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婷娜·海内-艾亚希

德国画家(1937-2020)

贝婷娜·海内-艾亚希(德語:Bettina Heinen-Ayech,1937年9月3日—2020年6月7日[1]),德国画家,以绘画阿尔及利亚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画而著名。

贝婷娜·海内-艾亚希
出生1937年9月3日 编辑维基数据
索林根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2020年6月7日 编辑维基数据 (82歲)
慕尼黑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畫家出版商平面设计师 编辑维基数据

生平

贝婷娜·海内的父亲约翰·雅各布·约塞夫·“汉斯”海内 (1895–1961),  是出生在德国北威州堡衡的一名新闻记者。他长期担任《索林根日报》和主要销售德国金属产品的《艾伯瓦德地区广告报》的主编,同时也是诗人和戏剧家。[2]她的母亲叫尔娜,婚前姓史丹霍夫 (1898–1969), 出生于杜塞多尔夫,祖籍是居住在索斯特附近的阿瑟农庄的威斯特法伦人。[3][4]贝婷娜和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居住在索林根。他们生长在一个思想开放、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里。[5]他们一家人生活在霍夏德地区的一个半木结构的房子里。这个地方一直是海内的居住地。[6][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贝婷娜·海内从1942年开始和她的母亲、姐姐生活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阿尔高地区宜思宁附近的克罗兹塔-埃森巴赫。后来,她们和画家埃尔文·博文(1899–1972)相识并结下友谊。那时的埃尔文·博文在结束了旅居荷兰10年后,自1942年回到了德国,但始终处于纳粹的追捕中。贝婷娜的父亲因为发表了一篇介绍当时德国真实情况的文章,在1944年也躲到这个地方。克罗兹塔市下达了对贝婷娜的父亲和博文的逮捕令。后来,贝婷娜的父亲说,邮递员小姐把它给撕毁了。[8]

少年时期的贝婷娜从1948年到1954年在索林根上奥古斯-迪克女子中学。在那里,她的老师发现了她的绘画天赋,并予以栽培。在绘画艺术上的系统的启蒙学习主要来自于博文先生。博文先生在此期间搬进了海内家,住进了他们家的一栋楼里。那栋楼外墙是黑色的,为此又称为“黑色的房子”。直到博文先生去世,他一直是贝婷娜艺术上的导师。[3]1954年贝婷娜开始上科隆艺术学校,在那里她向画家奥托·格斯特学习巨幅壁画艺术。因为贝婷娜事先的艺术功底和所掌握的知识,学校让她跳了三级 。[9]1955年贝婷娜在巴登洪堡市举办第一次画展,一共展出20幅水彩画和铅笔素描。这年她才18岁。法兰克福著名的绘画收藏家汉娜·贝克冯拉特在1955年和1956年期间将贝婷娜的作品收录到当代德国绘画展中。在被收录的作品中有当时德国著名画家的作品,比如卡尔·斯密特-洛特鲁夫、保尔·克雷、马克斯·贝克曼、马克斯·昂斯特、昂斯特·路德维希·科尔西勒和卡特·科维兹。这次巡回展跨越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卡尔·斯密特·斯密特-洛特鲁夫这样对贝婷娜说:“贝婷娜,保持自己的风格。” [5]

随后几年,贝婷娜就学于慕尼黑美术学院,从师海尔曼·卡斯帕,然后去意大利的提挈诺州旅游。1958年贝婷娜求学于哥本哈根丹麦皇家美术学院,期间去了挪威,并在挪威著名的七姐妹山下购买了一个木屋。[9]1959年和1962年她获得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教育部的奖学金。为了绘画取景,她分别在德国北部大西洋上的舒尔特岛、意大利的提挈诺州挪威巴黎居住了一段时间。1962年受德国文化学院去埃及的邀请,她第一次开启了去北非的旅程。[9]

1960年,贝婷娜在巴黎卢森堡公园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阿尔及利亚人阿布德哈米德·艾亚希(1926–2010)。他们当时一起跟随博文先生学绘画。1961年他们的女儿戴安娜出生。两年后,他们迁居到艾亚希在阿尔及利亚的老家盖勒马。盖勒马当时已经从法国手中独立出来。1969年他们的儿子哈龙出生。[10]在以后的十几年里,贝婷娜为了绘画取景,常常开着她的雷诺车,嘴角叼着香烟穿梭在索林根和阿尔及利亚之间。[11]她对阿尔及利亚的深情基于她对丈夫的爱。贝婷娜评价她丈夫时说:“他是一个自由而勇敢的人”。[12]

