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平
生平
范正平學行甚高,平常說話也必引用《孝經》、《論語》。其父范純仁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辭世,宋徽宗特詔,將官位贈予范純仁子孫,但范正平將之推與其幼弟。[3][4][5]
范純仁仍在生當丞相時,范正平與外祖父母家子弟於覺林寺上課,要經過二十里,就算范正平徒步往來上課,其他人亦不知范正平為范純仁兒子。[6][7]
紹聖年間(1094年至1098年),范正平當上開封縣尉,有向姓人士打算於其祖墳上建造慈雲寺,及建屋數百間。戶部尚書蔡京知道向氏為欽聖太后親屬,謀求主動攀附,而上奏拓展周圍田地房屋。有百姓投訴此事,而范正平則按法規認為所拓展之土地乃民眾之產業,不可奪取,但開封府尹王震及蔡京皆裁定為官地。民眾最後只好擊鼓上訴要求縣尉范正平覈實,宋哲宗趙煦問范正平是何處人家,范正平回答為范純仁兒子,趙煦即有手詔要求慈雲寺改建城外,蔡京被罰金二十斤,而王震均被懲罰,因此蔡京向范正平懷恨。[8][9][10]
此時,開封縣有兩縣尉,一尉治內,一尉治外。而范正平乃治外尉,但治內尉因遺失囚犯被譴責,有上級打算將治內尉及治外尉合併,要求范正平兼任,但被范正平拒絕。謝公定因而贈詩:「一官如馬小,眾眼似衫青。」。[11]
及後蔡京上任宰相,稱范正平曾更改其父之遺表。通過今次事件蔡京除了可以除去范正平,另更將李之儀及中使蔡克明定罪。到范正平將入獄之時,其弟范正思曾問到范正平,在商議遺表之時,范正平並無參與,而參與預先記載刪改的人其實是范正思,為何范正平獨攬其罪,而范正平則認為,蔡京屬意將其定罪,而且是長兄,如果范正平不獨攬,兄弟難免一同受罪。最後雖然可以出獄,但被編管象州,而李之儀則被編管太平州。范正平在今次事件上亦死去十數名家屬。[12][13][14]
會赦後,得歸潁昌府。當時唐君益為知府,為表揚范正平,將其居所改為忠直坊,取其在開封時幫助民眾上訴而被賜之碑額「世濟忠直」,但此事被范正平推卻。范正平之後一直沒有再返官場,終身候選官員,閒時作詩,尤其五言為其專門。著有《荀里退居編》。[15][16][17]
參考文獻
- ^ 《宋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七十三‧范仲淹傳》:「正平字子夷。」
- ^ 《四友齋叢說‧卷三十五‧正俗二》:「昔范正平乃忠宣公之次子,文正公之孫也。」
- ^ 《宋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七十三‧范仲淹傳》:「學行甚高,雖庸言必援《孝經》、《論語》。父純仁卒,詔特增遺澤,官其子孫,正平推與幼弟。」
- ^ 《宋元學案》:「范正平,字子夷,忠宣次子也。學行甚高,雖庸言,必援《孝經》、《論語》。忠宣卒,詔特增遺澤,官其子孫,先生推與幼弟。」
- ^ 《曲洧舊聞‧卷三》:「范正平子夷,忠宣公子也。」
- ^ 《四友齋叢說‧卷三十五‧正俗二》:「與外氏子弟結課於覺林寺,去城二十里,忠宣當國日,正平徒步往來,人不知為范丞相子。今雖時世不同,然亦恐非所以教子弟也。」
- ^ 《曲洧舊聞‧卷三》:「勤苦學問,操履甚於貧儒。與外氏子弟結課於覺林寺,去城二十裏。忠宣當國時,以敗扇障日,徒步往來,人往往不知為忠宣公之子。外氏乃城東王文正公家,覺林寺蓋文正公鬆楸功德寺也。」
- ^ 《宋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七十三‧范仲淹傳》:「紹聖中,為開封尉,有向氏於其墳造慈雲寺。戶部尚書蔡京以向氏后戚,規欲自結,奏拓四鄰田廬。民有訴者,正平按視,以為所拓皆民業,不可奪;民又撾鼓上訴,京坐罰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
- ^ 《紫微詩話》:「范正平子夷,丞相忠宣公長子,少有高節,專務靜退。紹聖中,欽聖向后為其家作功德寺,為屋數百間。百姓訴其地民間地也,朝廷下其事開封府,府尹王震、戶部尚書蔡京皆定以為官地。民訴不已,再委開封尉覈實。時子夷適為開封尉,驗治實民間地。哲宗問正平何人家,執政對曰:「純仁子也。」上曰:「名家。」有手詔改寺城外。王震、蔡京各贖金,用事者怒之。」
