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公

神祇

晏公中国水神信仰的一位对象。晏公本为江西的地方性水神,明朝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信仰尤盛;清代之后逐渐衰微,但在許多地方被視為媽祖的幕僚神。晏公也常常與另一位水神萧公(英佑侯)一同奉祀。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晏公;其持斧形象或因受到另一水神杨四将军的影响。
温州苍南蒲城西晏公庙供奉的晏公神像。蒲城有东西二晏公庙,各四位晏公老爷,此为关西大扇。

传说

晏公成神的说法很多,流传最广、接受度最高的说法最早见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晏公,名,小名戍仔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黑脸、浓络腮胡,平生嫉恶如仇,受人敬重、忌惮。其他人做了小小一点坏事,都要担心晏公会不会知道。元朝初年,晏公作为人才,入选当官,任文锦局堂长,后染回家,刚登上返乡的就去世了。侍从便按照礼制将其装殓好。一个多月后,遗体运抵家中,乡里人却又,表示前段时间还在旷野中见到过晏公出行,其穿戴跟过去并无不同,且有侍从簇拥,前导后随,如同高官显贵一般。一说才知道,见到晏公的日子,正是其辞世当天。于是打开棺材,里头一无所有。父老乡亲明白,晏公已经尸解成神了,便为之立庙祭祀。晏公时常显灵于江河之上,凡遇到波涛汹涌,船上的商人便向其叩头,立刻就风恬浪静,行船平稳,航运顺遂。明朝洪武初年,显应平浪侯[1]

明末王象春则在《晏公庙》一的自注中记录了有关晏公成神的另一段传说:传说江中有两根棕绳(毛搓制的缆绳)变成的妖怪,称为“大宗”、“小宗”。晋代仙人许逊在此过江,吃完柿子后将剩余部分扔进水中,却正好被大宗、小宗借去当作了眼睛,并现身逼向许逊。许逊仓猝之中取出法印相击,正中其,却使得大宗、小宗由此从妖怪获封成了正神,即晏公和萧公[2]

传播

虽然在最流行的传说中,晏公是元代人,明初获封平浪侯,但晏公信仰早在宋朝就已出现;宋人蒋叔兴编撰的《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中,就已经提到了“都督晏元帅平浪侯”。宋元以来,晏公的形象塑造愈加具体,传说故事趋于定型,终于在元末明初成为了职责明确的水神,并传播到了全国各地。江西清江镇[3]浙江杭州[4]安徽凤阳[5]太和[6]江苏阳湖[7]仪真[8]徐州[9]嘉定[10]湖北黄州[11]广东高要[12]四会[13]山东日照[14]北京密云[15]等多地的晏公庙都明确说明建于洪武年间。

晏公最主要的信众是渔民漕军船工水手、商人等群体,分布地域也多在水路密布之处。在江河交错的南方,晏公信仰的覆盖面很大。长江鄱阳湖太湖珠江等水域相互勾连,漕运发达,商业繁华,加快了晏公信仰的传播,扩展了其流布范围。[16]:37、38京杭大运河沿线区域,从杭州、桐乡直到德州天津通州,也都分布着晏公庙宇,不过总体上还是南多北少。[17]此外,晏公信仰还因人口迁移而流布到了贵州[18]云南 [19]宁夏[20][21]等更远的地域。

晏公信仰在明代的兴盛与国家力量的干预密切相关;官府的册封和推崇体现了帝国政府的意志,在晏公崇拜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22]许多资料都提到了明初晏公受敕封之事。郎瑛七修类稿》较早地详细记录了相关传说:元末,徐达攻打毗陵张士诚军不利,朱元璋便率人顺流直下增援。此时江上刮起大风,要把船吹翻,朱元璋十分害怕,祈求神灵保佑。突然有一位穿红衣服的人出现,把船拖到沙洲之上。朱元璋问其是哪位神灵,答曰“晏公”。明朝建国后,长江时常决堤,原因是猪婆龙在下作怪。由于“猪”与国姓“朱”同音,故而朝廷不加抓捕,而只下令抓捕跟“元”同音的,但江岸依旧时常决堤。此时有一位老渔翁,指点人们用烤猪作鱼饵,捕上了猪婆龙,江岸于是不再决堤。人们问其姓名,答曰姓晏,说完就消失了。明太祖得知后,明白这就是当初舟船翻覆时救过自己的晏公,于是封其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命专人祭祀。[23]研究者认为,国家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并不只存在于传说故事中;虽然文献中没有找到朝廷敕封晏公的祭文,但存有景泰年间敕封萧公的祭文,由于记载中晏公和萧公两位水神常共同出现,许多地方也共同供奉二神,所以可以猜测晏公在当时可能也获得了跟萧公一样的正式敕封待遇。[16]:38、39

职能

晏公作为水神,基本职能是平定风浪、保驾护航。明初胡行简《清江镇晏公祠庙碑》一文中说,无论官吏还是百姓,行舟运货时,遇到强风大浪,往往都会呼喊晏公的名字,便能转危为安,如履平地。[24]晏公救朱元璋于江上的故事也本自这一特性。