1968年,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市国家博物馆购买了贝婷娜的画。1976年获得阿尔及利亚杰出艺术奖。同年,她成为博文友人协会会长。(博文先生于1972年逝世)。1992年阿尔及利亚国家博物馆为贝婷娜举行了作品回顾展,共展出120幅绘画作品。2004年在当时阿尔及利亚文化部长卡丽达·图米的倡导下,在首都又为贝婷娜举行了第二次绘画回顾展。2006年受到阿尔及利亚政府的表彰。同年在索林根,因为家中无人,六幅埃尔文·博文的绘画作品被盗。[13]

到2018年,贝婷娜的画在欧洲美洲非洲举行了上百次个人和集体展览。[14]她的名字“贝婷娜”作为艺术绘画大师的名字在阿拉伯世界里也有了一席之地。[6][15][16]她的生平和作品常常出现在书籍和电影里。在2012年,她第一次在二次大战后回到阿尔高地区的克罗兹塔。巴伐利亚广播电视台的电视剧组记录和报道了她的行程。[17]

贝婷娜·海内-艾亚希2020年6月7日逝世于慕尼黑,享年82岁。

2020年在贝婷娜父母家,也就是那栋“黑色的房子”上,人们为她和她来自艺术村的朋友们制作了一个纪念牌。[18]2022年1月,贝婷娜·海内-艾亚希基金会成立。该基金会主要致力于文化、艺术及其国际对话和艺术家遗产的保护[19][20][21]

作品

贝婷娜·海内-艾亚希在她的绘画教育中接受过所有技巧的训练,但是她的重心却是水彩画。作为在大自然里,以自然为背景的写实绘画师,贝婷娜的作品大多是自然风光,少有人物肖像画。因为盖勒马地区干燥的空气,水彩不会像在欧洲那样相互融合,而且还会很快干掉,贝婷娜为此创造了自己的绘画技巧。“我把这些强有力的色彩看作马赛克,一笔下去的颜色和另一笔的颜色联合起来。” 贝婷娜这么说。强烈的色彩在她的画笔下,调配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田园画和反映阿尔及利亚光与影的作品。[22]阿尔及利亚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这段恐怖时期,由于不能自由出游,贝婷娜主要从事人物肖像、静物写生的绘画,最多是画画窗口的景色。[23]

 
阿尔及利亚夏天的雷雨 (1974)

贝婷娜认为,在阿尔及利亚的生活不仅改进和发展了她的绘画技术,同时也改变了她的个性。她抛弃自己作为欧洲人固有的偏见,去聆听盖勒马美丽的大自然的心声。她说:“非洲加蓬共和国南部马霍那南部山区的田野从各个感官让我着迷,那里的空气弥漫着我的想象力。那里的春天不像欧洲的春天被浓烈的绿色覆盖,而是绿色的田野上星星般点缀并闪烁着罂粟的红色。在夏天,神奇迷人的金黄色的麦田广阔无垠,远处的天边是慢慢升起的蓝紫色的山峰。冬天,在红土地孕育着无穷的力量的时候,真不知道如何表现它的魅力!”[22]

在1967年,记者马克斯·梅兹克在《杜塞多尔夫新闻报》上评价贝婷娜时就说:“她有能力去开发和制作一幅她不熟悉的田野风景画。她的人物画不只是画出了肖像,而是用画笔把人物灵魂的深处测试出来了。”[24]

展览(节选)

博物馆、文献、文物收藏

艺术家贝婷娜·海内-艾亚希的绘画作品和文物收藏在很多欧洲和北非国家的博物馆、文献馆。阿尔及利亚国家博物馆收藏着她大量的作品。除此之外,阿尔及尔城市艺术馆和总统府也有她的绘画。在挪威的阿尔斯塔海于格镇也珍藏着她的作品。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艺术馆、索林根艺术博物馆、北弗里斯兰博物馆都收藏着她的作品。[25]有关她的一些文物存放在瑞士苏黎世历史和当代艺术学研究所。

