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科纳号小巡洋舰

德意志帝国的巡洋舰

阿科纳号(德語:SMS Arcona[註 1])是德意志帝国所建造的十艘瞪羚级小巡洋舰的九号舰,以德国吕根岛北部的峭壁阿科纳海岬德语Kap Arkona命名。它由不来梅威悉船厂承建,于1901年开始龙骨架设、1902年4月下水、至1903年5月投入舰队使用。其主舰炮包括有十门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英语10.5 cm SK L/40 naval gun和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最高速度可达21.5节。

阿科纳号于1929年
历史
德意志帝国
艦名 阿科纳号
艦名出處 阿科纳海岬德语Kap Arkona
建造者 不来梅威悉船厂
铺设龙骨 1901年
下水日期 1902年4月22日
入役日期 1903年5月12日
退役日期 1920年2月
魏玛共和国
再服役日 1921年5月25日作为教练巡洋舰
退役日期 1923年12月1日
除籍日 1930年1月15日
纳粹德国
再服役日 1940年5月作为防空炮台
结局 1945年5月3日自沉,至1948年拆解
技术数据
船級 瞪羚级小巡洋舰
排水量 3180吨
船長 105米
船寬 12.40米
吃水 4.99米
動力輸出 8000匹轴马力
動力來源 双轴三胀蒸汽机
速度 21.5节
續航力 4400海里以12节
乘員 270人
武器裝備
装甲 甲板:200-250毫米

阿科纳号于20世纪上半叶曾先后跟随德国三个时代的海军服役。在1900年代早期的德意志帝国海军生涯期间,它曾分别被部署至舰队和海外。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它被用作海岸防御船具,然后在大西洋充当潜艇战英语U-boat Campaign (World War I)辅助舰。战争结束后,它又短暂服役于魏玛国家海军直至退役,并执行次要任务。当纳粹德国海军于1935年成立后,将阿科纳号改造成了一座浮动的高射炮台,并利用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的一些港口进行防御。舰只于战争的最后几天自沉,后于1948-1949年间拆解报废。

建造

阿科纳号是根据合同代号“H”[註 2]作为新增编入舰队的单位订购,并于1901年在不来梅威悉船厂开始架设龙骨。它于1902年4月22日下水,之后展开舾装工作。在下水仪式上,由德皇威廉二世的胞妹玛格丽特公主主持为舰只命名。1903年5月12日,舰只正式投入演习舰队(Übungsflotte,即公海舰队前身)使用。[2]

阿科纳号的全长为105米(344英尺6英寸),有12.4米(40英尺8英寸)的舷宽和4.99米(16英尺4英寸)的前吃水。在满载情况下,舰只的排水量可达3,180公噸(3,130長噸)。[3]其推进系统由两台三胀式蒸汽机组成,它们的额定功率为8,000匹軸馬力(6,000千瓦特),最高速度达21.5節(39.8公里每小時)。发动机由八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锅炉英语Water-tube boiler提供动力。阿科纳号可搭载700公噸(690長噸)煤,故此得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续航4,400海里(8,100公里)。舰只的标准船员编制则为14名军官及256名水兵。[4]

阿科纳号的武器由十门单装105毫米40倍径速射炮英语10.5 cm SK L/40 naval gun组成。其中两门并排布置在艏艛英语Forecastle前方,六门设于舰舯、每边各三门,以及两门并排布置在舰艉。这些炮支的射程为12,200米(13,300碼)。它们共提供1500发弹药,其中每炮150发。舰只还配备有两具450毫米(17.7英寸)的鱼雷管及五枚鱼雷,均浸没舷侧的船体内。[5]阿科纳号还受到20至25毫米(0.79至0.98英寸)厚的装甲甲板保护,司令塔的侧面有80毫米(3.1英寸)厚、炮支的炮挡英语Gun shield厚度也有50毫米(2.0英寸)。[6]

服役历史

入役后,阿科纳号于1903年7月18日被分配至舰队的侦察部队[7]。它跟随舰队参加了惯常的训练巡航及演习,并于1904年的夏季巡航期间到访阿伯丁。1905年,它又转配巡洋支队,与姊妹舰女性之赞号、小巡洋舰汉堡号和大巡洋舰腓特烈·卡尔号在一起。[8]阿科纳号于1907年撤出舰队并裁减船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但泽号取代了它在舰队中的位置。同年8月14日,阿科纳号被派往海外值勤,为期三年。[7]它于8月27日从威廉港启程,经由苏伊士运河前往东亚,并于10月23日抵达设于新加坡的驻地。随后,它再经香港厦门来到青岛。它在东亚的役期内主要运用于黄海和日本北部地区。从1908年12月8日至1909年2月21日,舰只还展开了一次前往西里伯斯海的巡航。返回青岛后的阿科纳号又立即启程,因萨摩亚正发生骚乱。而当它于1909年3月22日抵达时,当地居民的独立运动起义已基本平息。返程中,舰只经由苏瓦马图皮德语Matupi前往塞班岛,并将骚乱者流放于此。然后,它访问了关岛并返回青岛。同年秋天,阿科纳号代表德国前往参加旧金山被发现140周年庆典,这也是为庆祝当地在1906年发生地震后完成重建。舰只经由夏威夷檀香山穿越太平洋,并在庆典开始之前造访了美国的西雅图洛杉矶圣迭戈。返程途中,阿科纳号再次经停檀香山。[9]在那里,它于12月10日对在外围暗礁擱淺的英国商船凯尔特酋长号(Celtic Chief)提供协助。在卸下船上货物以减轻重量后,阿科纳将商船拖曳出来。[10]

