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纪泽

清朝外交官

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字劼刚,号梦瞻,湖南湘鄉人,清代著名外交家,亦是清朝同治中兴名臣。其為汉族官僚曾国藩之次子(长子纪第早殇),袭封一等毅勇侯;曾任清政府驻、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

曾纪澤
出生(1839-12-07)1839年12月7日
大清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荷葉黃金堂
逝世1890年4月12日(1890歲—04—12)(50歲)
 大清順天府
国籍 中國
别名劼刚(字)、梦瞻(號)
职业清政府外交官員
知名作品中俄伊犁條約

生平

1839年12月7日即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生於湘鄉。父親曾國藩、母親是衡陽歐陽廩生之女。出生當日,曾國藩赴京任翰林院庶吉士,不久由母親叔父偕往北京。四歲便在家塾就讀,師從長沙馮樹棠,十歲已經可以試作律詩。1853年,時值太平天國起事,由母親和舅舅歐陽柄銓送返湘鄉。1856年4月25日,與前云貴總督賀長齡之女結婚,不幸於次年難產辭世。1859年9月,與陝西巡撫劉蓉之女再婚。

1860年、1861年兩次鄉試均落榜,因為科場運氣不佳,而專心研究經書典籍,涉獵世界知識。此時,與太平天國的戰爭已進入末期曾紀澤常去曾國藩軍營省親,又與其幕府中的幕僚交遊。薛福成吳汝綸黎庶昌容閎都是他的好友。1865年,代父親重刻幾何原本。1866年11月,曾國藩平定捻亂後返回金陵任兩江總督,隨往。後,洋務運動開始,沿海各地開設了各式新廠,他與金陵機械局馬格里相識,成為好友。

1870年3月,赴京應蔭生試,補為户部员外郎。但曾國藩眼疾加重,遂返回金陵侍奉。次年,母親又病重,以西藥治癒。1872年,曾國藩病逝,又兩年,母親病逝。1877年,服喪期滿,继承其父“一等毅勇侯”侯爵爵位。1878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英驻法公使,同时补任为太常寺卿。

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改訂條約》)。1884年,因与清廷对清法战争持不同意见而被免除驻法公使职务。1885年,遭免除驻英、驻法公使,回国后任海军衙门帮办、户部右侍郎、总理衙门大臣。

1890年4月12日(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谥号惠敏。

外交生涯

曾纪泽的外交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时与俄国进行的外交谈判。1864年浩罕汗国贵族,军事首领阿古柏发动叛乱,建立“哲德沙尔”政权,遭到清朝陕甘总督左宗棠的西征军讨伐,兵败身亡。俄国却趁着西境混乱之时,夺取了包括伊犁在内的清朝领土。清朝政府派出户部右侍郎署盛京将军崇厚为谈判代表,与俄国商讨归还伊犁事宜,但其草签的《里瓦几亚条约》却割地赔款,令清朝损失了太多的利益。清廷拒绝承认此条约,在命令左宗棠继续整军备战的同时,派时任驻英法公使的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赴莫斯科与俄国谈判改约。1881年经过修改的《中俄伊犁条约》(也就是俗称的《改订条约》)出炉,曾纪泽通过坚韧的据理力争,加上左宗棠西征军对俄国的有利势态,将清朝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收回了伊犁九城的主权,以多付400万卢布的代价,换回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虽然俄国通过随后的《勘界议定书》,使清朝又损失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个改订的条约仍然减少了清朝的权益损失,使得曾纪泽博得朝野的好评和西方外交界的尊重。

其后曾纪泽还参与了清英鸦片交易加税免釐问题和朝鲜、英国强占缅甸等问题的对外交涉。1883至1884年,曾纪泽在巴黎就越南中法战争事务与法国政府进行谈判,立场强硬,但由于越南战事不利清廷上层意图主和,1884年4月被解除驻法公使的职务,1885年6月卸任驻英俄公使职务。回中国前,曾纪泽用英文在伦敦《亚洲季刊》(Asiatic Quarterly Review)1887年1月號发表了阐述对清朝内政外交和列强对华政策观点的文章《China, the Sleep and the Awakening》[1]、(中译名《中国先睡后醒论》)。回国后参与海军衙门事务,并力图促进中国外交政策的改革,以及不平等条约之废除。