在一些地方,晏公兼具了管理雨水的职能。如在水上交通并不发达的宁夏,晏公庙失去了庇护漕运的本意,更多地祈雨相联系。[25]又如《畿辅通志》记载,冀州城有萧晏二公祠:成化六年,洪水冲城,知州高呼神明的名字求救,洪水于是退去,因此建了这座庙;成化十八年,滹沱河满大水,城墙被冲坏,知州向神明祈祷,于是有麦秸从上游顺流而下,帮助堵住了城墙的缺口,使洪水不致入城。[26]

在一些没有内河航运的沿海地区,作为“九江八河之神”的晏公也为人们所信仰,说明其已播迁入海,转变为了海神[27]晏公从水神转为海神,除了职能相近的原因外,还可能跟“河清海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字面意义有关。[28]:38、39[29]内河水神的影响力往往根据内河水体航道进行平面划分,而海上没有自然标志物,于是诸水神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系统,晏公因而被纳入了妈祖信仰的立体谱系。[27]天妃显圣录》就传说,晏公本是海中祸害过往船只的怪物,为妈祖所降服,任命为部下总管。[30]

在一些地方,晏公则转变为了全能神。如在鄱阳县管驿前,晏公的职能覆盖了驱邪、祛病、保佑平安、生意兴隆、男婚女嫁等各个方面。[16]:62、63又如温州苍南县蒲城乡有两座晏公庙,各四位晏公爷,东庙管农耕收成,西庙管平安财运,东庙二扇兼司子嗣;每年元宵节举行“拔五更”仪式,人们抬着八位晏公爷的轿椅沿全城跑一圈,可以驱走城内的妖魔鬼怪;跑到终点后,人们便去争抢八座轿椅的十六根轿杠,可以保佑来年全家人财两旺。[31]

流行文化

 
位于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雾城村的晏公庙

晏公信仰在明代颇有影响力,因而许多章回小说戏曲中都出现了晏公信仰的痕迹。

  • 金瓶梅》中,陈经济就曾在临清码头的晏公庙出家当道士[32]
  • 李渔所作小说《连城璧》和戏曲《戏中戏》、《比目鱼》中都有谭楚玉与刘藐姑的故事,其中一处关键情节即是在十月初三晏公生日时在其庙宇前演出寿戏。[33][34][35]
  • 醒世姻缘传》中多次出现歇后语“晏公老儿下西洋——己身难保”,指晏公是内河水神,到了海上也只会自身难保。[36][37]

衰微

由于官方力量的影响,晏公信仰在明代、尤其是明朝初年最为盛行,建于这一时期的庙宇也最多。在此之后,官方又转而推崇金龙四大王等水神,晏公的职能为其所替代,晏公信仰迅速走向衰落。清代时,单独祭祀晏公的庙宇已不多见,晏公更多时候只是陪祀或从祀。[17]

