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銘
阮銘(1931年7月3日—2024年7月12日),祖籍江蘇金山,出生於上海,政治學者以及政治評論家,据称是中國共產黨前書記胡耀邦的“智囊”、“文胆”(另一说是秘书)。阮銘1988年以後到美國,1997年到台湾,2002年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2004年被陳水扁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
阮銘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中華民國上海市 | 1931年7月3日
逝世 | 2024年7月12日 美国新澤西州普林斯頓 | (93歲)
国籍 | 中華民國(1931年起,2002年重新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在法律上转化为台湾同胞) |
公民权 | 美国(1988年-1997年) 臺灣(1997年-) |
政党 | 無黨籍(1985年-) |
居住地 | 美国(1988年-1997年) 中華民國(臺灣)(1997年-) |
早期生涯
阮銘出生於上海,1946年3月以15歲的年齡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學生運動。1948年考進北京燕京大學,一直到1958年為止,先後擔任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團委書記、并在1957年5月与胡启立等人一起成为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
1958年至1961年之間,調任為北京日報社政法文教部副主任、理論部主任。1961年至1967年1月則調至中宣部工作。在陸定一時期擔任過《宣教動態》的編輯,陶鑄時期則擔任過調查研究室主任、中宣部文革委員會主任等職。这期间阮铭以极左面目出现,迫害知识分子。曾在《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攻击钱伟长、马琦等“右派”知识分子,并在尚未定论之前率先宣布王蒙是“右派”。文革初期他以《鲁迅文集》的某个注释有问题为由,在《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攻击周扬。卡玛·亨顿(Carma Hinton)的紀錄片《天安门》里有当年阮铭身佩大红袖标,主持万人批斗大会的特写镜头。
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緣故,1967年起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農場接受監督勞改,並受到軍事管制小組的隔離審查,1973年回北京治病。
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期間
1977年應胡耀邦的邀請,到中央黨校工作,擔任中央黨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兼理論研究室副主任。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於北京召開,確立了鄧小平的領導地位,也為中國在政策上的「改革開放」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這之後,一直到1982年理論研究室被中共元老王震撤銷為止,阮銘曾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文件的起草班子中工作过。1984年,又负责起草了中共中央第5号文件(即“两少一宽”政策)。
1985年,由于发表反党言论和参与反对中共主要领导人陈云,阮銘被開除中國共產黨的黨籍。一說是王震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后清除文革遗毒,阮铭因1961年至1967年在中宣部“极左”时期的“三种人”问题(打、砸、抢),在整党中被开除党籍。
美國流亡期間
1988年,阮銘離開中國,先後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等校訪問研究。1989年4月15日,屬於中國共產黨中改革派的胡耀邦過世,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北京學生運動的導火線,而在兩個月後發生了影響深遠的「六四天安門事件」。面對這個時代悲劇,阮銘和劉賓雁等人一起合作,於同年出書《Tell the World: What Happened in China and Why》(告世人: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及原因)(見Liu, Ruan, and Xu 1989)。
1990年8月,阮銘應邀參與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的研究工作,先後出版了《歷史轉折點上的胡耀邦》(1991)、《鄧小平帝國》(1992)等書,而成為學界中口碑相當不錯的中共黨史專家,特別是和胡耀邦以及鄧小平相關的研究。
在學術研究以外,阮銘也積極參與海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是總部位於紐約市的人權觀察組織「中國人權」的理事會成員。
台灣时期
1997年,位於台灣臺北縣淡水鎮的淡江大學,由於和普林斯頓大學有學術合作的關係,遂邀請阮銘前往該校的大陸研究所擔任訪問研究員的工作,成為該校的客座教授。阮銘常常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政治評論,在網路南方快報上也有專欄。並陸續出版了《透視總書記:江澤民文選導讀》(1998)、《民主在台灣》(2000)、《民主台灣 vs. 共產中國》(2001)、《去恐懼,開創台灣歷史新時代!》(2002)、《兩個台灣的命運:認同TAIWAN vs. 認同CHINA》(2004)、《從寧靜革命到寧靜建國》(2004)等書。
2002年,阮銘在台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2004年,被時任總統陈水扁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2011年5月14日參與成立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並擔任常務理事。阮铭支持台独,強調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1],主张废除国统会[2],否認九二共识[3],呼籲台灣出台政治庇護法並聯合世界其他力量支持中國民主運動[4]。
言论观点
“ |
