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表現主義
新表現主義(英語:Neo-expressionism)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在美國、義大利、德國等地流行的具象繪畫風格總稱。它的最大特征,是以粗糙紋路傳達強烈情感的具象表現,扭曲的形態和粗獷的筆觸,令人聯想到德國表現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因此得名。
不過,這種風格的名稱隨著國家和地區而有所不同,英國稱為新繪畫派(new painting),義大利稱為義大利超前衛藝術(transavangurdia),法國稱為自由具象派(figuration libre),美國稱為壞畫(bad painting)或新意象畫(new image painting),不過,國際間廣泛使用德國的「新表現主義」稱之。它在德國還稱為新野獸主義(new wilde)。
新表現主義的代表藝術家,德國有喬治·巴塞利茲、安森·基弗、約爾克·印門朵夫、潘可;義大利有弗朗切斯科·克萊門特、恩左·古基、山多拉·齊亞;英國有克里斯多佛·勒布倫等;法國有羅伯特孔巴斯等人;美國有朱利安·許納貝等人。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具有某種共通性,但並非是在風格上有顯而易見的統一感。
這股潮流會同時在各地興起,最大的原因在於對低限藝術、觀念藝術的反彈。許多年輕藝術家厭惡它們近似支配性的禁慾、自製性格,企圖恢復神話性、原始性、歷史性、情愛、國家等傳統主題。於是,除了強烈傾向訴諸激烈直接的具象表現外、表現媒體都選擇繪畫和雕刻,而且作品都偏大型化。特別是,這股潮流在德國之所以具有極大影響力,也是因為德國原本就有濃厚的表現主義傳統,再加上在納粹政權下,許多傑出作品被污名化稱之為頹廢藝術,且在二次世界大戰后,受到長期的文化壓抑。
參考來源
- 暮澤剛巳. 當代藝術關鍵詞100. 臺北: 城邦文化出版社. 2015: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