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五旗包衣

(重定向自正蓝旗包衣

下五旗包衣是对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包衣的统称,与内务府三旗包衣组成内八旗。

下五旗包衣隶“诸王统带也。其各卫府家臣曰王包衣[1]”,故称王公府属[2]。“除不得挑各旗钱粮(即披甲当兵)及预选秀女外,其余登进之阶,与八旗相同。若食钱粮,只准在本府也[1]”。康熙朝起,八旗旗主的权力被逐削弱。担任旗主的铁帽子王等只能管辖、使令本府包衣,不再参与本旗旗务[3]:51。下五旗包衣參領所屬佐领管領、分管等例亦隨各王公封爵増減[4]

由下五旗包衣编立的佐领(包衣佐领),即是府属佐领(满语ᠸᠠᠩᠰᠠᡳ
ᠪᠣᠣᡳ
ᠨᡳᡵᡠ
穆麟德轉寫wangsai booi niru[5]:64乾隆年间,因汉军出旗之故,下五旗汉人包衣数量大幅减少。而自清初以来,便有宗室隶下五旗包衣的事例。盖因“国初宗室不如是之尊也”,下五旗宗室俱在本旗王公包衣下当差的缘故。宗室隶属下五旗包衣的实例,至清末宣统年间仍有[5]:64—75

參領、佐领、分管数量

雍正乾隆时,为解决下五旗宗室隶属包衣问题,编制多有变动。雍正二年(1724年),将原下五旗包衣佐的宗室划归为公中佐领。乾隆二年(1731年),允许下五旗包衣挪为旗份佐领,但在二十一年(1756年)停办。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帝下令新增宗室佐领[5]:69—71

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所记下五旗包衣參領管领、分管数如下:

  1. 正红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一、分管二,第二㕘領下佐領二、管領二,第三㕘領下佐領一、分管二,第四㕘領下佐領一、分管二,第五㕘領下佐領一、分管三。共计,公中佐領六員、公中管領一員、公中分管四員、旗鼓公中管領一員、旗鼓公中分管五員,内三㕘領所屬第二分管繳回[6]
  2. 镶白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三、管領四,第二㕘領下佐領一、新増佐領二、管領四、新増管領一、分管一,第三㕘領下佐領一、管領四,第四㕘領下佐領一、管領四,第五㕘領下佐領一、管領三、分管二。添設佐領二員、管領一員,裁去管領七員,共有佐領九員、管領十三員、分管三員[7]
  3. 镶红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二、旗鼓一、管領四,第二㕘領下佐領二、分管二、管領三,第三㕘領下佐領一、分管六,第四㕘領下佐領一、管領一、分管五,第五㕘領下佐領一、管領一、分管五。所屬佐領管領分管等例隨各王公封爵増減。舊轄佐領九員、管領十一員、分管十九員,兼管二員。乾隆元年笈去佐領一員、管領三員,新増佐領二員、管領四員[4]
  4. 正蓝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三、管領一、分管四,第二㕘領下佐領五、管領一、分管四,第三㕘領下佐領三、分管九,第四㕘領下佐領三、管領五,第五㕘領下佐領五、管領一、分管五。所屬佐領十九員、管領八員、分管二十二員,裁汰分管一員[8]
  5. 镶蓝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四,第二㕘領下佐領四,第三㕘領下佐領四,第四㕘領下佐領三、管領一,第五㕘領下佐領四、管領二。舊管轄佐領十九員。乾隆元年以後裁去佐領一員,五十九年新増一員,陸續改管領九員,増設管領三員[9]