参考文献

  1. ^ “公姓晏,名戍仔,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也。浓眉虬髯,面如黑漆。平生嫉恶如探汤,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无知乎?’其为人敬惮如此。大元初以人材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即奄然而逝。从人敛具一如礼。未抵家,里人先见其扬驺导于旷野之间,衣冠如故,咸重称之。月余以死至,且骇且愕,语见之日,即其死之日也。启棺视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河湖海,凡遇风波汹涛,商贾叩投,即见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风恬浪静,所谋顺遂也。皇明洪武初诏封显应平浪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七卷. [2016-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 ^ 王象春. 齐音. 济南: 济南出版社. 1993: 64. ISBN 7-80572-811-9. 
  3. ^ “晏公庙。在县东三十里清江镇,旧传神本镇人。洪武丙辰建。永乐中封平浪侯。”隆庆临江府志 卷八
  4. ^ “洪武初,改奉晏公,相传为水神也。”西湖游览志 卷二十三 影印本. [2016-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5. ^ “临淮县……晏公庙。一在城南关,洪武二十六年创建。一在县东二里移风门外,洪武二十七年创建。”中都志 卷四
  6. ^ “太和县……晏公庙……洪武年间创建。”中都志 卷四
  7. ^ “晏侯庙,又名晏公庙,祀明封显应平浪侯晏成。……阳湖一,在左厢白云渡,明洪武年间建。”光绪武进阳湖县志 卷四
  8. ^ “仪真县……晏公庙……洪武十八年兵部尚书单安仁建。”嘉靖惟扬志 卷三十八
  9. ^ “晏公庙……洪武十九年建。”明一统志 卷十八
  10. ^ “嘉定县……晏公庙……明洪武间建。”嘉庆直隶太仓州志 卷五十一 影印本. [2016-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1. ^ “本府……观音阁……与晏公庙,並洪武八年僧智圆建。”弘治黄州府志 卷四
  12. ^ “高要县……晏公庙……明洪武年间建。”道光肇庆府志 卷七 影印本. [2016-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3. ^ “四会县……晏公庙……明洪武八年建。”道光肇庆府志 卷七 影印本. [2016-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4. ^ “日照……晏公庙……洪武二十七年百户张文建。”嘉靖青州府志 卷十一
  15. ^ “密云县……晏公庙……明洪武二十年建。”光绪顺天府志 卷二十四 影印本. [2016-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16. ^ 16.0 16.1 16.2 饶琴. 鄱阳湖区晏公信仰研究:以鄱阳湖管驿前晏公庙为个案. 中山大学硕士论文, 2009.
  17. ^ 17.0 17.1 胡梦飞.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晏公信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 11–14. 
  18. ^ 唐庆红 张玉莲. 明清江西萧公、晏公信仰入黔考. 宗教学研究. 2013, (4): 253–259. 
  19. ^ “普洱府……晏公桥……本朝康熙四十八年,江西客民建晏公祠于溪之岸,因建此桥,故名。”云南通志 卷六 影印本. [2016-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0. ^ “晏公庙,感应坊北。宁夏多江南人,故立是庙以祀之。”嘉靖宁夏新志 卷二 影印本. [2016-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1. ^ “晏公庙,在文庙南。明初迁谪多南人,故立是庙。”乾隆宁夏府志 卷六
  22. ^ 宋希芝. 水神晏公崇信考论. 江西社会科学. 2014, (11): 118–123. 
  23. ^ “时毗陵乃张士诚之将张德为守,徐达屡战不利。太祖闻而亲率冯胜等十人往援,皆扮为商贾,暗藏军器,顺流直下。时江风大作,舟为颠覆,太祖惶惧乞神。忽见红袍者拖舟,转仰沙上。太祖曰:「救我者何神?」默闻曰:「晏公也。」”“国初,江岸常崩,盖猪婆龙于下搜抉故也。以其与国同音,嫁祸于鼋;朝廷又以与元同音,下旨令捕尽,而岸崩如故。有老渔翁过曰:「当以炙猪为饵以钓之。」钓之而力不能起,老渔他日又曰:「四足爬土石为力,尔当以瓮通其底,贯钓緍而下之,瓮罩其项,必用前二足推拒,从而并力掣之,则足浮而起矣。」已而果然。众曰:「此鼍也。」老渔曰:「鼍之大者能食人,即世之所谓猪婆龙。汝等可告天于,江岸可成也。」众问姓名,曰:晏姓。倏尔不见。后岸成,太祖悟曰:「昔救我于覆舟,云为晏公。」遂封其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命有司祀之。”七修类稿 卷十二 影印本. [2016-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4. ^ “上自朝廷,下逮士庶,舟楫之行,材木庶物之运,卒遇风涛之险,往往叫号神明,其免于危难之馀,而措之坦夷之际,易危而安,如履平地。”樗隐集 影印本. [2016-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5. ^ 杨帆. 明清宁夏平原水利兴修与水神信仰初探. 宁夏社会科学. 2010, (3): 144–148. 
  26. ^ “萧晏二公祠。在冀州城西一里高原上。先是,明成化六年,大水冲城,知州胡瑛呼神求救,水退城全,次年构庙于此。明成化十八年,滹沱河溢,水冲城壊,知州李徳美跪祷间,适有麦秸顺流而下,与所塌城楼土石并塞,由是水不入城,因重新之。”畿辅通志 卷五十.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27. ^ 27.0 27.1 汪毅夫. 流动的庙宇与闽台海上的水神信仰. 世界宗教研究. 2005, (2): 131–139. 
  28. ^ 王荣国. 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 厦门大学博士论文, 2001.
  29. ^ “晏公坊……晏公,海神。义取海晏。闽滨海,多祀之。”闽都记 卷之九.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0. ^ “时有负海怪物曰「晏公」,每于水中趁江豚以嘘风,鼓水妖以击浪,翻溺舟楫,深为水途大患。妃游至东溟,见一碧万顷,水天涵泓,半晷间江心澎湃,舟子急呼曰:『桅舵摇撼矣』。妃令抛椗,见一神掀髯突睛,金冠绣袖,随潮升降,触缆拂樯,形如电扫雷震。妃色不动,显出灵变。忽旋风翻浪,逆湃倒澎。彼伏神威,叩谢荡舟而还。但一时为法力所制,终未心服。继假逞色相,变一神龙,挟雾翼云,委蛇奔腾。妃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乃抛椗中流。龙左翻右滚,机破技穷,仍还本象,唯见整然衣冠,俨一尊人,驻椗不动。妃命投下𦂻绳,彼近前附摄,不觉随摄随粘,牢固难解,飘荡浮于水上。始惧而伏罪。妃嘱之曰:『东溟阻险,尔今统领水阙仙班,护民危厄』。由是永依法力,为部下总管。”天妃显圣录.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31. ^ 张琴. 蒲城元宵拨五更. 华夏人文地理. 2002, (5): 71–83. 
  32. ^ 金瓶梅 九十三回.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5). 
  33. ^ 连城璧 第一卷.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4. ^ 戏中戏.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5. ^ 比目鱼.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6. ^ 醒世姻缘传. [2016-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37. ^ 程志兵. 《醒世姻缘传》俗语二则辨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