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嶲衛
越巂衛軍民指揮使司是明清的一個衛所。明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屬四川行都司[1],設越巂衛左右二千戶所[2]。治所在今四川越西縣。長官為指揮使,領有邛部長官司。漢為越巂郡邛都縣、闡縣地。北周置中部縣,隋罷郡,以縣屬巂州。唐因之。元中統間,立邛部安撫招討使,至元中,改為邛部州,隸建昌路。明洪武中,改為邛部軍民州,尋廢州置越巂衛,領邛部長官司。土官姓嶺。明代設有指揮二員,千戶八員,百戶十三員,經歷、教授各一員[3]。又轄鎮西守禦千戶所。清代屬四川寧遠府,有越巂營參將一人[4]、越巂衛守備一員[5],雍正六年以衛屬寧遠府,八年設越巂衛經歷一人[6],乾隆二十五年罷越巂衛移通判治,越巂衛學教授改為廳學教授,訓導照舊[7]。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將越巂廳學訓導改為馬邊廳學[8],嘉慶十三年改越巂廳教授為寧遠府教授,西昌縣訓導為越巂廳訓導[9],道光十五年三月改四川越巂通判為同知[10]。
參見
參考文獻
- ^ 《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十四洪武二十六年正月
- ^ 《明太宗實錄》卷十三洪武三十五年十月
- ^ 「越巂衛在都司治北貳百捌拾里。漢為越巂郡邛都闡縣地。後周置中部縣,隋罷郡,以縣屬巂州。唐因之。元中統間,立邛部安撫招討使,至元中,改為邛部州,隸建昌路。本朝因之。洪武中,改為邛部軍民州,尋廢州置越巂衛,領邛部長官司。土官姓嶺,其先嶺真伯,在元為邛部招討使,元亡率眾歸附,以為邛部長官司,世襲。其地東至馬湖府,西至西番,北抵大渡河,南至寧番衛界,東南距䢖昌城貳百捌拾里,高山峻嶺居拾之九。地土瘠薄,不產五谷,惟畜養牛馬射獵以供饔飱。其人輕生好殺,懵然莫知漢法。白河南站以南,若平夷古隘𦼔葉梅子、長老坪等營,兩厘仭天日一線,誠絕險畏途,為諸番刼殺之衝。且普雄諸夷居相嶺下屬,被涼山、桐槽等夷潛伏刼殺,莫可誰何。萬曆初年,土官嶺柏死,其妾沙氏。……本衛指揮二員,千戶八員,百戶十三員,經歷、教授各一員,軍五千七百四十二名,屯田三百五十一分,該糧二千一百零六石,秋糧三百五十四石。兵餉在民糧派者,富順三千石,邛州一百九十七石,蒲江三百六十石,瀘州二千石,雅州三百一十石。」,《全蜀邊域考》第七冊寧越鎮越巂衛
- ^ 《文獻通考》卷一百八十七兵考九直省兵六四川綠旗營
- ^ 《大清會典》(康熙朝)
- ^ 《大清會典事例》(嘉慶朝)
- ^ 「吏部議覆:四川總督開泰疏稱:川省越巂、雷波二衛,德昌、迷易、鹽中、黃螂四所,部議裁汰,所有一切事宜,請改設通判管理。查寧遠、保寧二府俱有同城通判,缺簡事少,應將寧遠府通判移至越巂,其所管建昌、會川、九道溝、寧番四口稅務,改歸寧遠府管理,再將保寧府通判改駐雷波,其保寧督捕事務,令該府分駐南部之鹽政同知兼管。該通判等責任較重,應於原設養廉銀四百兩外,各添銀二百兩,并請各添設照磨一員。其越巂原設之大樹堡經歷,即令越巂通判管轄,黃螂所添設巡檢一員,令雷波通判管轄。除雷波尚未設學外,越巂衛學教授改為廳學教授,訓導照舊。又寧遠府屬之德昌所,去西昌縣止三十里,應改隸西昌縣。迷易所至會理州界一百里,應改隸會理州,各設巡檢一員。鹽中所請添設縣丞一員。以上巡檢三員,縣丞一員、照磨二員,每歲各給養廉銀一百五十兩。額設常平社倉,即令各駐之巡檢、縣丞就近經理,統歸該管州縣冊報。各所均未設學,應試生童即附入該管州縣彙送。均應如所奏。從之。」,《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六百三十六乾隆二十六年五月上
- ^ 《高宗純皇帝實錄》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一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下
- ^ 《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九十六嘉慶十三年閏五月
- ^ 「改四川越巂通判為同知。城口廳同知為通判。改鑄關防。從總督鄂山請也。」,《宣宗成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四道光十五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