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力(英語:Vitality,又稱生命能)是維持個體生命存續的力量,或可指獨立個體的生命、健康青春。其英文名稱「vitality」來自拉丁文「vita」,有「生命」之意。

生命力有生命之解

耆那教中的生命力

耆那教哲學英语Jain philosophy中,一共定義十種生命力(或生命原則)[1]

  • 五官
    • 觸覺
    • 味覺
    • 嗅覺
    • 視覺
    • 聽覺
  • 能量
  • 呼吸
  • 壽命
  • 說話器官
  • 心智

下表根據生命體的感官,總結了它們具有的生命力[2]

感官與生命力的關係
感官數 生命力數量 具有的生命力
一種 四種 觸覺器官、強健的體魄或能量、呼吸及壽命
兩種 六種 在上述四種之上加入味覺及說話器官
三種 七種 在上述基礎上加入嗅覺
四種 八種 在上述基礎上加入視覺
五種 九種 在上述基礎上加入聽覺(但沒有心智)
十種 全部俱備(即具有獨立的心智)

根據一篇重要的耆那教文章英语Jain literature諦義證得經》所述:「出於激情的生命力,其嚴重性便是受傷」(The severance of vitalities out of passion is injury)[2]

城市規劃

從城市規劃角度而言,一處地方的「生命力」是指其可提升或發展一地活力及經濟活動程度的潛力[3]

參考資料

  1. ^ Pujyapada (Shri.). S. A. Jain , 编. Reality. Vira Sasana Sangha. 1960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Not in Copyright 替代連結
  2. ^ 2.0 2.1 Jain 2012,第34-35頁.
  3. ^ Planning Portal – Planning Portal Glossary: V. Planning Portal. [202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英语). 

引用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