1910年1月17日,阿科纳号踏上返回德国的征程。它先是行驶至沙璜莱比锡号会合,并互换舰长。从3月4日至7日,它又在经停塞德港期间与换班的纽伦堡号相遇,并交换了部分船员。3月24日,阿科纳号抵达威廉港,并于1910年4月30日退役。[7]1911-1912年间,它在威廉港的帝国船厂英语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进行现代化改造。舰只的两门105毫米炮被移除,并在甲板上安装了两具500毫米(20英寸)鱼雷发射管,以及可携带200枚水雷的装备。在1913年重返现役后,阿科纳被撤出前线服务,并担任水雷测试船。而1912年拆除的两门炮则于1914年得到重新安装。[11]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阿科纳号被委任为岸防舰。至战争后期,舰只被转移至埃姆斯河口,在那里通过无线电通信与U型潜艇协调,以袭击英国商船。[12]

战争结束后,德国根据《凡尔赛条约》的指示需要清除敷设在北海的所有水雷[13]。从1919年至1920年,阿科纳号接替过时的战列舰普鲁士号担任扫雷母舰,为第11扫雷半区舰队提供协助。此后,它获重新武装并恢复巡洋舰职能。1921年5月25日,阿科纳号加入新组建的魏玛国家海军,直至1923年退役,由已完成了现代化改造的姊妹舰阿玛宗号所取代。舰只于1930年2月15日正式从海军名录英语Navy List中除籍,随后作为宿营船,最初在威廉港、1936年后跟随纳粹德国海军斯维内明德、以及1938年后在基尔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爆发。[7]

1940年5月,阿科纳号在斯维内明德改装成为一个浮动的高射炮台[7]。由于其轮机装置已经失效,故而被全数拆除。舰只需要被拖曳至阵位并锚定在那里。作为防空武器,阿科纳号的排水量为2,650公噸(2,610長噸),吃水深度仅5米。它此时的武器装备是由一门105毫米32倍径速射炮英语10.5 cm SK C/32 naval gun、四门10.5厘米38年式高射炮、两门37毫米30倍径速射炮英语3.7 cm SK C/30以及四门20毫米炮所组成。[14]随后,舰只被转移至威廉港编入第223海军防空旅,在战争后期又改为在布伦斯比特尔驻防。欧洲战事结束的前几天,阿科纳号的船员于1945年5月3日自行凿沉了舰只,以防止被盟军强占。[7]尽管如此,在德国投降后,英国皇家海军还是在5月7日接管了布伦斯比特尔的海军装备。阿科纳号成为被扣押的德国军舰之一,其余还包括四艘U型潜艇和受损严重的驱逐舰Z31号英语German destroyer Z31。它们的德国船员卸下弹药,并在英国人的监督下将武器从舰上移除。[15]阿科纳号随后于1948-1949年间拆解报废。[7]

注释

脚注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舰”。
  2. ^ 所有德国舰船在订购时都会被赋予临时代号;其中新增编入舰队的使用字母代号,而用于替换旧舰的则使用“(旧舰名)替舰”。[1]
引用
  1. ^ Gröner,第56頁.
  2. ^ Gröner,第99–102頁.
  3. ^ Gröner,第100頁.
  4. ^ Gröner,第99–101頁.
  5. ^ Gröner,第101頁.
  6. ^ Gröner,第99頁.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Gröner,第102頁.
  8. ^ Courtney,第22頁.
  9. ^ Thrum,第174頁.
  10. ^ Thrum,第193頁.
  11. ^ Gröner,第100–101頁.
  12. ^ Grant,第29頁.
  13. ^ 参见凡尔赛条约第II章:海军条款,第193条
  14. ^ Gardiner & Chesneau,第222頁.
  15. ^ Madsen,第59頁.

参考资料

  • Courtney, W. L. (编). The British and German Fleets. The Fortnightly Review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Ltd.). 2 January 1905,. CCCCLVII [24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870219138. 
  • Grant, Robert McQueen. U-boat Hunters: Code Breakers, Divers and the Defeat of the U-boats, 1914–1918. Penzance: Periscope Publishing. 2003. ISBN 1904381154.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0-87021-790-9. 
  • Madsen, Chris. The Royal Navy and German Naval Disarmament, 1942–1947. London: Frank Cass. 1998. ISBN 0714643734. 
  • Thrum, Thos. G. (编). Hawaiian Almanac and Annual 36. Honolulu: Thos. G. Thrum. 1909. 

延伸阅读

  • Hans H. Hildebrand/Albert Röhr/Hans-Otto Steinmetz: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Biographien – ein Spiegel der Marinegeschichte von 1815 bis zur Gegenwart, Koehlers Verlagsgesellschaft, Herf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