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記

渤海國記》,民國黃維翰撰,凡十六章,分上、中、下三篇,約七萬余言。該書記述自震國公乞乞仲象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五月參與契丹起事反天贊四年(公元926年)十二月渤海國君主大諲譔在位時為遼國所滅,共231年間事蹟。

撰修過程

該書為作者晚年所撰,初稿完成於1929年。然修訂尚未完成,作者已經離世,後由其友人鮑奉寬編輯成書。

書中「再建國」一章有目無文。按原章已寫就,後從黃氏之門生陳祗堂之言刪去,而「別系其事蹟於各篇下」,鮑奉寬輯書稿,仍存其目,並注明原委。據作者在該書自敘,有感於「東荒諸國」,「處僻陋有大國風,惟渤海耳」,乃撰《渤海國記》,「以示偏方霸國多歷年所,蓋亦有不拔之道云」[1]

評價

該書在徵引史料方面,已較唐晏渤海國志》廣有增益,不唯中國史料,即如朝鮮史書、日本史書亦有徵引,用黃氏自己的話,就是「網羅群籍,旁及海外史」,故該書多有發明創見。如據日本史書得知康王大嵩璘乃文王大欽茂之孫,從《唐會要》得知有十四世王大瑋瑎,凡此種種。

另外,在「下篇」九章中首立「朝貢中國」、「交聘日本」、「比鄰新羅」三章,界定並廓清了渤海國與中原唐朝以及日本、新羅三者之間的關係,頗具見地。[2]

缺陷

作者在徵引朝鮮、日本史料時,過多使用第二手資料,且不注重與原始資料相核對,所以導致了許多舛誤。

如稱大玄錫為「景王」、大諲譔為「哀王」,即取自朝鮮黃義敦《朝鮮歷史》所附之年表。其實,「渤海滅亡之年為新羅景哀王之三年,《東國史略》卷一云:『渤海至景哀王時,契丹攻滅之』。語欠分曉,故以景、哀二字分屬渤海之二王,非其實也」[3]

内容

  1. 自敘
  2. 上篇  
  3. 上篇
  4. 下篇
  5. 校錄


参考文献

  1. ^ 黃維翰:《渤海國記》自敘。
  2. ^ 《北方文物》2005年第3期,《中國渤海史研究的四次熱潮及其代表性成果》,作者:劉曉東
  3. ^ 金毓黻:《「渤海國記」校錄》,《渤海國志三種》,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