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
莼[註 1](学名:Brasenia schreberi)又名莼菜、水葵,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為浮葉性水生植物。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
莼 | |
---|---|
蓴菜的花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目: | 睡莲目 Nymphaeales |
科: | 莼菜科 Cabombaceae |
属: | 莼菜属 Brasenia |
种: | 莼 B. schreberi
|
二名法 | |
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 1791
|
形態
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長約6至10公分,每节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作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細長,多半埋在泥沼裡,為浮葉性水生植物。春季由節上長出細長的莖來。水深的地方,莖較粗,但葉子較少;水淺處,則莖較細,葉片多。其葉片多呈現卵形或橢圓形,由長長的葉柄托著,葉背通常帶點紫色,嫩莖和葉背有膠狀透明物質。夏季為其開花的季節,花梗從葉腋下方抽生出來。蓴的花非常小直徑才一至兩公分左右,花瓣三片紅紫色的。花萼同樣也是瓣狀,並長有細毛。[2]
分布
用途
《詩經·魯頌》提到:「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3]《世說新語》也記載有「千里蓴羹」的名言[4]。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5]自古吳人好蓴菜,宋朝陳普《秋日即事詩》中提到「季鷹自是知機者,一念蓴鱸便到吳。」
嫩叶可供食用,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中國的江蘇太湖、浙江蕭山湖和杭州西湖有莼菜生長。蓴菜在台灣幾已絕跡,過去多產於日月潭[6],後來發現密生崙埤池亦有蓴菜。蓴菜本身含有豐富的透明膠質,《本草綱目》記載蓴菜具有腸胃方面之保健效果。
《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云:蓴生南方湖澤中,為吳越人善食之。春夏嫩莖末葉者名稚蓴;葉稍舒長者名絲蓴;至秋老則名葵蓴。花嫩葉旋捲未展開時,外被以透明黏液,為洋菜凍,可採作羹湯,味極鮮美,為菜餚中之珍品。其嫩葉可供食用;採鮮葉搗爛,敷治疔瘡有奇效。
注释
参考文献
- ^ Maiz-Tome, L. (2016). Brasenia schreber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185681A78457027. https://dx.doi.org/10.2305/IUCN.UK.2016-1.RLTS.T185681A78457027.en. [2018-07-14].
- ^ 臺灣野生植物資料庫-蓴的簡介. [201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9).
- ^ 三國東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說:「茆與荇菜相似,江南人稱蓴菜或水葵。」
- ^ 《世說新語·言語篇》: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蓴羹,末下鹽豉耳!」
- ^ 《晉書·張翰傳》
- ^ 《雲林縣采訪冊》記載:「朝經水沙連,暮宿大坪頂。……其上多白雲,其下產蓴莛。」
参见
- 莼鲈之思:松江鱸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