 1930年4月19日~1933年5月12日 在吳海軍工廠進行第一次近代化改裝(新增設重油專燒鍋爐、強化船腹)
  • 1934年 因移動力及戰力低下而一時不能回歸戰列(與榛名交替後改裝及復歸)              
  • 1934年9月16日~1935年2月19日 於吳海軍工廠進行第二次近代化改裝(第三主砲塔繫留位置變更、裝設彈射器)
  • 1939年秋~1941年春 太平洋戰爭出師準備改裝(艦尾延長、重設彈射器位置、更換10公尺測距儀、增設應急注排水裝置、裝設舷外電路)
  • 1942年
4月18日~22日 追擊東京空襲的美國航母部隊 
5月29日~6月17日 在中途島海戰擔任支援艦隊的其中一員,結束後返回橫須賀港
11月15日~1943年1月15日 在瀨戶內海用作練習戰艦
  • 1944年
1月   進入楚克泊地
2月25日 第一艦隊解散,編入連合艦隊附屬。
5月中旬 與長門共同編入機動部隊・臨時編入乙部隊進入塔威塔威泊地。
5月27日 根據美軍於比亞克登陸期間,作為間接援護隊旗艦出擊、6月15日達沃入港。
7月15日 回到吳工廠進行增設機槍、電探的工程,並於8月14日出渠。9月10日編入第二艦隊第二戰隊(西村艦隊二號艦)。
10月4日 與栗田艦隊於楚克泊地會合。8日進入汶萊。
10月22日 投入捷一號作戰。
10月25日 於蘇里高海峽海戰,被美國艦隊的4枚魚雷擊中彈藥庫引起殉爆沈没。全艦陣亡。
  • 1945年8月31日 除籍

主要目一覧

要目 新造時
(1915年)
艦尾延長時
(1935年)
雷伊泰灣海戰時
(1944年)
排水量 基準:29,326噸
常備:30,600噸
基準:34,700噸
公試:39,154噸
全長 205.13米 212.75米
全闊 28.65米 33.08米
吃水 8.69米 9.69米
鍋爐 宮原式混燒鍋爐兩面8座
同片面16基
號艦本式4座
號鍋爐2座
主機 柯帝士·布朗式式渦輪 艦本式渦輪4座4軸
軸馬力 40,000匹 75,000匹※※
速力 22.5節(計劃) 24.5節(計劃)※※
續航距離 8,000海里/14節 11,800海里/16節※※
燃料 煤:4,000噸
重油:1,000噸
重油:5,100噸
乘員 1,193名 1,396名
主砲 四一式35.6厘米聯裝砲6座
副砲 四一式15.2厘米單裝砲16門 同14門
高角砲 沒有 12.7厘米聯裝4座
機槍 13毫米4聯裝4座
25毫米聯裝8座
25毫米3聯裝8座
25毫米聯裝16座
同單裝39挺
13毫米單裝10挺
魚雷 53厘米水中發射管6門 拆除
其他兵装 21號電探1座
22號2座
13號2座
裝甲 水線305毫米
甲板64毫米
主砲天蓋152毫米
水線305毫米
甲板100毫米
主砲天蓋152毫米
縱壁75毫米
艦載機 沒有 3架
彈射器1座

※ ←為與左相同(沒有變更)。空白則為不明。1944年有推則成份。
※※ 艦尾延長前的數値。

公試成績

項目 排水量 出力 速力 實施日 實施場所 備考
大改裝後 24.68節 1933年(昭和8年)5月10日

歷代艦長

  1. 佐藤皐藏 大佐:1914年8月23日 - 1915年12月13日 *兼吳海軍工廠艤裝員(- 1915年11月8日)
  2. 向井彌一 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12月1日
  3. 山岡豐一 大佐:1916年12月1日 -
  4. 竹内重利 大佐:1917年12月1日 -
  5. (兼)生野太郎八 大佐:1918年12月1日 -
  6. 島内桓太 大佐:1919年4月1日 -
  7. 大谷幸四郎 大佐:1919年11月20日 -
  8. 大石正吉 大佐:1920年11月20日 -
  9. 漢那憲和 大佐:1921年12月1日 -
  10. 加加良乙比古 大佐:1922年12月1日 -
  11. 白石信成 大佐:1923年12月1日 -
  12. 米内光政 大佐:1924年7月18日 -
  13. 高橋三吉 大佐:1924年11月10日 -
  14. 濱野英次郎 大佐:1925年12月1日 -
  15. 杉浦正雄 大佐:1926年11月1日 -
  16. 市村久雄 大佐:1927年8月20日 -
  17. 池田武義 大佐:1928年12月10日 -
  18. 藏田直 大佐:1929年11月30日 -
  19. 杉坂悌二郎 大佐:1930年12月1日 -
  20. 町田进一郎 大佐:1931年12月1日 -
  21. 荒木貞亮 大佐:1932年12月1日 -
  22. 岩村清一 大佐:1934年11月15日 -
  23. 草鹿任一 大佐:1935年11月15日 -
  24. 吉田庸光 大佐:1936年12月1日 -
  25. 高崎武雄 大佐:1937年1月26日 -
  26. 阿部弘毅 大佐:1937年12月1日 -
  27. (兼)青柳宗重 大佐:1938年4月1日 -
  28. 藤田類太郎 大佐:1938年4月25日 -
  29. 岸福治 大佐:1938年11月15日 -
  30. (兼)山口儀三朗 大佐:1939年11月1日 -
  31. 佐藤勉 大佐:1939年11月15日 -
  32. 河野千万城 大佐:1940年10月15日 -
  33. 木下三雄 大佐:1941年9月15日 -
  34. 古村啓藏 大佐:1942年12月5日 -
  35. 鶴岡信道 大佐:1943年6月1日 -
  36. 阪匡身 大佐:1944年2月23日 - 10月25日戰死

