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福音團契

面向學生事工的臺灣基督新教跨宗派機構
(重定向自臺灣校園福音團契

校園福音團契(英語: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是一個台灣基督新教福音機構,以學生福音工作(牧會英语Pastoral care)及推動學生宣道(傳福音)為主。最早起源是在1957年時,由受過基督教神學訓練的大學生所創立,當時也同時在各大學推動建立團契。在1962年時,全台灣各地學生工作聯合成立為「校園福音團契」。[1]

校園福音團契的總部位於臺北市公館[2],並在新竹、台中、雲嘉、台南、高雄、屏東等地設有辦公室。

大學事工

校園福音團契,作為一個以大學事工開始的福音機構,向大學生傳福音一直都是事工中最重要的一環。早期是以個人友誼式佈道為基礎,1957年春天,台灣北部的的基督徒大專生在國際學舍,舉辦了為期一週的聯合佈道會,這是台灣大專基督徒首次的聯合福音行動,之後才正式開始了各校團契的活動。1959年舉辦了第二次聯合佈道會,之後數年又舉辦過幾次,但福音工作漸漸轉變為各校團契在學期間自行舉辦佈道會,寒暑假則舉辦聯合福音營。校園發展到中期,仍以個人友誼式佈道為基礎,學期間各團契開設慕道班。1968年夏天,南部三個地區試辦聯合福音營,1970年改為分區舉辦的「北大福」、「中大福」、「南大福」,甚至在1986年串聯成「全國大專福音營」。

1986年之後,因解嚴、解除報禁等,社會風氣丕變,大學學風也跟著轉變,學生們開始流行暑假打工、出國遊學,暑假福音營人數逐漸下降,大學同工發覺已到不得不更迭的時候,首先在1997年寒假的大專靈修班附設福音組,鼓勵基督徒帶慕道同學一起參加營會。1997年政府預備實施週休二日,同工們適時研發周末福音營,以取代行之有年的「全大幅」。1987年隨著解嚴,各大學漸趨開放自由,大學事工在這時期推動學生團契在校內成立社團,台大基督徒學生在校內成立「光鹽社」後,其他大學紛紛跟進,多數跟隨「專業人員信望愛社」,取名叫「信望愛社」。「以團契為福音基地、透過社團接觸更多學生」成為學生福音工作的重要目標。至今「光鹽社」、「信望愛社」、「恩友社」、「佳音社」...,依然在校園裡成為學生福音運動明顯的記號。校園團契的大學事工以福音開始,也為福音而繼續存在,以個人友誼式佈道為基礎,群體福音活動為輔,形成一個學生主導的福音運動。

附屬機構

  • 青年宣道大會-1979年7月舉辦第一次大會,至2022年已舉辦了15屆。
  • 大專靈修班-1971年開始舉辦。
  • 全國高中職門徒營-2007年2月舉辦第一次營會。
  • 校園網路書房
  • 校園雜誌
  • 哇咧星樂園-2000年9月1日網站正式上線。

歷史

  • 1957~1967年:興起台灣學生福音運動。[1]
  • 1967~1977年:建立大專靈修班的研經傳統,營會與文字事工蓬勃發展。[1]
  • 1977~1987年:持續三年一度的台灣青年宣道大會。[1]
  • 1987~1997年:成立四個事工組,發展專業事奉與海外事工。[1]
  • 1997~2007年:開展服務性福音隊、文字與網路事奉的新世代。[1]
  • 2007~2017年:承接多元社會的福音挑戰、培育基督門徒。[1]

參考資料

引用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校園福音團契編. 關於我們. 校園福音團契. [2017-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2. ^ 台大公館福音地標 校園團契打造學生事工新基地. [2017-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1). 

書目

  • 這些人,那些故事/校園50編輯小組著.—初版.–台北縣新店市:校園書房,民9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