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黎王朝

诃黎王朝(Haryanka dynasty),亦被译为“曷利昂伽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在前7世纪至约前413年的王朝,由统治者为诃黎族人而得名。建立之初定都于王舍城优陀夷时期迁都至华氏城。这一时期的摩揭陀国吞并了鸯伽跋耆拘萨罗迦尸等国,为后来统一印度奠定了基础。

诃黎王朝
公元前6世纪中期—公元前413年
诃黎王朝前6世纪至5世纪版图。
诃黎王朝前6世纪至5世纪版图。
首都王舍城,后改为巴連弗邑
常用语言梵语
摩揭陀俗語
普拉克里特诸语言
宗教
印度教吠陀宗教[來源請求]
佛教[來源請求]
耆那教[1]
政府君主制
• 前544-前492年
頻毗娑羅
• 前492-前460年
阿闍世
• 前460-前440年
優陀夷
• 
阿兔樓陀
• 
文荼
• 前437-前413年
那伽都沙迦
历史 
• 建立
公元前6世纪中期
• 终结
公元前413年
前身
继承
Pradyota dynasty
吠陀文化
幼龙王朝
今属于 印度

世系

诃黎王朝历经200余年,共经历了10位君主。第五位君主频毗娑罗是第一个完全可考证的国王。

在《往世书》中载有另一份可信度不高的世系表,将诃黎王朝和幼龙王朝认为是同一个王朝。悉输那伽在前王朝被推翻后,被贵族选举为新的统治者,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按这一说法,频毗娑罗之前的四位君主是:

注释

  1. ^ Upinder Singh 2016,第273頁.
  2. ^ 乔度里《古印度政治史》P97,1972年版

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