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滴
台湾YouTuber
(重定向自都省瑞)
阿滴(英語:Ray Du,1989年5月8日—),本名都省瑞[註 1],滴妹的哥哥。臺灣YouTuber、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與ICRT廣播電台節目的主持人,畢業於臺北恩慈美國學校、臺北市私立東山高級中學、天主教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學士暨英國語文學系多媒體英語教學組碩士。频道阿滴英文創辦人,台灣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協會理事長。
阿滴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都省瑞 1989年5月8日 | |||||||||
出道地點 | 臺灣 | |||||||||
國籍 | 中華民國 | |||||||||
職業 | YouTuber、主持人 | |||||||||
身高 | 178公分 | |||||||||
亲属 | 妹:滴妹 | |||||||||
YouTube 资料 | ||||||||||
别称 | 小滴、小滴英文、都瑞瑞 | |||||||||
頻道 | ||||||||||
創辦人 | 阿滴 | |||||||||
活躍年代 | 2015年至今 | |||||||||
類型 | 學習英文、生活日常 | |||||||||
訂閱量 | 281萬(阿滴英文) 59.3萬(阿滴日常) (截至2025年1月7日) | |||||||||
總观看量 | 396,429,934次(阿滴英文) 135,776,191次(阿滴日常) (截至2025年1月7日) | |||||||||
|
生平
阿滴的名稱由來,是取自其英文姓名縮寫RD的諧音[1]。
阿滴於10歲時離開父母,和妹妹到新加坡留學,在全英文的學習環境中培養英語能力,到中學時才回到台灣[2]。2014年於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擔任主播,2015年1月創立《阿滴英文》Youtube頻道,並於ICRT廣播電台和RJ一同主持廣播節目《VidTalk》,之後也透過線上學習平台從事英語教育的工作。2016年阿滴辭去工作改為專職YouTuber,並於該年擔任YouTube推廣大使[1]。
2017年,《阿滴英文》成為全台灣知識型頻道第一個達到100萬訂閱,2019年達到200萬訂閱。[3]
2017年6月1日,阿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學英語創作書藉《英語每日一滴》。
2018年7月4日,阿滴出版了他的第二本學英語創作書藉《跟著阿滴滴妹說出溜英文》。
2021年,阿滴創辦台灣新媒體影音創作者協會,擔任協會理事長,協助台灣的影音創作者[4]。
2021年7月,阿滴公開自己罹患憂鬱症[5][3],在公開前,當年5月便已逐步回到正軌[6]。
2022年,阿滴出版了他的第三本創作書藉《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
書籍
- 《英語每日一滴:IG最夯,學校不教,聊天、搭訕、吐槽都有戲》,ISBN 978-986-136-488-9,2017年6月1日,如何出版。
- 《跟著阿滴滴妹說出溜英文:網路人氣影片系列《10句常用英文》大補帖》,ISBN 978-986-248-733-4,2018年7月4日,如何出版。
- 《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ISBN 978-986-136-623-4,2022年6月1日,如何出版。
參見
註釋
- ^ 「省」字讀作「反省」的「省」
參考文獻
- ^ 1.0 1.1 張庭慈. 阿滴兄妹以朋友身分 開創線上英語學習新方式. 看雜誌. 2017-03-21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7).
- ^ 陳芷儀. 阿滴 ╳ 滴妹的成長故事:這兄妹情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BIOS monthly. 2018-08-23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6).
- ^ 3.0 3.1 走出憂鬱症低谷,百萬YouTuber阿滴:我學會不再討好所有人. Cheers雜誌. 2022-08-21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2).
- ^ 朱韻縈; 程芷盈. 不只是創作者更是創業家 阿滴x滴妹成功關鍵:把握機會. 聯合新聞網. 2022-05-23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 ^ Chiang, Dominique; Lu, Cloe. 「我到底會不會好起來?」阿滴公開憂鬱症心路歷程:生病了,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 ELLE. 2022-06-29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7).
- ^ 阿滴(都省瑞). 「在憂鬱症中掙扎了1年,我學到的事...」阿滴:我沒有成為無所畏懼的人,只是把人生順序做調整. 財經好讀-精彩書摘-商周財富網. 2022-08-19 [2023-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