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五代)
此條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2022年4月9日) |
李振(?—923年11月20日),字兴绪,武威郡姑臧人也,後梁政治人物。
生平
李振是唐潞州节度使李抱真的曾孙。在咸通、乾符年間屢次不第,後投靠朱溫,成為其心腹。朱溫劫持昭宗到洛陽後,唐朝朝廷完全落入其手中,李振每自汴入洛,朝中必有貶竄,故唐朝大臣目之為「鴟鴞」。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在李振的鼓動下,於滑州白馬驛一夕殺盡左僕射裴樞、新除清海軍節度使獨孤損、右僕射崔遠、吏部尚書陸扆、工部尚書王溥、守太保致仕趙崇凝、兵部侍郎王贊等“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在行凶前,李振對朱溫說:「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黃河,永為濁流。」朱溫笑而從之[1]。
朱温篡位稱帝,是為梁,敬翔与李振都深得朱温信任,官至崇政使[2]。乾化二年郢王朱友珪弒朱全忠自立。次年,均王兼大梁留守朱友貞策劃兵變,外戚袁象先率禁軍數千攻入皇宮,朱友珪自殺身亡,朱友貞同時調兵進入洛陽,李振亦為亂兵所傷。朱友貞上台後,協助其奪權的趙岩和國舅张汉杰等人用事,敬翔與李振受到排擠。后梁灭亡后,唐庄宗下诏赦免梁群臣,李振邀敬翔朝见莊宗,敬翔叹曰:“李振谬为丈夫矣!复何面目入梁建国乎?”,自殺身亡,雖然李振在唐莊宗面前供認自己的罪惡,不久後也被族誅。[3]
評價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