有人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猫论哪是设计?改革开放一是对外开门引进资本、管理;一是对内松绑,市场经济,就是要自由,把束缚的解开就好了。要说松绑,是胡耀邦、赵紫阳、万里、习仲勋等人他们起的作用更大。许多事并不是邓小平的功劳,也记到他的头上了。邓小平不太懂经济,对一切问题他都是从政治著眼,还是毛泽东的那一套,搞平衡。后来陈云向改革开放发难,称特区是租界,要废掉,邓小平觉得这样不行,才又偏向改革。但是碰到专政问题,邓小平总是向陈云屈服的。华国锋当初并没有反对改革开放,在理论务虚会上,华国锋是支持胡耀邦的,反倒是邓小平打击理论务虚会,让胡乔木起草“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如果华国锋不下台,改革派的处境可能更好一点。回过头来看,胡耀邦能发挥作用的时候,还是在华国锋时期。华国锋被邓小平、陈云搞下去,党内保守势力马上就把矛头指向胡耀邦,这个历史后来又重演了一遍,胡耀邦一下台,他们马上就将矛头指向赵紫阳。赵紫阳又被整下台,找来个江泽民,江泽民是很糟糕的,幹的时间最长,比邓小平主政的时间还长,造成的腐败最严重。[5] |
” |
“ |
江泽民时期是中共最腐败的时期,江泽民跑到华尔街去敲开市鐘,把高盛引入中国,压低农民工的工资,让圈地的地产商发财,以前说只有劳动创造价值,当然不全面,但是江泽民时代,变成劳动不创造价值,只有资本才创造价值——只有华尔街创造价值。金融海啸的祸源就要追到华尔街和江泽民。[6] |
” |
家庭
部分文章
- 《共青团员的第一课》, 《人民日报》1957年9月18日
- 《钱伟长和党争夺青年的伎俩》, 《中国青年》杂志1957年第15期
- 《周扬颠倒历史的一支暗箭——评〈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一条注释》, 《红旗》杂志1966年第9期
- 《两国一制才是台湾理想》, 《南方快报》2002年7月12日
- 《台湾国家认同的理性基础》, 《南方快报》2003年6月26日
部分著作
- 《歷史轉折點上的胡耀邦》 1991,River Edge, N.J.: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 《鄧小平帝國》 1992,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 《中共人物論》1994,River Edge, N.J.:八方文化企業公司。
- 《透視總書記:江澤民文選導讀》1998,台北:財訊出版社。
- 《民主在台灣》2000,台北:遠流。
- 《民主台灣 vs. 共產中國》2001,台北:玉山社。
- 《去恐懼,開創台灣歷史新時代!》2002,台北:玉山社。
- 《兩個台灣的命運:認同TAIWAN vs. 認同CHINA》2004,台北:玉山社。
- 《從寧靜革命到寧靜建國》2004,台北:玉山社。
- 《歷史的錯誤---美中台關係探源》2006,台北:玉山社。
- 《台灣青年‧看未來--阮銘老師的五個營養學分》2008,台北:玉山社。
- 《我看台灣人與台灣》2009,台北:玉山社。
- 《鄧小平帝國30年》2009,台北:玉山社。
- Liu, Binyan, Ming Ruan, and Gang Xu. 1989. 《Tell the World: What Happened in China and Why》.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 Ruan, Ming. 1994. 《Hu Yao Bang on Turning Point of History》.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 Ruan, Ming, Lawrence R. Sullivan, Peter Rand, and Nancy Liu. 1994. 《Deng Xiaoping: Chronicle of an Empire》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參考出處
参考资料
- ^ 阮銘. 流失中的台灣主權 (PDF). 新世紀智庫論壇. 2011-03-30, (53) [2024-07-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14).
- ^ 阮銘:反分裂法制定時是提廢統最好時機. 中央社. 2006-02-10.
- ^ 阮銘. 「九二共識」是國共併吞台灣的工具 (PDF). 新世紀智庫論壇. 2011-09-30, (55) [2024-07-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9-10).
- ^ 總統接見中國民運人士. 總統府. 2006-04-20 [2024-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1).
- ^ 阮铭. 還原鄧小平阻撓改革開放的真相. 《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 2013年, (13期): 第6页. ISSN 2167-0129.
- ^ 阮铭说:江泽民时代是中共最腐败的时期. 明镜网. 2013年6月9日 [2013年6月10日].[永久失效連結]
参考文献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輔邏遠距教學程式,2001,中美台三方關係、兩岸名評論家阮銘先生簡歷 [online]。np:輔邏遠距教學程式。7月10日 [引用於 2005年4月2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1]。
- 今周刊,2001,中共頭號黑名單人物阮銘先生在台北 [online]。np:輔邏遠距教學程式。7月10日 [引用於 2005年4月2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2]。
- 李筱峰,2001,歡迎阮銘教授加入台灣人行列:序阮銘政論集《民主台灣VS共產中國》 [online]。np:李筱峰個人網站。8月18日 [引用於 2005年2月2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3]。
- Monk, Paul. 2003. Lee Teng-hui, Beethoven and Chinese Freedom [online]. Melbourne: Austhink, 3 January [cited 21 March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4].
- 彭台英,1997,第三十八次校務會議紀錄 [online]。台北:淡江大學。11月5日 [引用於 2005年4月1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5]。
- 余英時,1992,《鄧小平帝國》余英時序 [online]。np:輔邏遠距教學程式。[引用於 2005年4月2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6]。
- 中國人權,nd,我們是誰 [online]。紐約市:中國人權。[引用於2005年4月13日]。全球資訊網網址:[7]。
- 中華民國總統府,nd,國策顧問:阮銘 [online]。台北:中華民國總統府全球資訊網。[引用於 2005年2月28日]。全球資訊網網址:[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南方快報》阮銘專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阮銘 facebo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