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

(重定向自金刚

金剛梵語वज्रVajra巴利語Vajra藏語རྡོ་རྗེ།威利转写Dorje),漢語音譯為嚩日羅(或啰)伐折羅(或啰)伐闍羅(或啰)伐折啰跋折啰等,藏語音譯為多傑(Dorje)、班杂(Benza)。梵文名詞,最早是印度神話因陀羅的武器,也是鑽石以及閃電的梵文名稱。在大乘佛教經論中,金剛是指法界中有一法是堅固無能截斷者,但又因沒有另一法可替代或毀壞的緣故,稱這不可被毀壞、替換之法為金剛[1]。在宗教儀式中使用的法器,也稱金剛,中文又將它譯為金剛杵降魔杵

金剛薩埵
金剛杵

概論

來源

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婆羅門教《梨俱吠陀》,是因陀羅的武器名稱,名叫金剛(vájra),即是閃電

相傳因陀羅與阿修羅戰鬥時,猛力擊打阿修羅頭部,碎裂的閃電成為鑽石(一說是阿修羅的屍體成為鑽石),因此鑽石也被稱為金剛(vájra)。

文化影響

在宗教儀式中,使用一種小型的形武器,來象徵因陀羅的雷電。它的大小類似於日本柔道棒(Yawara),也被當成是一種護身符印度教藏傳佛教耆那教,皆以金鋼杵來作為宗教器具,認為它代表了一種精神上的力量。

在西藏佛教密宗中,金剛杵是常見的法器,常為護法手持,象徵能夠摧伏外道、擊敗惡魔的力量。這些護法被稱為執金剛神金剛力士密跡金剛,簡稱為金剛[2]。也常有佛菩薩以金剛為名號者,如金剛不動佛阿閦佛)、金剛薩埵

大乘佛教,用此「金剛」來形容如來藏空性心、無心相心、非心心,不取六塵萬法,無可摧毀。因此性無可毀壞,性如金剛,即使集於百萬億佛之力亦無法毀壞祂,所以稱指「金剛心」堅固無比,能破斥常見外道以見聞覺知心為真我,及破斥斷見外道以一切法皆是空無了不可得,無因無果,死後墮於灰滅空無者的邪說謬論。所以經常以金剛來作為般若空慧的象徵,代表它能夠擊破一切邪見結縛

藏密中,金剛也作為無堅不摧、無可摧破的特性而廣泛運用。譬如:“金剛乘”,就是“密宗”,是形容無堅不摧的“密乘”;“金剛禪”,就是指“密宗禪法”,是形容戰勝外道禪法的“密法”。

註釋

  1. ^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卷1:“佛問。何謂金剛。答言無能截斷者。以故名曰金剛。佛不可議。諸法亦不可議。以是為金剛。”(CBETA, T12, no. 356, p. 238, a4-6)
  2. ^ 初刻拍案驚奇》:「壇中有一重菩薩,外有一重金甲神人,又外有一重金剛圍著,聖賢比肩,環繞甚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