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炮台

衙门炮台(日语:ヤーメン砲台),又称青岛炮台(德語:Tsingtau-Batterie),是青岛德占时期驻青德军的一座海防炮台,原址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金口一路东段北侧的高地上,现已无遗迹可寻。

接近完工的衙门炮台,约1902年。左侧可见一门150毫米40倍径加农炮,右侧为两门150毫米35倍径加农炮(未加装炮盾),中央远处建筑群为今莱阳路8号一带,右侧可见小青岛小青岛灯塔尚未建成)

历史

一般认为青岛炮台(衙门炮台)最初为清军章高元驻防青岛时期(1892-1897)所建三处炮台之一(其他两处为团岛炮台西岭炮台)。有资料称青岛炮台为三座炮台中唯一竣工者,为三合土夯筑而成,装备3门150毫米克虏伯加农炮[1][2][3]

 
日军占领后的衙门炮台,左侧、中央为两门150毫米40倍径加农炮,右侧有两门150毫米35倍径加农炮,中央远处建筑为德国海军军官俱乐部(右)和一座明清时期海防炮台,右侧可见小青岛和灯塔

1897年11月14日,德国海军兵不血刃强占胶州湾,之后于1899年开始规划建设要塞防御体系。德占当局将衙门炮台原有设施改扩建,并安装了4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从清军缴获的150毫米克虏伯加农炮,至1903年2月已安装完成,同年9月2日试射[4]

1914年8月至11月的日德青岛战役期间,衙门炮台由德军军官1人、士兵22人驻守,期间曾多次遭受来自海上的炮火袭击,但均未直接命中火炮[4]。11月7日德军弹药耗尽后,将衙门炮台自毁(据日军观测自毁时间约凌晨6点),7点30分被日军占领[5]

1920年代以后,衙门炮台所在地域规划建设为金口一路、二路、三路住宅区,炮台遗迹在城市建设中拆除[1]

结构

衙门炮台(青岛炮台)位于总兵衙门东南侧的山坡上,扼守青岛湾汇泉湾一带海域。炮台装备有2门150毫米40倍径加农炮英语15 cm SK L/40 naval gun、2门150毫米35倍径加农炮英语15 cm SK L/35,均设有装甲防护罩,其中仅有两门安装在基轴式炮架的150毫米40倍径加农炮可对陆射击。1914年战时按预算备弹为榴弹600发,实心炮弹100发,榴霰弹100发[4]

图集

参考资料

  1. ^ 1.0 1.1 张树枫. 青岛要塞的历史与现状. 青岛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青岛文史资料 第十四辑》.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ISBN 7-5034-1610-6. 
  2. ^ 张树枫. 青岛要塞历史与现状:德军构建全方位防卫体系. 半岛都市报. 2014-08-05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8). 
  3. ^ 小鱼山上曾经有炮台?衙门山炮台系章高元所建. 青报网. 2015-08-17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1). 
  4. ^ 4.0 4.1 4.2 约尔克·阿泰尔特著 青岛市档案馆编译. 《青岛城市与军事要塞研究:1897-1914》.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11. ISBN 978-7-5436-7274-1. 
  5. ^ 参謀本部 (编). 《大正三年日独戦史 上》. 東京偕行社. 1916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