注释

  1. ^ 1.0 1.1 聽雨叢談·卷一》◎八旗原起[……]国家既设外八旗,列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护从御营也;列镶白、正红、正蓝、镶红、镶蓝为下五旗,隶于诸王统带也。其各卫府家臣曰王包衣(只有下五旗,无上三旗),除不得挑各旗钱粮及预选秀女外,其余登进之阶,与八旗相同。若食钱粮,只准在本府也(按:清语对音应作波衣,相沿作包衣)。户下旗人,原是旧日勋戚自带之兵,今皆归于八旗各该佐领名下[……]
  2. ^ 刘小萌. 《清代包衣旗人研究》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2020, (2020年第3期): 90—92. ISSN 1002-7971 (简体中文). 
  3. ^ 张书才. 《典章制度辞解选登》. 历史档案 (北京市: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89, (1989年第2期): 51,106—122+137. ISSN 1001-7755 (简体中文). 
  4. ^ 4.0 4.1 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十三·卷十三》八旗佐領十三 鑲紅旗滿洲佐領 鑲紅旗包衣佐領管領分管 鑲紅旗滿洲佐領下 四叅領至五㕘領 [……]鑲紅旗包衣佐領管領分管 鑲紅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二旗鼓一管領四第二㕘領下佐領二分管二管領三第三㕘領下佐領一分管六第四㕘領下佐領一管領一分管五第五㕘領下佐領一管領一分管五第一㕘領第一佐領係[……]以上下五旗包衣㕘領所屬佐領管領分管等例隨各王公封爵増減鑲紅旗包衣㕘領舊轄佐領九員管領十一員分管十九員兼管二員乾隆元年笈去佐領一員管領三員新増佐領二員管領四員[……]
  5. ^ 5.0 5.1 5.2 杜祐寧. 《幸出水火:清雍乾時期宗室隸屬包衣佐領的身分調整》. 成大歷史學報 (臺南市: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 2015, (2015年48期): 57—78. ISSN 1683-9749 (繁体中文). [失效連結]
  6. ^ 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九·卷九》八旗佐領九 正紅旗滿洲佐領 正紅旗包衣佐領分管管領〉正紅旗滿洲佐領下 四㕘領至五㕘領 [……]正紅旗包衣佐領分管管領 正紅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一分管二第二㕘領下佐領二管領二第三㕘領下佐領一分管二第四㕘領下佐領一分管二第五㕘領下佐領一分管三[……]以上正紅旗包衣㕘領所屬公中佐領六員公中管領一員公中分管四員旗鼓公中管領一員旗鼓公中分管五員内三㕘領所屬第二分管繳回[……]
  7. ^ 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十一·卷十一》八旗佐領十一〈鑲白旗滿洲佐領 鑲白旗包衣佐領管領分管〉鑲白旗滿洲佐領下〈四㕘領至五㕘領〉[……]鑲白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三管領四第二㕘領下佐領一新増佐領二管領四新増管領一分管一第三㕘領下佐領一管領四第四㕘領下佐領一管領四第五㕘領下佐領一管領三分管二[……]以上鑲白旗包衣添設佐領二員管領一員裁去管領七員共有佐領九員管領十三員分管三員[……]
  8. ^ 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十五·卷十五》八旗佐領十五 正藍旗滿洲佐領 正藍旗包衣佐領管領分管 正藍旗滿洲佐領下 四㕘領至五㕘領[……]正藍旗包衣佐領管領分管 正藍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三管領一分管四第二㕘領下佐領五管領一分管四第三㕘領下佐領三分管九第四㕘領下佐領三管領五第五㕘領下佐領五管領一分管五[……]以上正藍旗包衣㕘領所屬佐領十九員管領八員分管二十二員裁汰分管一員[……]
  9. ^ 钦定八旗通志·旗分志十七·卷十七》八旗佐領十七 鑲藍旗滿洲佐領 鑲藍旗包衣佐領管領 鑲藍旗滿洲佐領下 四㕘領至五㕘領[……]鑲藍旗包衣佐領管領 鑲藍旗包衣㕘領五第一㕘領下佐領四第二㕘領下佐領四第三㕘領下佐領四第四㕘領下佐領三管領一第五㕘領下佐領四管領二[……]以上鑲藍旗包衣㕘領舊管轄佐領十九員乾隆元年以後裁去佐領一員五十九年新増一員陸續改管領九員増設管領三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