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和國第18步兵師
第18步兵師(越南語:Sư đoàn 18 Bộ binh)是隸屬於越南共和國陸軍(南越陸軍)第3軍區的一支師級步兵戰鬥單位,因為在越南戰爭末期最後一場大型戰役——春祿戰役中對越南人民軍(北越軍)進行了頑強抵抗而聞名。
第18步兵師 | |
---|---|
存在時期 | 1965年5月16日-1975年4月30日 |
國家或地區 | 越南共和国 |
部門 | 越南共和國軍 |
種類 | 師 |
功能 | 步兵 |
直屬 | 第3軍區 |
格言 | 「神箭-保國」 (Thần tiễn - Bảo quốc) |
參與戰役 | 越南戰爭 |
指挥官 | |
著名指揮官 | 呂蘭 林光書 杜繼楷 黎明島 |
標識 | |
部隊旗 |
歷史
18師部署的地點在南越首都圈西貢周邊,1965年至1969年間負責第33戰術區,包括邊和、隆慶、福綏和頭頓等地。
在北越發動的1975年春季攻勢中,人民軍隊一路順利南下,南越許多部隊全線潰退。該年4月,準備將矛頭指向西貢的北越軍,把位於西貢東北38英里(61公里)處、有5條公路幹線交匯而具備戰略價值的春祿(Xuân Lộc)視為攻擊目標,在4月9日夜晚至4月10日凌晨間,派遣其下的第4軍第7師、第1師及第7軍區的第6師開始進攻春祿[1]。但在春祿的第18師有別於之前南越軍一路兵敗如山倒的頹勢,發起了奮力反抗,而使其在越戰末期成為一突出的單位,18師師長黎明島少將便是這場最後決戰中的南越方面指揮官。
在春祿一戰中,18師與進攻的北越陸軍在兵力上為1:7的懸殊比例,相對處於劣勢,但卻與北越軍抗衡、僵持了兩周之久。在戰役結束之前,北越方面除了3個師外,均受到第18師痛擊而付出重大損失。但到了西貢陷落九天前的4月21日,第18師由於情勢所迫,必須從已因戰火而滿目瘡痍的春祿撤退,而使北越得以順勢佔領之。這個結果使得西貢東面的門戶大開,而南越總統阮文紹也因此辭職下台,流亡台灣。
春祿易手後,第18師在第3軍區司令官阮文全中將的安排下,負責防守邊和[2],但在戍衛邊和空軍基地時受到重創,許多士兵脫隊、甚至逃入西貢,最後該師由於4月30日時南越向北越投降而瓦解[3]。
下轄單位
以下為第18步兵師存在時期的組成單位[4]:
- 師部直屬第18偵察連(Đại Đội 18 Trinh Sát trực tiếp dưới quyền điều động của Tư lệnh Sư đoàn)
- 第43團(Trung Đoàn 43)
- 第48團(Trung đoàn 48)
- 第52團(Trung đoàn 52)
- 第180砲兵營(Tiểu Đoàn 180 Pháo Binh,155mm砲兵營)
- 第181、182、183砲兵營(Tiểu Đoàn 181, 182, và 183 Pháo Binh,155mm砲兵營)
- 第5裝甲騎兵團(Thiết Đoàn 5 Kỵ Binh),駐隆平,配有M113裝甲運兵車和M41戰車
支援單位 :
- 第18醫務營(Tiểu đoàn 18 Quân Y)
- 第18通信營(Tiểu Đoàn 18 Truyền Tin)
- 第18工兵營(Tiểu Đoàn 18 Công Binh)
- 第18軍需營(Tiểu Đoàn 18 Tiếp Vận)
- 第18運輸連(Đại Đội 18 Vận Tải)
- 第18師部連(Đại Đội 18 Tổng Hành Dinh)
- 第18公務連(Đại Đội 18 Công Vụ)
- 第18憲兵連(Đại Đội 18 Quân Cảnh)
- 偵搜分隊(Biệt Đội Quân Báo)
- 電戰分隊(Biệt Đội Tác Chiến Điện Tử)
- 技術分隊(Biệt Đội Kỷ Thuật)
歷任師長
註釋與參考文獻
- ^ 解力夫,1993,《越南戰爭》(下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 ^ 袁文靖,1977,《越南戰爭史》,台北:國際現勢周刊社
- ^ 約翰·皮爾格,2005,〈The Fall of Saigon 1975: An Eyewitness Report - by John Pil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rang Nha - SU DOAN 18 BO BINH/QLVNCH. [2013-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越南共和國第18步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