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華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5年2月22日) |
陳冠華(1912年7月23日—2002年2月24日),一說是1911年出生,原名陳水柳,暱稱「魚鰍」、「魚鰍先」(臺灣話「鰍」、「柳」同音,取自他原名的諧音)。台灣戲曲樂師、作曲家、樂器工藝家,生於台北萬華,因膽癌在台北市萬華區辭世。
陳冠華 | |
漢字 | 陳冠華 |
---|---|
白話字 | Tân Koan-hôa |
台語羅馬字 | Tân Kuan-huâ |
能演奏喇叭弦、殼子弦、大廣弦、嗩吶、二胡、高胡、中胡、低胡、月琴、秦琴、三弦、管、笛、簫、京胡、京二胡、板胡、六角弦、揚琴、鼓、鑼、鐃鈸、小提琴、薩克斯風、爵士鼓、黑管、吉他。能自製喇叭弦、殼子弦、大廣弦、嗩吶、月琴、秦琴、三弦、管、笛、簫。
曾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中國音樂科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教授、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台灣民俗歌謠班指導教師,1956年自組「省都什音團」,同時成立京劇團「省都國劇團」,後改名「陳冠華民俗樂團」。
1925年參加北投「清樂軒」子弟社,學台灣北管音樂。1926年到1935年間,做布袋戲團、歌仔戲團領奏琴師(兼嗩吶),並為科儀經懺和喪禮樂隊樂師。1926年,師從張圭(收錄在施叔青《台上台下》1書中的〈魚鰍先〉這篇專訪漢字作張雞)學習嗩吶。1933年到1934年間,師從杜蚶學戲曲音樂藝術和管(鴨母噠仔),後隨杜蚶進入音樂界,參與錄製許多戲曲唱片、民樂唱片和流行音樂唱片。曾任職日東唱片(Nitto)、勝利唱片(Victor)、美樂唱片(Biraku)等,為「日東唱片公司創作《望鄉調》、《深夜恨》、《茉莉花》等台語流行歌曲。
1936年,與陳秋霖、蘇桐共同參與「台灣新東洋樂研究會」,研製喇叭弦。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與蘇桐、陳秋霖被日軍留用為台灣戲曲樂師,參加日軍的文藝工作隊「明光新劇團」,演奏西樂,為宣傳劇伴奏。
戰後任職多個歌仔戲、布袋戲、北管戲、高甲戲、南管戲、京劇等各劇種表演團體。於「正聲天馬歌劇團」和「神仙歌劇團」任主奏樂師演奏嗩吶、月琴、三弦、管等樂器。曾應邀到拉丁美洲、美國、日本、印尼、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巡迴演奏。
1998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表彰他的音樂成就,出版《陳冠華的臺灣福佬民間音樂》雙CD與專書,收錄他的作品和演奏。
2005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陳冠華的吹拉彈唱》專書與3DVD。
主要學生
重要創作
歌仔戲新曲調
- 《廣東怨》
- 《日月嘆》
- 《心傷悲》
台語流行曲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 臺灣音樂群像 陳冠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