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邮报
《雅加達郵報》(英語:The Jakarta Post)是印度尼西亚一份英文日報,總部位於首都雅加達,由PT Niskala Media Tenggara主办。
雅加達郵報 The Jakarta Post | |
---|---|
類型 | 日報 |
版式 | 大報 |
持有者 | PT Niskala Media Tenggara |
創辦者 | 阿里·穆爾多波、林綿基、穆罕默德·胡多里等 |
編輯 | 內扎爾·帕特里亞(Nezar Patria) |
創刊日 | 1983年4月25日 |
語言 | 英语 |
总部 |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紅牌西路142-143號 (Jl. Palmerah Barat 142–143 Jakarta, Indonesia) |
ISSN | 0215-3432 |
網站 | www.thejakartapost.com |
《雅加達郵報》由印尼前新聞部長阿里·穆爾多波和政治家林綿基倡議成立,在1983年4月25日創刊,起初是4家印尼媒體的協作項目,廣告數量不多,需要花數年時間來增加銷量。1991年更換主編後,該報轉而支持民主運動,更敢於評論政治議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雅加达邮报》是印尼僅存的數家英文報社之一。如今,該報每日發行量约为4万份。
《雅加達郵報》是印尼主要的英文日報,也是亞洲新聞聯盟的成員,曾獲得多項新聞獎。該報被譽為海內外記者的訓練場,分為紙本版和網絡版,另闢有副刊《J+》,在星期六出刊。《雅加達郵報》的受眾是外國人和學歷較高的印尼人,來自該國中產階級的訂閱者也有增加的趨勢。
歷史
創立與演化
1980年代初,印尼有兩份英文日報,一份名為《印尼時報》(Indonesia Times),另一份名為《印尼觀察家報》(Indonesian Observer)[1],可是公眾對這兩份現有報紙的看法不好;而時任新聞部長阿里·穆爾多波和政治家林綿基目睹外國新聞媒體中對印尼的明顯偏見,感到失望[2]。他們決定刊行一份新的英文報紙。兩人一致決定遊說一組互相競爭的印尼文報社(獲專業集團黨支持的《專業之聲》、天主教徒擁有的《羅盤報》、基督新教徒擁有的《希望之光》和《時代》周刊)贊助這份嶄新的報章,以保障報章的信譽[2]。當時《雅加達郵報》志在成為一份優質英文報紙,就像新加坡的《海峽時報》、泰國的《曼谷郵報》和馬來西亞的《新海峽時報》一樣[3]。
林綿基創立PT Bina Media Tenggara這家公司來支援報紙發行[4],及後他又花了數個月接洽在目標報社舉足輕重的人物。《羅盤報》要求把報社25%的股權授予他們,以使他們處理報社日常的商業運作,諸如刊印、發行、廣告等事務。這樣的話他們才會合作。《時代》願意協助報社管理,並以報社15%的股權為其酬勞。《希望之光》也獲得報社的股權,該報員工薩巴姆·夏基安則獲聘為《雅加達郵報》首任主編。另外,當時剛接任新聞部長的哈爾摩格援助報紙的創刊工作,又替報社申辦執照,並獲得5%的股息。創刊經費總計達5億印尼盾(當時相等於70萬美元)[5]。該報首任總經理是安塔拉通訊社前任記者穆罕默德·楚多利,他和林綿基等人一樣是報章的共同創辦人[6]。
此外,《希望之光》報社的股權份額和報紙出版商問題等其他細節都在1983年3月一場在林綿基的辦事處舉行的會議中議決[7]。首期《雅加達郵報》在下一個月的25日刊行,總計8版[8]。新報社的編輯部位於《羅盤報》原洗衣間,那是一座一層高的倉庫;首批員工要手動排版,把皮卡刻度尺(pica poles)當作直尺使用[9]。創刊後頭幾個月,報社編輯把以前印尼媒體刊登的報導重新翻譯並刊登,後來外國通訊社轉載了這些報導。當時《雅加達郵報》刊登的原創報導很少,因為最初編者不想應對蘇哈托新秩序政府的新聞審查制度[10]。
《雅加達郵報》創刊初年,難以招徠廣告客戶,甚至出現了沒有廣告的《郵報》[11]。不過發行量卻急劇上升,從1983年8657份升至1988年17480份。報社本來希望《郵報》創刊三年後便能轉虧為盈,可是1980年代初期經濟不景,令創刊經費全被耗盡。最後報社在1985年從股東手中獲得一筆免息貸款,總值7億印尼盾。後來廣告逐漸增加,到了1988年,《雅加達郵報》終於能夠獲利[12],並被認為是印尼一份很有信譽的報紙[13]。