荣誉

  • 1976年贝婷娜·海内-艾亚希获得阿尔及利亚杰出艺术奖
  • 1993年荣获索林根市巴登市民基金会的艺术文化奖
  • 1998年荣获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市艺术荣誉奖
  • 2003年因为贝婷娜长期在文化绘画艺术上的贡献,由当时的文化部长卡丽达·图米女士亲自为她颁发了阿尔及利亚国家奖
  • 2006年荣获阿尔及利亚文化部官方荣誉

出版

  • (作为发行者)作者:汉斯·海内:《来自精彩和丰富的生活 - 诗歌集》索林根U-Form出版社。
  • (作为发行者)作者:埃尔文·博文 《在精神和世界之间的美丽游戏 - 我的绘画生涯》ISBN 3-88234-101-7.
  • (作为发行者)作者:埃尔文·博文 《绘画艺术家作品集》索林根U-Form出版社, 1999年 ISBN 3-88234-103-3.

相关文学作品

  • 爱德华·法雷特-冯·卡斯特贝尔格:《贝婷娜·海内》伯尔尼,克莱恩出版社 1967年(德法双语)
  • 阿里·埃尔哈迪-塔哈/汉斯·卡尔·佩西:《贝婷娜·海内-艾亚希》,索林根U-Form出版社,1982年
  • 玛丽安妮·科帕兹:《贝婷娜·海内-艾亚希,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水彩和素描》,城市银行索林根出版,1985年
  • 玛丽卡·保阿布德拉/戴安娜·米利斯/贝昂德·策穆曼:《贝婷娜·海内-艾亚希,1951年至1992年作品回顾》,城市银行索林根出版,1992年
  • 玛丽卡·保阿布德拉:《贝婷娜 - 国家博物馆作品回顾册》,1993年
  • 汉斯·卡尔·佩西:《贝婷娜 - 克劳斯·维恩斯的收藏》,1999,ISBN 3-88234-106-8
  • 达莉亚·马哈穆德·欧尔发利:《贝婷娜 - 国家博物馆作品回顾册》,2005年
  • 泰额布·拉拉克:《一个画家和一个国家的相遇 - 贝婷娜·海内-艾亚希和阿尔及利亚》,2007年
  • 阿里·埃尔哈迪-塔哈/哈龙·艾亚希博士:《贝婷娜 - 达埃肯兹画廊》,阿尔及尔,2016年
  • 泰额布·拉拉克:《一个画家和一个风景的相遇 - 贝婷娜·海内-艾亚希和阿尔及利亚》,恩-拿克哈,阿尔及尔2018年 ISBN 978-9947-0-5382-9
  • 克劳迪娅·轩宁-卡兰德博士:《贝婷娜·海内-艾亚希:动感、色彩和光 - 一个画师的艺术遗产》艺术杂志2021年第144期
  • 克莉丝婷娜·斯特克福斯:《艺术之家和时代的见证 - 索林根的“黑色的房子”》艺术杂志2022年第148期48至53页

相关影视

  • 1992年由视角影视导演哈桑·保阿布德拉和德国阿凡龙电影电视制片公司共同出品《贝婷娜致埃尔文·博文的信 - 艺术家们的肖像》
  • 2002年由阿尔及利亚CYM音像影像公司保阿勒穆·埃沙伊导演执导《贝婷娜·海内-艾亚希 - 大自然的赞歌》
  • 2010年由巴伐利亚广播电视在专栏为“在施佩萨特和卡文德尔山脉之间”摄制了题为《艺术的回忆》节目,报道贝婷娜·海内-艾亚希在大战后第一次返回克罗兹塔
  • 2015年巴亚勒-坤穆普菲-霍尔兹贝格尔基金会出资、由乔治·巴亚勒和鲁迪·霍尔兹贝格尔共同执导《阿尔高的聚焦点 - 艺术的回忆:埃尔文·博文在克罗兹塔》
  • 2017年德国西部广播公司为纪念贝婷娜80岁生日在专栏为“山区当地事”制作了《贝婷娜·海内-艾亚希:在阿尔及利亚的索林根的画家》

