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悠社

(重定向自搭搭悠

塔塔悠巴賽語Catayo)是台灣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巴賽族)的一個名,分為上塔悠下塔悠,位於臺北市基隆河畔。「塔塔悠」的原意是指女子髮飾,平埔族未婚少女用白色的狗毛和貝殼等編織成髮圈,戴在頭上當做裝飾。[1]

歷史

清朝康熙中期,泉州人許建總進入塔塔悠拓墾,遂有塔塔悠庄,位置在今基隆河畔的松山區莊敬里精忠里北半部。下塔悠是漢人最早進入松山開墾之地,前居住在此的住戶以許姓為主,戰後才有外姓數戶遷入。上塔悠在1930年代前是大稻埕通往內湖必經之地,早期有橫跨內湖的吊橋,橋下尚有十多戶潘姓人家,應是平埔原住民族後裔,1990年代因政府整治基隆河而拆橋遷村,「番仔厝」舊名已不復存在。[2]

現在台北市松山區內的塔悠路,是繼凱達格蘭大道後,台北市第二條以台灣原住民記憶命名的道路。

註釋

  1. ^ "原始文件-大台北古地圖-前言"[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林宜瑩. 陳金萬《凱達格蘭的天空下》記錄公共建設破壞平埔族文化. 2020-01-22 [2024-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