- ^ 《吳郡誌‧卷二十六‧人物》:「范正平,字子夷,忠宣公次子。紹聖初,為開封尉。戶部尚書蔡京結後戚向氏,欲展向氏墳。正平爭,以為民田不可奪。京坐贖銅,由此恨之。」
- ^ 《紫微詩話》:「開封縣有兩尉,一尉治內,一尉治外。子夷,治外尉也,治內尉失囚被譴,遂併子夷衝替,子夷不恤也。常以為好事到手難得,豈可不做,做而被罪,其庸多矣。後益連蹇不進,恬如也。常乘一馬卑小,謝公定贈詩云:「一官如馬小,眾眼似衫青。」。」
- ^ 《宋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七十三‧范仲淹傳》:「及當國,乃言正平矯撰父遺表。又謂李之儀所述《純仁行狀》,妄載中使蔡克明傳二聖虛佇之意,遂以正平逮之儀、克明同詣御史府。正平將行,其弟正思曰:「議《行狀》時,兄方營窀穸之事,參預筆削者,正思也,兄何為哉?」正平曰:「時相意屬我,且我居長,我不往,兄弟俱將不免,不若身任之。」遂就獄,捶楚甚苦,皆欲誣服。獨克明曰:「舊制,凡傳聖語,受本於御前,請寶印出,注籍於內東門。」使從其家得永州傳宣聖語本有御寶,又驗內東門籍皆同。其遺表八事,諸子以朝廷大事,防後患,不敢上之,繳申潁昌府印寄軍資庫。自潁昌取至,亦實。獄遂解。正平羈管象州,之儀羈管太平州。正平家屬死者十余人。」
- ^ 《吳郡誌‧卷二十六‧人物》:「忠宣薨,小人附會,言正平兄弟撰造《永州傳宣聖語》及《行狀》,非忠宣意。《行狀》實李之儀受忠宣之意次第之。正平遂與之儀俱下御史獄,事解,猶謫龔州。歸,終身不仕。初,忠宣薨,特添恩澤,分宮中外諸孫。久之,追奪例外官。正平遽納其子宮,全其侄與甥焉。方遺表,獄作,弟正思曰:“兄是時方當窀穸,某實預議。”正平獨身當之。其後徐丞相處仁,問正平之為人於王窘仲弓。仲弓作《卓行對》篇,大略謂:正平力學,為文通古今,論議出人意表。為宰相子,有聲譽,不朋比為進取資。不可以勢屈,不可以利回。質之神明而不疑,行之屋漏而無愧雲。」
- ^ 《宋元學案》:「紹聖中,為開封尉,按後戚向氏墳兆,忤蔡京。及京當國,言先生矯撰父遺表,又謂李之儀所述純仕行狀,妄載中使蔡克明傳二聖虛佇之意,遂逮先生及之儀、克明同詣御史府。先生將行,其弟正思曰:“議行狀時,兄方營窀穸。參預筆削者,正思也。兄何為哉?”先生曰:“時相意屬我,且我居長。”遂就獄。捶楚甚苦,皆欲誣服。獨克明曰:“舊製,凡傳聖語,受本於禦前,請寶印,出,注籍於內東門。”使從其家得永州傳宣聖語本,有御寶;又驗內東門籍,皆同。其遺表八事,諸子以朝廷大事,防後患,不敢上之,繳申潁昌府印寄軍資庫,自潁昌取至,亦實。獄遂解。先生羈管象州,之儀羈管太平州。先生家屬死者十數人。」
- ^ 《宋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七十三‧范仲淹傳》:「會赦,得歸潁昌。唐君益為守,表其所居為忠直坊,取所賜「世濟忠直」碑額也。正平告之曰:「此朝廷所賜,施於金石,揭於墓隧,假寵於范氏子孫則可;若於通途廣陌中為往來之觀,以聳動庸俗,不可也。」君益曰:「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預焉?」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異時不獨吾家詒笑,君亦受其責矣。」竟撤去之。正平退閑久,益工詩,尤長五言,著《荀里退居編》,以壽終。」
- ^ 《宋元學案》:「會赦,得歸潁昌。唐君益為守,表其所居為忠直坊,取所賜“世濟忠直”碑額也。先生告之曰:“此朝廷所賜,施於金石,揭於墓隧,假寵於范氏子孫,則可。若於通途廣陌中為往來之觀,以聳動庸俗,不可也。”君益曰:“此有司之事,君何預焉。”先生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異時不獨吾家詒笑,君亦受其責矣。”竟撤去之。先生退閒久,益工詩,尤長五言,著有《荀里退居編》。以壽終。」
- ^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六》:「正平,純仁長子也,以懺蔡京故陷黨籍,不出仕,終身為選人。」
- ^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六》:「紹興五年十月,故文林郎范正平,贈直秘閣,予一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