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學 (雜誌)

支那学(日语:しながく)是於1920年(大正9年)9月起創刊的日本学术期刊,該期刊一直出版至1947年(昭和22年)8月。

概要

20世纪,京都帝國大學文科有三位教授從事中國學(當時日本稱之為支那學)研究,他們分別是狩野直喜(支那語學、支那文學)、桑原隲藏(東洋史学)以及內藤湖南。此時京都大學內還形成了京都學派(京大支那学、京都支那學)。在京都帝国大学文科成立之初,曾有人提議設立「支那学科」,不過這個提議没有实现。於是狩野直喜和內藤湖南将分属於哲学科(支那哲学)史学科(東洋史学)和文学科(支那文学)的支那学研究者和学生召集在一起,成立了一个名为「支那学会」的社团。 該學會的一些成員打算出版一份杂志並刊登他们的研究成果,1920年9月,他们以 「支那学社」的名义出版『支那学』雜誌,出版社為弘文堂日语弘文堂,雜誌當時由本田成之日语本田成之負責,此外小島祐馬日语小島祐馬(支那哲学史)以及青木正児日语青木正児(支那文学)也參與了雜誌的編輯工作。

据说该杂志第一期的 "发刊词 "是由青木正儿撰写的,他感叹 "人们对支那学不夠重視"。雜誌創辦後,狩野直喜、內藤湖南、神田喜一郎鈴木虎雄日语鈴木虎雄武内義雄日语武内義雄和其他京都支那学學者經常在雜誌上撰文。例如1920年青木正儿就在《支那学》上發表文章《以胡适为中心涡旋浪涌着的文学革命》,向日本介绍中国新文学。1921年,有人在《支那学》发表了胡适康白情的诗,這些詩被翻譯成日文,也是中国新文学作品第一次被译成日文。[1]

该杂志最终成为支那学会事实上的官方杂志,由于该协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停辦,该杂志也于1947年8月第12卷第5号出版之後終刊。1969年(昭和44年)弘文堂出版了該雜誌的復刻版。

另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