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幹

曹操之子
(重定向自曹干

曹幹(215年—261年),一名曹良[1]曹操的兒子,生母為陳氏。

曹幹
出生215年
逝世261年9月14日(47歲)

生平

建安二十年(215年)生[2],封高平亭侯。

二十二年(217年),徙封賴亭侯,改封為弘農侯。

二十三年(218年),曹幹生母陳氏去世,曹操讓王昭儀撫養其子。

黃初二年(221年),進公爵,徙封燕公。曹幹之母受曹操寵愛,曹丕得立,曹幹之母出了大力。曹操死後,曹丕撫養幼弟,曹幹常呼魏文帝曹丕為「阿翁」,曹丕對曹幹說:「我,是你的兄長。」且同情曹幹早失父母,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曹丕就難過傷心落淚[1]

三年,徙封河間王。

五年(224年),降封樂城縣王。

七年(226年),徙封鉅鹿縣王。曹丕去世前,下遺詔要曹睿厚待曹幹。[3]

太和六年(232年),進封趙王。

青龍二年(234年),私通賓客,为有司所奏,魏明帝曹叡賜曹幹璽書誡誨。

景初正元景元年間,累積增邑,併前有5000戶。

景元二年(261年)八月初三日(儒曆9月14日)戊寅,曹幹去世,享年47歲。(實歲46)

曹昂和曹幹是三國當中年紀差距最大的同父異母兄弟之一。

曹幹之母陈氏,陈妾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去世,曹操让王昭儀抚养曹幹。

注釋

  1. ^ 1.0 1.1 《三國志》卷20注引《魏略》:幹一名良。良本陳妾子,良生而陳氏死,太祖令王夫人養之。良年五歲而太祖疾困,遺令語太子曰:「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親待,隆於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為阿翁,帝謂良曰:「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為流涕。臣松之案:此傳以母貴賤為次,不計兄弟之年,故楚王彪年雖大,傳在幹後。尋朱建平傳,知彪大幹二十歲。
  2. ^ 據《三國志》注引《魏略》言「良年五歲而太祖疾困,遺令語太子曰:『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失父』」。「失父」指的是曹操,曹操死於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據此推算曹幹生於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可是裴松之據《魏志·朱建平傳》朱建平謂曹彪說「君……至五十七當厄於兵」之言,推算「彪大幹二十歲」,曹彪既然在195年出生,則曹幹應該是在215年出生才對,曹操遺令當是作於219年年末。
  3. ^ 《三國志》卷20:文帝臨崩,有遺詔,是以明帝常加恩意。

延伸阅读

[]

 三國志·卷20》,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文獻

  • 三國志·三少帝紀》、《武文世王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