网页链接

參考文献

  1. ^ Vetter: Bettina Heynen-Ayech: Malerin Bettina Heinen-Ayech ist mit 82 Jahren gestorb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rp-online.de. 10. Juni 2020,引用于2020年6月13日。
  2. ^ Johann Jakob Josef („Hanns“) und Bettina Hein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网上已无法查阅。)In: archive.nrw.de. 3. September 1937,引用于2018年11月2日。
  3. ^ 3.0 3.1 Barbara & Detlef Rahlf: Bettina Heinen-Ayech – Vita 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bettina-heinen-ayech.de. 10. Oktober 2008,引用于2018年11月3日。
  4. ^ Erwin Bowien: Verlorene Morgenstunden. Tagebuch eines Kunstmalers 9.IX.1944-10.V.1945. Hrsg.: Gabriele Richard. Gabriele Richard, Pulheim 2015, S. 278.
  5. ^ 5.0 5.1 Barbara & Detlef Rahlf, München: Bettina Heinen-Aye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bettina-heinen-ayech.de. 10. Oktober 2008,引用于2018年11月3日。
  6. ^ 6.0 6.1 Die Kunst muss neue Fenster öffne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olinger-tageblatt.de. 3. September 1937, 引用于2018年11月9日。
  7. ^ Philipp Müller: „Das Schwarze Haus“: Plakette würdigt kulturelles Erb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olinger Tageblatt. 12. November 2020, 引用于2018年11月9日。
  8. ^ Mitteilungen des Freundeskreises Erwin Bowien e. V. Dezember 2010 (PDF). [2023-01-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3-20). 
  9. ^ 9.0 9.1 9.2 Barbara & Detlef Rahlf: Bettina Heinen-Ayech – Vita 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bettina-heinen-ayech.de. 10. Oktober 2008, 引用于2018年11月2日。
  10. ^ Barbara & Detlef Rahlf: Bettina Heinen-Ayech – Vita III.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bettina-heinen-ayech.de. 10. Oktober 2008, 引用于2018年11月2日。
  11. ^ Diana Millies: „Die Natur nicht zu einem Motiv erniedrigen“. Die Kosmogonie der Malerin Bettina Heinen-Ayech. In: Malika Bouabdellah/Diana Millies/Bernard Zimmermann (Hrsg.): Bettina Heinen-Ayech Retrospektive 1951–1992. Stadtsparkasse Solingen, Solingen 1992, S. 4.
  12. ^ Farida Hamadou: Bettina Heinen-Ayech, 50ans à Guelma : l’amour, l’Algéri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mtissage.wordpress.com. 4. Februar 2013, 引用于2018年11月6日(法语版)。
  13. ^ Solingen: Diebesgut Kun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Rp Online. 2. Oktober 2006,引用于2018年11月11日。
  14. ^ Algerien als Inspirationsquelle für die Malerin Bettina Heinen-Aye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Maghreb Magazin. 28. Dezember 2017,引用于2018年11月3日。
  15. ^ Bouabdellah, „Bettina“, Buchumschlag.
  16. ^ الرئيسي: بتينا.. فنانة ألمانية انصه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albayan.ae. 10. Oktober 2014, 2018年11月15日采用。(阿拉伯语)
  17. ^ Johannes Rauenker: Bayerischer Rundfunk dreht im Kreuzthal einen Fil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schwaebische.de. 11. Oktober 2012,引用于2018年11月3日。
  18. ^ Philipp Müller: Schwarze Haus“: Plakette würdigt kulturelles Erbe. In: Solinger Tageblatt. 12. November 2020, 引用于2018年11月9日。
  19. ^ mdu: Vor den Nazis ins Kreuzthal geflohen. Stiftung erinnert an die Künstler Bowien und Heinen-Ayech in Allgäuer Zeitung vom 6. April 2022.
  20. ^ Philipp Müller: Stiftung strebt Museum im Schwarzen Haus an in Solinger Tageblatt vom 21. April 2022.
  21. ^ Philipp Müller: Stiftung strebt Museum im Schwarzen Haus an in Rheinische Morgenpost vom 22. April 2022.
  22. ^ 22.0 22.1 Bettina-Heinen-Ayech exposera à Dar El Kenz. Femme-lumière, femme-courage. In: dzairnews.com. 17. Mai 2011,原文存档于2018年11月6日,引用于2018年11月3日。
  23. ^ Blumen und Landschaften im Licht Algerie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Bonner General-Anzeiger. 15. Januar 2016,引用于2018年11月3日。
  24. ^ Zitiert nach: Ali Elhadj-Tahar/Hans Karl Pesch: Bettina Heinen-Ayech. U-Form Verlag, Solingen 1982, S. 38.
  25. ^ Larak, Taieb (Hrsg.): "Bettina, die Begegnung einer Malerin mit einer Landschaft. Bettina Heinen-Ayech und Algerien, Algier,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