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怡孫(1831年6月7日—1878年11月15日,道光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光緒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又名賡熙[1]心吉、一字省吉偲儕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官員、書法家

莊怡孫
書法家
刑部額外郎中
國家 大清
時代清晚期
主君清文宗清穆宗清德宗
姓名莊怡孫
心吉、省吉
偲儕
族裔漢民人
籍貫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
別名莊賡熙
出生道光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1831-06-07)1831年6月7日
逝世光緒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1878年11月15日(1878歲—11—15)(47歲)
親屬
父親莊受祺(1810年-1867年)
母親楊氏,楊雲高之女
正室武進前街董氏
側室張氏
正室之父董介穀
兄弟
  • 莊允端(1833年-?年)
  • 莊懌孫(1836年-1844年)
  • 莊賡良(1839年-1917年)
  • 莊允誠(1846年-1875年)
  • 莊賡颺(1847年-1867年)
  • 莊允諧(1848年-1896年)
  • 莊允舒(1852年-1879年)
  • 莊允懿(1853年-1919年)
  • 莊允中(1856年-1886年)
  • 莊允慈(1857年-1908年)
  • 莊兆棨(?年-?年)
  • 莊允益(1859年-1907年)
姊妹
  • 姊妹一,適蔡世保
  • 姊妹二,字高氏
  • 姊妹三,適鄭志虔
  • 姊妹四,適武進前街董氏
  • 姊妹五,未字
  • 莊鍾濟(1856年-1932年)
  • 莊鍾源(1879年-1929年)
  • 長女,字呂觀宗
  • 次女,適鍾元建
  • 三女,適丁同春
  • 四女
附監生
刑部候補郎中(1859年-1867年)

生平

附監生出身。咸豐八年(1858年)戊午科、九年(1859年)己未恩科順天鄉試挑取謄錄,保用訓導刑部候補郎中同治五年(1866年)冬季後,分發在廣西司、貴州司行走,兼辦督催所司務廳事務,總辦現審、核辦朝審、覆勘秋審,隨即去職。[2][3]

誥授奉政大夫光緒四年(1878年)十月二十一日,卒,年四十八歲。以子莊鍾濟遇覃恩,獎給正三品封典,晉贈通議大夫[2]工書法,精於隸書[4][5][6]曾大量臨摹漢代石碑,「通達筆意,栩栩如生」。[7]

莊怡孫編輯出版父親莊受祺詩文為《楓南山館遺集》七卷,並作文。[8]

家庭及關聯

下述資訊均出自《毗陵莊氏族譜》。[1][2]

先祖

莊怡孫屬毗陵莊氏第十八世。

父母

兄弟

莊怡孫排行第一,有十二弟、姊妹五。

妻室

  • 正室:武進前街董氏,浙江候補鹽大使董介穀之女、道光十八年進士董似穀侄女。
  • 側室:張氏。

子女

有二子三女。

参考文献

  1. ^ 1.0 1.1 中國國家圖書館地方志家譜文獻中心編,《清代民國名人家譜選刊續編》(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第59冊,第173頁,《毗陵莊氏增修族譜》(1875年增修),卷十三,世表,十六世至二十世,二分居郡城,葉十二。
  2. ^ 2.0 2.1 2.2 《毗陵莊氏族譜》(2006年重修),卷四,分支世系表七,頁四四三。
  3. ^ 清華大學圖書館編,《清代縉紳錄集成》(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27冊,爵秩全覽(同治六年春),第18頁。
  4. ^ 竇鎮,《國朝書畫家筆錄》,卷四,葉四十二。
  5. ^ 王豐穀,《書學闡微》(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十二章,書藝之分地發展,第467頁。
  6. ^ 吳養木主編,《中國古代書法家辭典》
  7. ^ 李放,《皇清書史》,卷十七。
  8. ^ 莊受祺,《楓南山館遺集》(同治十三年刻本),收錄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編,《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六三五冊。
  9. ^ 9.0 9.1 《毗陵莊氏族譜》(2006年重修),卷二十一,姻婭,頁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