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缅北战役
(重定向自缅北滇西战役)
滇西緬北会战(Battle of Northern Burma and Western Yunnan)為抗日戰爭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中國雲南省与緬甸北部交界地区,起始時間為1943年10月初。其戰役目的為打通中印公路。1945年3月底,中國遠征軍、英軍及麥瑞爾突擊隊於芒友會師,日軍則失去緬北要塞,是國軍少數戰前取勝的戰鬥。
滇西緬北会战 | |||||||
---|---|---|---|---|---|---|---|
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的一部分 | |||||||
中國遠征軍步兵使用李-恩菲爾德步槍於薩爾溫江(怒江)畔作戰。 | |||||||
| |||||||
参战方 | |||||||
中華民國 英国 美国 |
大日本帝国 泰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卫立煌 宋希濂 孫立人 約瑟夫·史迪威 |
河邊正三 木村兵太郎 田中新一 | ||||||
兵力 | |||||||
400,000名士兵 | 150,000名士兵 | ||||||
伤亡与损失 | |||||||
107,000人 | 108,000人(至少30000日军死亡) |
盟军由中美英三国军队联合组成,其中中国参战部队有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等部队。战役总指挥为国军卫立煌将军,战役副总指挥为美军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日军主力为日军緬甸方面軍,战役指挥司令官陸續為河边正三、木村兵太郎、田中新一等人,兵力总结达150,000余人。
缅北滇西战役历时一年半,盟军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30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收复滇西怒江西岸全部失地。
背景
1942年春夏之交,日军攻陷缅甸,立刻准备进攻滇西,期沿滇缅路陷全滇,威脅重庆。1942年5月4日,日军攻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千年古城實施猛烈轟炸;1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地區落入日軍手中。中国远征军71军依怒江东岸设防据守,多次挫败日军东进企图,遂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江对峙两年之久。
当时,曾一度成为中國唯一的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透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难有保障。为重新控制滇缅公路,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于1943年10月下旬联合发起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果。次年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執行渡江反攻计划。
主要戰役
滇西緬北序列
影响
由于中国军队的出色表现,史迪威曾经评价说“中国军队是极好的”。[1]
參考文獻
引用
- ^ 后怎样评判豫湘桂战役?《国家人文历史》2013年第8期
来源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