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梁奕
(重定向自超盛)
莊梁奕(?年—?年),字甸山,號如川,法名超盛,別稱如川盛,江蘇省常州府武進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佛教僧人,敕封無閡永覺禪師。
莊啟仲
生平
少年時因事故垂危,後剃髮出家常州西山寺。師從茆溪行森禪師,任海會寺方丈。天資明敏、戒律精深,凡於釋典無不洞澈。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召見,命超盛入居圓明園,賜紫衣。
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召天下博通學行僧人開法會,充任藏經館總率。
十三年(1735年)二月初六日,敕封無閡永覺禪師,賜銀印,並恩賜生父莊源潔貂緞人蔘。
無閡永覺禪師敕諭曰:超盛,爾生長宦族,幼讀儒書,秉性樸誠,賦資穎慧,偶因墮車危殆,遇救獲蘇,頓悟生死夢幻之理,皈依梵教,其夙根有自來矣。經朕召見,略加提持,遂能直踏三關,洞明妙義,近代禪師中之所罕遇,目今宗徒內無有出其右者。朕心嘉悅,特封爾為無閡永覺禪師,以表真僧,宣揚法器。爾其益懋進修,仔肩大道,式宏慈化,丕振宗風,以副朕接引褒獎之意。欽哉。故敕。 雍正十三年二月初六日
因父年高,雍正帝特命回鄉省親並在途中宣揚佛事,,二月二十四日出京南下,受直隸總督李衛迎接並停留。三月,到達揚州高旻寺。[2]六月,到達蘇州,患病,留在蘇州織造署中調治,雍正帝特賜金雞納霜命織造海保協助醫治。[3]期間有多次上摺請安、抄呈寺院進院法語、上堂法語。[4]八月,病癒,雍正帝賜御書坐名手卷。[5]入怡賢院,與年希堯講論佛經。雍正帝則認為地方官接待超盛太過鋪張。[6]
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駕崩。二十七日,乾隆帝命超盛回京瞻仰梓宫。[7]
著作
- 《語錄》一卷,收於《御選語錄》卷十九
- 《大清三藏聖教目錄》纂修總率
家庭及關連
参考文献
- ^ 湯大奎《炙硯瑣談》卷上:「釋超盛吾邑人,姓莊氏,通參厚存搢之孫,儀部省堂清度之從子。少年不遇,披剃为緇。嘗誦唐人春眠不覺曉一絕,遂悟禪理。雍正十二年召對稱旨,封無閡永覺禪師,賜敕印,住賢良寺,真異數也。」
-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館藏《宮中檔摺件》402016259號、402004186號、402004187號、402004188號
- ^ 《宮中檔摺件》402001955號、402001960號、402001959號
- ^ 《宮中檔摺件》402004190號、402004191號、402004192號、402004180號、402004181號、402004182號、402004183號
- ^ 《宮中檔摺件》402004189號、402004185號、402001953號、402004184號
- ^ 《宮中檔摺件》402001956號、402001961號
- ^ 《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一,雍正十三年八月癸巳:「諭蘇州織造海保:從前法會中僧衲,今分住外省者數人,恭聞皇考升遐,伊等不必來京,仍在本處虔誠諷誦。至超盛、元日見地明通,修持精進,深蒙皇考嘉獎,著海保等即送二人來京瞻仰梓宫。」
-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內閣大庫檔案》210095號:「移會典籍廳,奉上諭:大光明殿住持及上清宮提點兩印,應照部議撤回,其婁近垣、元信、超盛三銀印乃賜給本人,不過圖章之類,非外藩喇嘛傳授承用印信可比,無庸改鑄,亦毋庸撤回。」《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三三八,乾隆十四年四月庚寅:「諭:現因辦理清文篆書,將一切印信悉照篆文鑄造。據禮部查奏,有婁近垣所掌大光明殿住持及龍虎山上清宮提點司兩銅印,應行撤回,無庸改鑄。再道士婁近垣、妙正真人、僧人元信文覺禪師、超盛無閡永覺禪師之銀印,俱無鈐用之處,無庸改鑄,其應否撤回,候命下遵行等語。大光明殿住持及上清宮提點兩印應照部議撤回,其婁近垣、元信、超盛三銀印係雍正年間併敕諭一同頒發,乃賜給本人,不過圖章之類,非外藩喇嘛傳授承用印信可比,無庸改鑄亦無庸撤回,應俟本人身後繳部銷毁。著該部詳查,現在似此者尚有幾何,奏明遵照辦理,該部存記檔案,嗣後如有特賜方外人等敕印,俱照此例行。」
- 《毗陵莊氏族譜》(2006年重修)卷四·分支世系表七·頁三九二
-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二十九·方外·葉二十七
- 《正源略集》卷九
- 《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頁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