日趨活躍
《時代》前主編蘇山托·普佐瑪托諾在1991年8月1日出任《雅加達郵報》主編,接替調任印尼駐澳洲大使的夏基安。由普佐瑪托諾領導的《郵報》開始多刊登原創報導,少做翻譯報導;報社也告訴記者要更加主動,參與報社的日常運作[14]。政治上,該報也顯得更為敢言,和《時代》一樣偏向支持民主[14][15]。報社很快就運用《羅盤報》的撥款,興建兩層高新大樓,以供報社應用[16],報紙內容也增至12版[17]。
《雅加達郵報》在1994年與英國通訊社路透社和美國的Dialog資訊服務簽訂發行協議,令《郵報》報導傳到海外的過程更為容易[18]。到了1990年代中期,該報設立工作坊,以協助新入職而在印尼以外出生的員工學習印尼文化[19]。及至1998年12月,《雅加達郵報》發行量已達4,1049份[18],是亞洲金融風暴後碩果僅存的印尼英文日報之一[20];金融風暴使6家英文報社倒閉[21]。當年,該報亦成為亞洲新聞聯盟的創會會員[22]。
由億萬富翁李白出資籌辦的《雅加達環球報》在2008年11月創刊,《雅加達郵報》因此面臨競爭,這件事可以說成是「敲響警鐘」[21]。數名《雅加達郵報》記者離職,加入《雅加達環球報》的編採團隊,而《雅加達環球報》創刊時的每日發行量是40,000份。邁雅塔瑪·蘇瑞奧迪寧拉特(Meidyatama Suryodiningrat)自2010年8月起出任該報主編[23],直到2014年1月仍然在職[24]。
版本與其他刊物
週日版
《雅加達郵報》的週日版在1994年9月18日創刊。週日版的新聞報導比平日版本更深入,也包括了平日版本不會刊登的娛樂環節和小說[25]。
網上版
《雅加達郵報》設有網上版,它不僅收錄了刊印版《雅加達郵報》的報導,還有僅能在該報網頁瀏覽的免費報導。網上版也設有按照時事動向而不斷變更的新聞快報。該報希望能把該報刊印版創刊以來所有報導錄入網站;截至2011年,該報電子版新聞報導至少有5,0000篇,最早的報導可追溯到1994年6月[26]。
峇里日報
《雅加達郵報》報社得知該報有4,900名讀者住在峇里島,故此在2012年4月9日創辦《峇里日報》,每期四版,在峇里島印刷[27]。
市場
《雅加達郵報》的目標受眾是印尼商人、學歷高的印尼人和外國人[28][8]。在1991年,該報有62%的讀者是外國僑民。該報在普佐瑪托諾擔任總編期間開始吸納更多印尼讀者[16]。截至2009年[update],該報讀者達4,0000人,當中大約一半是印尼中產人士[21]。截至2018年,該報的網上訂閱費用為每月11美元,刊印版的費用為每月12美元。[29]
版面編排、報導風格
《雅加達郵報》是一份大報。頭版設有報導索引,並刊登一個名為「奇異世界」(This Odd World)的短篇奇聞欄目。生活版內刊8篇漫畫,所用圖像、圖片比同時的印尼媒體還要多。該報社評往往比其他印尼報紙的社評短[10]。
《雅加達郵報》以倒金字塔結構為報導格式,即是報導以新聞重點起首[13];在1980年代,很多印尼報紙都把導言放在報導後方[8]。路透社編輯比爾·塔蘭特(Bill Tarrant)[30]將此現象歸因於英文和印尼文不同的寫作風格:英國人寫文章喜歡應用主動式和直接陳述句,而印尼文行文語氣有禮貌,喜歡用被動式,措辭也較為委婉[19]。林綿基曾就此說過:「你不能用爪哇文的方法,以英文吹牛。」(You cannot bullshit in English, like the Javanese way.)[13]
反響
《紐約時報》記者彼得·捷靈(Peter Gelling)指出,對於當地記者而言,《雅加達郵報》儼如「訓練營」,該報社也開設實習計劃。在2009年,有6名彭博通訊社記者曾在《雅加達郵報》擔任記者[21]。
印尼記者協會(Persatuan Wartawan Indonesia)在2006年認定《雅加達郵報》是其中一份能好好秉持新聞道德及標準的印尼報紙;《羅盤報》和《印尼郵報》也得到這樣的評價[31]。該報關於外國政局的報導獲評為準確、體現學養、分析良好,故此在2009年1月獲得阿丹·馬力克獎(Adam Malik Award)[32]。一年後,該報3名記者憑著關於文化、法律和政治領域的優秀攝影作品而獲印尼煙草公司三寶麟頒授阿迪瓦塔獎(Adiwarta Award)[33]。
腳註
- ^ Siagian 2003, Grabbed at the creation.
