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铺,是中國清朝时设置的铺镇级行政区,中国广东一带的古地名。处绥江边上,曲水河流域一带。现地属广东省四会市黄田镇

《道光广宁县志》曲水铺地舆图


建置

曲水铺首次记载于《道光广宁县志》,得名于曲水河。在道光年间,曲水铺属肇庆府广宁县,设有盐厂、曲水汛,曲水营[1]、曲水渡等官方机构,并下辖万洞、信步(今进步村)、泥崀(今黎崀村)、大崀、高崀、福田、莫村、金坑、野猪、竹迳、下濠、马鞍、勒菜、凭伞等村寨。[2]

历史

自先秦至唐朝

秦朝以前,曲水是百越族的居住地。

前214年,秦始皇征服百越之後,置四会县,属桂林郡

汉武帝平定南越(南粵)之后,改四会县南海郡,直至南北朝初。

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年),从四会县分置綏建郡,領新招、化蒙、化穆、化注四县。置曲水村新招县。村名得自附近曲水,曲水因水势曲折而得名。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废绥建郡,撤新招县,县境分属四会县。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复置新招县。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新招县并入四会县,直到明朝后期。

明清时期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割四会县永集乡的太平、永义二都,清泰乡的大圃都,重山乡的柑榄都,共三乡四都十一图,设置广宁县。改曲水村为曲水铺,属重山乡柑榄都,直到民国初期。

民国时期

民国十年至十八年(1921年-1929年),废铺甲,改区乡制。曲水铺改广宁县第十一区,分曲水乡和进步乡,曲水乡辖万垌、燕崀、仓溪、星溪(今星仔岗)、莫村、佛祖,进步乡辖进步、高崀、马鞍、金坑、隔头(今隔江)、石桥。[3]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村为小乡,原曲水乡和原进步乡废。

人文

唐朝诗人罗隐,南游粤地至水槽岭[4],渴甚,凿石得水,书“清凉池”三字于其上,故名清凉池。

顺治九年春(1652年),施闰章桂林出发,到广东肇庆广州游览,途径曲水铺,写下《曲水铺》一诗:

一望平芜绿,千岩霁色遥。
园茶初吐叶,驿柳未成条。
驻马寻山寺,啼莺过野桥。
年年流水畔,春色为谁消。[5]

清朝不记年,有一文人,曾在此地的白石咀(绥江边一土名)立一碑,刻有“鸦飞不过万田垌,蛤乸三年跳不返”诗句,称喻此地田塱广阔。该地万洞村[6]因此得名,寓意“万顷田垌”。

景观

水槽岭 · 水檀岭

水槽岭,又作水檀岭,在如今鸡乸头山位置。《道光广宁县志》记载:“宁阳有岭,曰水槽”。岭上有清凉池,据载为曲水发源处。

清凉池 · 清源池

相传为唐朝诗人罗隐南游粤地,于水槽岭上所凿之泉汇流成池,因泉水清凉,得名“清凉池”,并刻字在其上。据载该池为曲水河发源处。“清源池”疑似后人笔误,应指“清凉池”。

曲水流霞

曲水指曲水河,此为明清时期广宁八景之一,如今在四会市黄田镇万洞村,曲水河汇入绥江处。《道光广宁县志》记载:“在县治西南,其水东流注入绥江,水道弯迥纤折,澄彻晶莹,晓暮霞生如长拖艳锦,每桨揖摇曳,晕影轻翻,绥江游览,此足移情”。

清泉月鉴

为明清时期广宁八景之一。《道光广宁县志》记载:“然宁邑溪涧川源皆清莹可起,月夜尤美,空明荡漾,使人尘俗顿消”。一说此景可能在清凉池。

註釋及徵引文獻

  1. ^ 《道光廣寧縣誌》:曲水营,在曲水铺江边守兵五名
  2. ^ [清].黄思藻.《道光广宁县志》 卷之四 舆图
  3. ^ 广宁县地方志编繁委员会. 《广宁县志》. 广东: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 66頁. ISBN 978-7-218-01726-6. 
  4. ^ 一作水檀岭,在如今鸡乸头山
  5. ^ [清].施闰章.《施愚山先生全集》
  6. ^ “洞”通“垌”,田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