墓葬

曾纪泽死后,葬于长沙望城县雷锋镇牌楼坝村桃子湾,是一处遵照清代侯爵制建造的具有湖南本土特色的清代墓葬。墓坐东朝西,呈半环形布局,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原墓葬由墓冢、墓围、墓碑、拜台、石阙、神道、石像生组群、墓庐、龟背石石碑等构成,规模宏大。其中墓冢为糯米混瓷浇筑,其余建筑均为花岗石材质。

1958年,当地修建牌楼坝水库,尽取墓地花岗石构件作为筑坝材料,墓葬受到严重损坏并遭盗掘。青花瓷刻墓志铭亦遗失。[2]

評價

严复在英国时曾說曾纪泽“門第意氣太重,天分亦不高”、“喜為輕藐鄙夷之事”、“天分極低,又復偷懦憚事,于使事模稜而已,无裨益”[3]

蕭一山在所著《清史大綱》一書中評“曾紀澤是我國當時最了解國際形勢的外交家”,對使俄換約“不矜不伐,操心慮患的態度,真不愧為曾文正公之子!”[4]

著作

  • 《曾惠敏公遗集》
  • 《曾惠敏公全集》
  • 《曾惠敏公使西日记》
  • 《曾惠敏公手写日记》
  • 《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 《曾纪泽日记》

相关著作

  • 李恩涵 《曾纪泽的外交》
  • 辛越 《大清公使曾纪泽》(历史小说)

家族

  • 二叔:曾国潢(1820-1886),原名国英,字澄侯,曾麟书次子,族中排行第四,因此被曾国藩称为四弟,曾氏兄弟间皆以族中排行相称。
    • 堂弟:曾纪梁(1842—1925年),紀字輩中年壽最高者,為大界曾氏族長。
  • 三叔:曾国华(1822-1858),字温甫,曾麟书第三子,族中排行第六。平定太平天国时战死于三河镇
  • 四叔: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曾麟书第四子,族中排行第九,人称“曾老九”。平定太平天国的用力之将,官至两江总督
  • 堂兄弟:曾纪瑞,兵部员外郎。
  • 堂兄弟:曾纪官,戶部员外郎。
    • 堂姪:曾廣江(1868—1921),安徽侯補道,誥授通議大夫,晉授資政大夫。
      • 堂姪孫:曾昭和(1888—1957),湖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曾任湖北夏口地方法院推事。
  • 五叔:曾國葆(1829-1862),字季洪,后更名贞幹,字事恒,在兄弟五人中年纪最小。病死於雨花臺
  • 姑:曾国兰,姑父王鹏远
  • 姑:曾国蕙,夫王待聘,想当书吏不成。
  • 姑:曾国芝,夫朱永春
  • 長兄:曾纪第,早殇。
  • 三弟:曾纪鸿(1848年-1881年)
    • 姪:曾廣鈞(1866年-1929年),曾国藩长孙。曾纪鸿长子。

参见

延伸閱讀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清史稿·卷44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注釋

  1. ^ https://archive.org/details/in.ernet.dli.2015.104582 P.1-10
  2. ^ 存档副本. [2012-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5). 
  3. ^ 汪荣祖《郭嵩焘、严复、曾纪泽三人连环叙》,见《从传统中求变──晚清思想史研究》,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 ^ 蕭一山 著《清史大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8年5月第一版,第180頁。

参考书目

  • 第十九章 列强帝国主义的侵华’之‘英国强占缅甸,《新解白话中国通史(下)》ISBN:978-957-800-249-4
  • 《郭嵩焘、严复、曾纪泽三人连环叙》,汪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