- ^ 2.0 2.1 Tarrant 2008,第47頁.
- ^ Tarrant 2008,第67頁.
- ^ The Jakarta Post, The Jakarta Post.
- ^ Tarrant 2008,第54–56頁.
- ^ The Jakarta Post 2013, Senior journalist.
- ^ Tarrant 2008,第57頁.
- ^ 8.0 8.1 8.2 Tarrant 2008,第66頁.
- ^ Tarrant 2008,第60–61頁.
- ^ 10.0 10.1 Tarrant 2008,第66–67頁.
- ^ Tarrant 2008,第70–71頁.
- ^ Tarrant 2008,第92–93頁.
- ^ 13.0 13.1 13.2 Tarrant 2008,第104頁.
- ^ 14.0 14.1 Tarrant 2008,第107–109頁.
- ^ Tarrant 2008,第120頁.
- ^ 16.0 16.1 Tarrant 2008,第109–111頁.
- ^ Tarrant 2008,第121頁.
- ^ 18.0 18.1 The Jakarta Post,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 ^ 19.0 19.1 Tarrant 2008,第128–129頁.
- ^ Tarrant 2008,第171頁.
- ^ 21.0 21.1 21.2 21.3 Gelling 2009, Indonesian billionaire takes.
- ^ The Jakarta Post 2011, Pakistan's 'Dawn' joins.
- ^ The Jakarta Post 2010, New editor-in-chief.
- ^ The Jakarta Post 2014, Outlook 2014.
- ^ The Jakarta Post, Sunday Edition.
- ^ The Jakarta Post, Online Edition.
- ^ Media Indonesia 2012, Jakarta Post Luncurkan.
- ^ Eklöf 2003,第14頁.
- ^ Premium Subscription. The Jakarta Post. The Jakarta Post. [2019-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7).
- ^ Bill Tarrant. Thomson Reuters. [2014-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1).
- ^ Gatra 2006, PWI Berikan Penghargaan.
- ^ Pakpahan 2009, The Jakarta Post.
- ^ Tempo 2010, Tempo Raih Dua.
參考文獻
- Eklöf, Stefan. Power and Political Culture in Suharto's Indonesia : the Indonesian Democratic Party (PDI) and Decline of the New Order (1986–98). Copenhagen: NIAS. 2003. ISBN 978-87-91114-1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 Gelling, Peter. Indonesian billionaire takes on the Jakarta Post. The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2009-01-18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1).
- 'The Jakarta Post' gets new editor-in-chief. The Jakarta Post (Jakarta). 2010-08-02 [201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5).
- Jakarta Post Luncurkan Bali Daily [Jakarta Post Launches Bali Daily]. Media Indonesia. 2012-04-09 [2012-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1).
- Online Edition. Jakarta: The Jakarta Post.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3).
- Suryodiningrat, Meidyatama. Outlook 2014: A choice for change. The Jakarta Post (Jakarta). 2014-01-27 [2014-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1).
- Pakistan's 'Dawn' joins ANN. The Jakarta Post (Jakarta). 2011-11-26 [2011-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02).
- Pakpahan, Desy. The Jakarta Post Raih Adam Malik Award [The Jakarta Post receives the Adam Malik Award]. Tempo (Jakarta). 2009-01-06 [201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7) (印度尼西亚语).
-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Jakarta: The Jakarta Post.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3).
- PWI Berikan Penghargaan bagi Tokoh Pers [The PWI Honours Press Figures]. Gatra (Jakarta). 2006-02-10 [201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7).
- Senior journalist and 'Post' founder dies. The Jakarta Post. 2013-03-24 [2013-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2).
- Siagian, Sabam. Grabbed at the creation — my years at the 'Post'. The Jakarta Post (Jakarta). 2003-06-23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6-23).
- Sunday Edition. Jakarta: The Jakarta Post.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3).
- Tarrant, Bill. Reporting Indonesia : the Jakarta Post Story. Jakarta: Equinox. 2008. ISBN 978-90-04-043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 Tempo Raih Dua Anugerah Adiwarta Sampoerna 2010 [Tempo Receives Two Sampoerna Adiwarta Awards (2010)]. Tempo (Jakarta). 2010-12-09 [201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7).
- The Jakarta Post History. Jakarta: The Jakarta Post. [2011-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