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帕纳斯公墓

(重定向自蒙帕拿斯公墓

蒙帕纳斯公墓(法語: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是与拉雪兹神父公墓蒙马特公墓并列的巴黎三大公墓之一,位于圣日耳曼德佩广场南部的蒙帕纳斯区,属于巴黎十四区,面积约47英亩,为巴黎第二大公墓。公墓内有超过35,000个墓穴,每年约有1000人葬于此。

蒙帕纳斯公墓一景

安息者包括政治人物、哲学家、艺术家、演员和作家。此外,公墓也有多座纪念碑,缅怀在法兰西-普鲁士战争(1870–1871年)和巴黎公社(1871年)期间去世的人。

历史

公墓成立于19世纪初,位置在城市南部。早期,周围还有其他公墓,如西边的帕西公墓、北边的蒙马特公墓及东边的拉雪兹神父公墓。17世纪,瓦旺(Vavin)与拉斯帕伊(Raspail)交汇的道路曾是附近采石场的废料倾倒区,形成了人工小山,而“mont”一词正是源于此。当时,学生们常在此聚集,享受露天舞会。

法国大革命期间,土地与教堂被没收,公墓成为政府财产,所有在医院去世且无人认领的尸体均在此埋葬。19世纪,由于卫生原因,巴黎禁止新建公墓,新的公墓在城市周边建立,蒙帕纳斯公墓取代了无辜者公墓(Cimetière des Innocents)。在这一过程中,巴黎市获得了公墓及周边土地,以供生活在城市左岸的居民使用,之前这些居民的遗体则埋葬于圣凯瑟琳公墓和沃吉拉尔村(Vaugirard)。

蒙帕纳斯公墓最初被称为“南方公墓”(Le Cimetière du Sud),于1824年7月25日正式开放,开墓以来已有超过30万人在此安葬。公墓选址于曾为奥特尔-迪厄医院(Hôtel-Dieu)及慈善兄弟会(frères de la Charité)农场的土地。修士们曾在此修建一座风车,后来成为酒吧和公墓看护人的住所,这座风车至今仍存,是农场的最后遗迹。

公墓的主要入口位于埃德加·基内大道(Boulevard Edgar Quinet)北侧,靠近埃德加·基内地铁站。公墓分为小公墓(petit cimetière)和大公墓(grand cimetière),其中小公墓通常被称为小部分,大公墓则为大部分。埃米尔·理查街(Rue Émile Richard)将公墓分为两个部分,西侧有21个区域,东侧有8个区域(编号22至30,没有第23个区域)。

蒙帕纳斯公墓是巴黎市区的一片大型绿地,种植有多种树木,如菩提树、榕树、香柏、枫树、白蜡树和针叶树。因埋葬了众多知名人士,该公墓成为热门旅游景点。

 

2016年,永久性艺术作品CAUSSE在蒙帕纳斯公墓的保护区安装。这是法国科学家委托艺术家米勒·居蒙(Milène Guermont)创作的墓碑,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和光纤构成,展示了电子去倍增管的形象。作品与环境互动,当个人或鸟经过时,其光点可能会熄灭或亮起。该艺术品的首次展出为2016年11月1日。

蒙帕纳斯公墓是许多法国文艺知识界精英的安葬之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诗人波德莱尔、数学家庞加莱、汽车工程师雪铁龙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家波伏娃、“无政府主义之父”蒲鲁东、社会学家涂尔干新浪潮导演兼作家杜拉斯等人都长眠于此。它也是纪念因公殉职的巴黎警察消防员的地方。

公墓内有许多外国人的墓碑,他们曾将法国作为自己的家,还有纪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的警察和消防员的纪念碑。众多宗教墓碑也坐落于此,如环形交叉口北侧的无家族祭奠的神父墓,以及慈善女儿会成员罗莎莉·伦杜(Rosalie Rendu)的独立墓碑,后者于2003年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墨西哥总统波费里奥·迪亚斯的墓也在此地。

第5区和第30区曾是犹太封闭区,埋葬了许多犹太人,包括法国律师和政治家阿道夫·克雷米厄(Adolphe Crémieux)及因德雷福斯事件而闻名的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葬于第6区,其墓碑亦位于第26区和第27区之间。

公墓的边界为南侧的弗罗德沃街(rue Froidevaux)、东侧的维克多·肖尔谢街(rue Victor-Schœlcher)、北侧的埃德加·基内大道(boulevard Edgar-Quinet)和西侧的盖特街(rue de la Gaîté)。公墓主要入口位于埃德加·基内大道,通往大公墓,另有小入口通往大公墓和小公墓。

名人长眠于此,使蒙帕纳斯公墓吸引了众多游客。人们常在塞尔吉·甘斯布的墓前献上各种礼物,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墓因托盘上满是钢笔而特别引人注目。如今,蒙帕纳斯公墓已成为巴黎著名的旅游景点。

外部链接

48°50′17″N 2°19′37″E / 48.83806°N 2.32694°E / 48.83806; 2.3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