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聖亞納堂

梵蒂冈圣亚纳堂 (義大利語Sant'Anna in Vaticano), 又名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堂Sant'Anna de' Parafrenieri),是梵蒂冈城罗马天主教堂区教堂,供奉圣亚纳。该堂由梵蒂冈城副主教管理,位于圣亚纳门(Porta Sant'Anna)旁边,紧邻梵蒂冈城国与意大利之间的国际边境线。[3][4]

梵蒂冈圣亚纳堂
Sant'Anna de' Parafrenieri
基本信息
位置梵蒂冈城
坐标41°54′15″N 012°27′27″E / 41.90417°N 12.45750°E / 41.90417; 12.45750
宗教罗马天主教
祝聖1583
领导P. Bruno Silvestrini[1]
官方网站www.santanna.va
建筑详情
建筑师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 贾科莫·巴罗齐·达·维尼奥拉[2]
建筑类型教堂
建筑风格巴洛克
奠基1565
竣工1775
詳細規格
正立面朝向S
長度28米(92英尺)
寬度12米(39英尺)
最高高度20米(66英尺)
地圖
梵蒂岡聖亞納堂在梵蒂岡的位置
梵蒂岡聖亞納堂
在梵蒂冈城的位置
地图

该堂由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会(Venerabile Arciconfraternita di Sant'Anna de Parafrenieri)出资修建。建筑师贾科莫·巴罗齐·达·维尼奥拉在设计弗拉米尼亚大道圣安德肋堂(Sant'Andrea in Via Flaminia)以及该堂时,首次将椭圆形平面引入教堂设计。他首创的这种设计对于后来的巴洛克建筑颇具影响力[5]

历史

1565年11月20日,教宗庇护四世授权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会在宗座宮附近,建造一座供奉圣亚纳的教堂[6]。建造工程于同年开始,由文艺复兴建筑师贾科莫·巴罗齐·达·维尼奥拉(Giacomo Barozzi da Vignola)设计。[2][7] 它是罗马最早的椭圆形平面的教堂之一。根据历史学家大卫·沃特金的研究,维尼奥拉在设计弗拉米尼亚大道圣安德肋堂以及梵蒂冈圣亚纳堂时,首次将椭圆形平面引入教堂设计。他首创的这种设计对于后来的巴洛克建筑颇具影响力[5]

该堂的建堂工程顺利启动后,随后的建设放慢了速度,因为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会遇到了财政困难。1573年维尼奥拉去世后,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会付了一笔款,教堂才由维尼奥拉的儿子贾辛托·巴罗齐(Giacinto Barozzi)完成。[6] 1583年,教堂有了临时屋顶,举行了祝圣仪式。

后来依附于椭圆形教堂而修建的立面,是由弗朗切斯科·博罗米尼设计,预示了纳沃纳广场圣依搦斯殉道堂(Sant'Agnese in Agone)的立面,in 试图用五块板来调和两座钟楼。[8] 立面由亚历山德罗·斯佩基(Alessandro Specchi)完成于1700 年至 1721年,而穹顶最终建于1763年,在 1775 年完成.[6]

 

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会在圣亚纳堂短暂地展示了1603年委托卡拉瓦乔完成的圣人画作。《圣母子与圣亚纳》画于1605-1606年,是为圣伯多禄大殿的教宗御座轿夫的祭坛而创作。后来,它出售给了希皮奥内·博尔盖塞枢机,现在挂在博尔盖塞美术馆的博物馆里。

该堂长期属于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会,直到1929年拉特朗条约签订,新建立梵蒂冈城国为止。1929年5月30日,教宗庇护十一世宣布将该堂改为堂区教堂,并将新堂区的牧灵工作委托给奥斯定会[9]

作为交换,教宗庇护十一世又将 圣加大肋纳堂(Santa Caterina della Rota)交给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会 .[10]

内部

根据维尼奥拉的设计,教堂内部呈椭圆形,两侧有8个小堂。主入口位于椭圆主轴的一端。次轴线则结束于两个小堂。

四扇门的上方都有三角楣饰,用科林斯石柱框住,分布在正祭台和两侧小堂之间。在两个主轴的末端,有四个巨大的拱门,勾勒出入口区域、祭坛和两座小堂。正祭台前是一个四个拱门包围的广场,作为教堂椭圆形部分的对比。

圆顶本身位于一个底座上,有三条带框,在底座上开了八扇窗户。在穹顶的顶部开有天窗,这是正祭台上方唯一的自然光源。在圆圈中。它装饰着鸽子,象征圣灵, 从这里散发出金色的光线。

直到18世纪中叶,教堂的内墙都是白色的,柱子呈现出洞石的天然色泽,属于典型的文艺复兴建筑教堂。由于受到巴洛克风格在罗马兴起的影响,教宗御座轿夫圣亚纳会开始重新装修教堂,使用更为奢华的装饰,以及大量的贴金粉饰灰泥。立面以巴洛克风格重新装饰,对于维尼奥拉的教堂,亚历山德罗·斯佩基又添加了立面上部。穹顶由弗朗切斯科·纳沃莱(Francesco Navole)设计。1746年,他们委托雕塑家乔万·巴蒂斯塔·德罗西重新装修教堂,在门的上方,是粉饰灰泥手持花环的天使。[11]四扇窗户被砌成墙,改为四幅湿壁画,描绘了圣亚纳生活的场景。乔万·巴蒂斯塔·德罗西还用花綵灰泥装饰壁画。装饰师安尼巴莱·罗塔蒂(Annibale Rotati,1673–1750)将墙壁涂成蓝色、奶油色和浅灰色。[11] 门枋则由贾科莫·德·罗奇(Giacomo de Rocchi)用大理石装饰。金银灰泥是由彼得罗·里奇(Pietro Ricci)制作。虽然采用了巴洛克装饰,但是仍然可以看出教堂最初的规划。

注释

  1.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vicariate of Rome. [31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2). 
  2. ^ 2.0 2.1 Lewine 1965
  3. ^ St Peter's Basilica also has parochial rights within Vatican City.
  4. ^ Diocesi di Roma. Vicari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 [16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January 2011) (意大利语). 
  5. ^ 5.0 5.1 David Watkin (historian). A Hi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 New York: Lawrence King Publications. 2005: 242 [2021-02-02]. ISBN 978-1-85669-45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2). 
  6. ^ 6.0 6.1 6.2 Venerabile Arciconfraternita di Sant'Anna de' Parafrenieri. [28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3). 
  7. ^ Comitato Nationale per il Vignola. Catalogo Opere. [18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6). 
  8. ^ Borromini.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30 November 2010]. 
  9. ^ Pope John Paul II. Address to the parishioners of the Pontifical parish of St Anne. Holy See. 2004 [18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3). 
  10. ^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Vicariate of Rome – Santa Caterina della Rota. [31 Dec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3 November 2011). 
  11. ^ 11.0 11.1 Pontificia Parrocchia Sant'Anna in Vaticano. Interno della chiesa. [201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意大利语).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