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構關係
在電磁學裏,為了要應用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必須分別找到場與場之間,和場與場之間的關係。這些稱為本構關係的物理性質,設定了束縛電荷和束縛電流對於外場的響應。它們實際地對應於,一個物質響應外場作用而產生的電極化或磁化。[1]:44-45
本構關係式的基礎建立於場與場的定義式:
- 、
- ;
其中,是電極化強度,是磁化強度。
本構關係式的一般形式為
- 、
- 。
在解釋怎樣計算電極化強度與磁化強度之前,最好先檢視一些特別案例。
自由空間案例
假設,在自由空間(即理想真空)裏,就不用考慮介電質和磁化物質,本構關係式變得很簡單:[2]:2
- 、
- 。
將這些本構關係式代入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則得到的方程組很像微觀馬克士威方程組,當然,在得到的高斯定律方程式和馬克士威-安培方程式內,總電荷密度和總電流密度分別被自由電荷密度和自由電流密度替代。這符合期待的結果,因為,在自由空間裏,沒有束縛電荷、束縛電流和極化電流。
線性物質案例
- 、
- ;
將這些本構關係式代入宏观馬克士威方程組,可以得到方程組
名稱 | 微分形式 | 積分形式 |
---|---|---|
高斯定律 | ||
高斯磁定律 | ||
馬克士威-法拉第方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安培定律 (含馬克士威加法) |
除非這物質是均勻物質,不能從微分式或積分式內提出電容率和磁導率。通量 的方程式為
- 。
這方程組很像微觀馬克士威方程組,當然,在得到的高斯定律方程式和馬克士威-安培方程式內,自由空間的電容率和磁導率分別被物質的電容率和磁導率替代;還有,總電荷密度和總電流密度分別被自由電荷密度和自由電流密度替代。這符合期待的結果,因為,在均勻物質內部,沒有束縛電荷、束縛電流和極化電流,雖然由於不連續性,可能在表面會有面束縛電荷、面束縛電流或面極化電流。
一般案例
對於實際物質,本構關係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而是只能近似為簡單的線性關係。從 場與 場的定義式開始,要找到本構關係式,必需先知道電極化強度和磁化強度是怎樣從電場和磁場產生的。這可能是由實驗得到(建立於直接測量),或由推論得到(建立於統計力學、傳輸力學(transport phenomena)或其它凝聚態物理學的理論)。所涉及的細節可能是宏观或微觀的。這都要視問題的層級而定。
雖然如此,本構關係式通常仍舊可以寫為
- 、
- 。
不同的是, 和 不再是簡單常數,而是函數。例如,
- 色散或吸收: 和 是頻率的函數。因果論不允許物質具有非色散性,例如,克拉莫-克若尼關係式。場與場之間的相位可能不同相,這導致 和 為複值,也導致電磁波被物質吸收。[2]:330-335
- 非線性: 和 都是電場與磁場的函數。例如,克爾效應[3]和波克斯效應(Pockels effect)。
- 各向異性:例如,雙折射或二向色性(dichroism)。 和 都是二階張量[4]:
- 、
- 。
- 、
- ;
- 其中, 與 是耦合常數,每一種介質的内禀常數。
- 在雙耦合各向異性物質裏, 場與 場分別各向異性地耦合於 場與 場,係數 、 、 、 都是張量。
- 在不同位置和時間, 場與 場分別跟 場、 場有關:這可能是因為「空間不勻性」。例如,一個磁鐵的域結構、異質結構或液晶,或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多種材料占有不同空間區域。這也可能是因為隨時間而改變的物質或磁滯現象。對於這種狀況, 場與 場計算為[5][2]:14
- 、
- ;
實際而言,在某些特別狀況,一些物質性質給出的影響微乎其微,這允許物理學者的忽略。例如,在低場強度狀況,光學非線性性質可以被忽略;當頻率局限於狹窄頻寬內時,色散不重要;對於能夠穿透物質的波長,物質吸收可以被忽略;對於微波或更長波長的電磁波,有限電導率的金屬時常近似為具有無窮大電導率的完美金屬(perfect metal),形成電磁場穿透的趨膚深度為零的硬障礙。
本構關係的演算
通常而言,感受到局域場施加的勞侖茲力,介質的分子會有所響應,從相關的理論計算,可以得到這介質的本構關係式。除了勞侖茲力以外,可能還需要給出其它作用力的理論模型,像涉及晶體內部晶格振動的鍵作用力,將這些作用力納入考量,一併計算。
在介質內部任意分子的位置 ,其鄰近分子會被電極化和磁化,從而造成其局域場會與外場或宏观場不同。更詳盡細節,請參閱克勞修斯-莫索提方程式。真實介質不是連續性物質,其局域場在原子尺度的變化相當劇烈,必需經過空間平均,才能形成連續近似。