重見天日

2017年10月,在獲得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的認可後,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擁有的研究船海燕號開始對蘇里高海峽進行調查,並發現了扶桑號的殘骸。

同型艦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 「3.資料(一)(艦船要目、艦船表、その他)分割3」p.3、「軍艦長門、扶桑要目」p.4
  2. ^ #艦艇類別等級表(昭和16年12月31日) p.1〔 艦艇類別等級表|軍艦|戰艦|扶桑型|扶桑、山城 〕
  3. ^ 「官房第714号 10.2.20 軍航扶桑由来の件」p.3
  4. ^ 「軍艦扶桑進水式に関する件(3)」p.59
  5. ^ 「軍艦扶桑製造の件(2)」p.4
  6. ^ #歴群30扶桑型p.122
  7. ^ #歴群30扶桑型p.123
  8. ^ 「艦船要領等通知の件」p.4
  9. ^ 「艦船要領等通知の件」p.4、#歴群30扶桑型pp.120-121
  10. ^ #歴群30扶桑型p.121
  11. ^ 11.0 11.1 戦艦「扶桑」図面集 (Anatomy of the ship) 大型本 – 1999/12 ヤヌス シコルスキー (著), Janusz Skulski (原著), 阿部 安雄 (翻訳) 出版社: 光人社 ISBN 4769809476
  12. ^ 「日本戦艦物語<1>」p254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ef.A06031071200「写真週報 117号」(昭和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 Ref.B04122588300「3.資料(一)(艦船要目、艦船表、その他)分割3」
    • Ref.C08050116900「艦船艦齢線表 昭和17年8月」
    • Ref.C05034640100「官房第714号 10.2.20 軍航扶桑由来の件」
    • Ref.C08020598800「軍艦扶桑製造の件(1)」
    • Ref.C08020598900「軍艦扶桑製造の件(2)」
    • Ref.C08020599000「軍艦扶桑製造の件(3)」
    • Ref.C08020393800「軍艦扶桑進水式に関する件(1)」
    • Ref.C08020393900「軍艦扶桑進水式に関する件(2)」
    • Ref.C08020394000「軍艦扶桑進水式に関する件(3)」
    • Ref.C08020629400「艦船要領等通知の件」
    • Ref.C08020943000「扶桑魚雷爆発記事に関する件」
    • Ref.C08050212400「軍艦長門、扶桑要目」
    • Ref.C08020922800「伊勢(1)」(海軍省-公文備考-T6-19-2014)
    • Ref.C08020922900「伊勢(2)」(海軍省-公文備考-T6-19-2014)
    • Ref.C05034660100「横鎮機密第80号の3 10.2.13 軍艦扶桑佐伯号航空隊軍艦神威90式2号偵察機2型故(1)」
    • Ref.C05034660200「横鎮機密第80号の3 10.2.13 軍艦扶桑佐伯号航空隊軍艦神威90式2号偵察機2型故(2)」
    • Ref.C08030126100「昭和18年4月1日~昭和18年11月30日 第11水雷戦隊戦時日誌(2)」
    • Ref.C08030148200「昭和19年6月1日~昭和20年1月24日 第27駆逐隊戦時日誌戦闘詳報(1)」
    • Ref.C08030589500「昭和19年10月23日~昭和19年10月27日 駆逐艦時雨戦闘詳報」
    • Ref.C08030589500. 昭和19年10月23日~昭和19年10月27日 駆逐艦時雨戦闘詳報. 
    • Ref.C08030575400. 昭和19年10月18日~昭和19年10月25日 軍艦最上戦闘詳報. 
  • 『戦艦名鑑』コーエー、1998年。 ISBN 978-4-87719-604-2 
  • 雑誌「丸」編集部『写真 日本の軍艦 第1巻 戦艦Ⅰ光人社、1989年。 ISBN 978-4-7698-0451-2
  • 藤田千代吉ほか. 証言 昭和の戦争*リバイバル戦記コレクション6 ミッドウェーの海に鋼鉄の浮城が燃えている. 光人社. 1990年7月. ISBN 4-7698-0504-7. 
  • カール・ソルバーグ著; 高城肇訳. 決断と異議 レイテ沖のアメリカ艦隊勝利の真相. 光人社. 1999. ISBN 4-7698-0934-4. 
  • 歴史群像太平洋戦史シリーズ30. 扶桑型戦艦日本初の超弩級戦艦「扶桑」「山城」、その誕生と最期. 学習研究社. 2001年1月. ISBN 4-05-602444-8. 
  • 歴史群像シリーズ『日本の戦艦』学習研究社、2004年。 ISBN 978-4-05-603411-0
  • 外山操『艦長たちの軍艦史』光人社、2005年。ISBN 978-4-7698-1246-3
  • 福田幸弘『連合艦隊 サイパン・レイテ海戦記』時事通信社、1981年。
  • 小川英雄『老巧戦艦「扶桑」スリガオ海峡に消ゆ」『丸 第35巻・第6号』潮書房、1982年
  • 官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