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教寺

(重定向自显教寺 (永登)

显教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

显教寺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
坐标36°35′20.962″N 102°50′14.255″E / 36.58915611°N 102.83729306°E / 36.58915611; 102.83729306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鲁派
開基札失班丹
开山时间明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显教寺和雷坛
地址甘肃省永登县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第六批合并第44项
并入第四批第164项(鲁土司衙门旧址
认定时间2006年5月25日
地圖
地图

历史

显教寺是明朝河西地区藏传佛教重要寺院。该寺隶属安多鲁土司家族,与鲁土司衙门隔街相望。据当地人称,显教寺建于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这源自《鲁氏家谱》纶音卷之一中载有“敕显教寺一道”,其中提到:[1]

皇帝敕谕国师班丹藏卜(dpal ldan gtsang po)等及众禅师、喇嘛、有道高僧等:

今僧众中,多有道高德重之人。而圣凡混淆,一时未能周知。今差人赍礼币前往尔处,有道行高者,朕皆礼请。每人致礼币一表里。尔国师、禅师、喇嘛、有道高僧与之同来,宣扬妙法,成无量功德,则尔等功德亦种种无量。尔其体朕至怀。故谕。

永乐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该敕谕一直存于显教寺。班丹藏卜是青海瞿昙寺僧人,即创建瞿昙寺的三丹罗追之侄。《明实录》载,永乐八年十月甲午,命其为“净觉弘济国师”,并赐诰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敕谕并未提及显教寺,故将该敕谕作为显教寺建寺时间的依据不足。[1]

至少在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显教寺已经建立并获赐名。《明实录·宪宗实录》卷224:“成化十八年二月辛酉,陕西庄浪卫大通寺番僧札失丹班建寺于本寺东南隅……来朝贡,乞赐名。诏赐东南隅寺曰显教。”札失丹班,或作“札失班丹”,藏文还原为bkra shis dpal ldan。番僧札失丹班所属的大通寺,即今妙因寺,为鲁土司衙门的另一属寺,位于鲁土司衙门内。显教寺与妙因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1]

《明实录·孝宗实录》中,还记载了该寺番僧远丹坚剉弘治年间到北京朝贡、请袭国师等活动。《明实录·孝宗实录》卷160:“弘治十三年三月丁卯……显教寺番僧远丹坚剉等,三竹瞿昙等寺番僧班剌相竹等……各来贡,赐彩段钞锭等物有差。”“远丹坚剉”藏文还原为yon an rgyalmtsho。《明实录·孝宗实录》卷178:“弘治十四年八月戊辰,陕西显教寺番僧远丹坚剉、殊胜寺番僧舍剌先吉各请袭其师国师、禅师之职。从之。”显教寺僧人位列国师,并在文中置于皇家寺院瞿昙寺之前,可见15至16世纪显教寺在河湟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中地位之显。[1]

显教寺属于鲁土司家族,该家族在明朝主要驻守陕西行都司治下的庄浪卫,该地东与鞑靼控制区接壤,扼守通往西域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鲁家军”在明朝多次参与明朝朝廷的军事行动。鲁氏家族受到明廷倚重。乾隆《鲁氏家谱》卷2之《内传》载,鲁土司家族的祖地位于西大通一带,明朝洪武十一年,朝廷“令官治弟(第)连城,建楼七楹”,于是修建了气势恢宏的鲁土司衙门。此后,鲁氏家族以大通河畔的连城为统治中心,直至中华民国时期改土归流为止。明朝时,连城又称“西大通堡”,元、明之交,为连接中国内地与青藏及西域的要地。[1]

2006年,永登县明朝的“显教寺和雷坛”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土司衙门旧址[2]

建筑

显教寺原来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此外还有东、西厢房十余间。[3]

显教寺的原有建筑现仅存大雄宝殿一座,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158平方米,歇山顶,双昂斗拱。据学者宿白考证,该殿建筑特点和建于明朝宣德二年(1429年)的妙因寺万岁殿类似,均为“铺作用外插昂、华头子无雕饰、阑额宽厚、普柏方出头雕饰海棠曲线、老角梁下垂悬宝瓶以及心间用补问铺作二朵”,受到当时官式建筑影响;另外,该殿三间见方的佛堂、周围环绕转经道的布局,为15世纪之前藏传佛教佛殿的特征。永登县博物馆现存99幅明、清唐卡,即从显教寺大雄宝殿的天顶出土。[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