這連續近似問題時常需要某種量子力學分析,像應用於凝聚態物理學的量子場論。請參閱密度泛函理論和格林-庫波關係式(Green–Kubo relations)等等案例。物理學者研究出許多近似傳輸方程式,例如,波茲曼傳輸方程式(Boltzmann transport equation)、佛克耳-普朗克方程式(Fokker–Planck equation)和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式。這些方程式已經廣泛地應用於流體動力學、磁流體力學、超導現象、等離子模型(plasma modeling)等等學術領域。一整套處理這些艱難問題的物理工具已被成功地發展出來。另外,從處理像礫岩(conglomerate)或疊層材料(laminate)一類物質的傳統方法演變出來的「均質化方法」,是建立於以「均質有效介質」來近似「非均質介質」的方法[6]。當激發波長超大於非均質性的尺度時,這方法正確無誤[7][8][9]。
理論得到的答案必須符合實驗測量的數據。許多真實物質的連續近似性質,是靠著實驗測量而得到的[10]。例如,應用橢圓偏振技術得到的薄膜的介電性質。
參考文獻
- ^ Andrew Zangwill. Modern Electrodyna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ISBN 978-0-521-89697-9.
- ^ 2.0 2.1 2.2 Jackson, John David,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 3rd., USA: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9, ISBN 978-0-471-30932-1
- ^ Weinberger, P. John Kerr and his Effects Found in 1877 and 1878 (PDF). Philosophical Magazine Letters. 2008, 88 (12): 897–907. Bibcode:2008PMagL..88..897W. doi:10.1080/09500830802526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8).
- ^ 4.0 4.1 通常,物質都具有雙耦合各向異性。TG Mackay and A Lakhtakia. Electromagnetic Anisotropy and Bianisotropy: A Field Guide. World Scientific. 2010: pp. 7–11.
- ^ Halevi, Peter, Spatial dispersion in solids and plasma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1992, ISBN 978-0444874054
- ^ Aspnes, David E., "Local-field effects and effective-medium theory: A microscopic perspective," Am. J. Phys. 50, p. 704-709 (1982).
- ^ O. C. Zienkiewicz, Robert Leroy Taylor, J. Z. Zhu, Perumal Nithiarasu.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xth. Oxford UK: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5: 550 ff. ISBN 0750663219.
- ^ N. Bakhvalov and G. Panasenko, Homogenization: Averaging Processes in Periodic Media (Kluwer: Dordrecht, 1989); V. V. Jikov, S. M. Kozlov and O. A. Oleinik, Homogenization of Differential Operators and Integral Functionals (Springer: Berlin, 1994).
- ^ Vitaliy Lomakin, Steinberg BZ, Heyman E, & Felsen LB. Multiresolution Homogenization of Field and Network Formulations for Multiscale Laminate Dielectric Slabs (PDF).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03, 51 (10): 2761 ff. Bibcode:2003ITAP...51.2761L. doi:10.1109/TAP.2003.81635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5-14).
- ^ Edward D. Palik & Ghosh G, Handbook of Optical Constants of Solids, London UK: Academic Press: pp. 1114, 1998, ISBN 012544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