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什 (青年運動)
(重定向自青年民主反法西斯运动“纳什”)
纳什(俄语:Наши,羅馬化:Nashi,意即“我们的”)是一个俄罗斯的青年运动,正式全称是青年民主反法西斯运动“纳什”(俄语:Молодежное 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ое антифашистское движение «Наши»,羅馬化:Molodezhnoe demokraticheskoe anti-fashistskoe dvizhenie "Nashi")是由瓦西里·亚克缅科(前普京时代一起走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于2005年3月1日成立,创建大会则在2005年4月15日举办。
青年民主反法西斯运动“纳什” Молодёжное 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ое антифашистское движение "Наши" | |
---|---|
主席 | 瓦西里·亚克缅科 |
成立 | 2005年3月1日 |
解散 | 2019年12月9日 |
前身 | 一起走 |
总部 | 24th A Building, Pervaya Yamskogo Polya Street, Moscow, Russia |
党员 | 150,000 |
意識形態 | 主權民主 反法西斯主義 反自由主義 反美 反革命[a] 普京主義 |
政治立場 | 大帳篷, 極右翼 |
国内组织 | 全俄人民陣線 |
Main organ | Rosmolodezh |
官方色彩 | Red White |
口號 | "如果不是我们谁?" (俄语:"Кто, если не мы?") |
党旗 | |
官方网站 | |
nashi.su | |
俄羅斯政治 政党 · 选举 |
发展
亚克缅科称纳什的宗旨在于反对他所见到的日益增长的俄罗斯法西斯主义,以及如有必要与光头党做斗争。亚克缅科在与《共青团真理报》的采访者交谈时宣称俄罗斯左翼自由派政党俄罗斯统一民主党“亚博卢”是个法西斯团体。
2006年夏季,克里姆林宫的顾问训示纳什的成员说:“不够粗暴”“你一定要准备好”“粉碎法西斯分子的示威和以武力遏止任何推翻宪法的企图”。一名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者,罗曼·萨季霍夫,加入了纳什的姐妹组织俄青(青年俄罗斯)以调查该组织的活动,他称俄青组建了一群“超促进剂”以专门与反对派展开街头战斗,他们的训练内容包括制作烟幕弹,他秘密地录音了询问对话。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说这样的训练对街战极有价值。
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们谴责纳什指使冲击他们的成员,其中包括2005年8月在莫斯科的一例。
事件
其他使用情况
早在1990年年代也有另一个组织叫做纳什,宗旨定位为极端民族主义,他们的成员被称为纳西斯蒂。(纳什主义者,纳什分子,俄语中的词汇nashisty由“法西斯蒂”派生而来)
註釋
- ^ According to its 2005 founding manifesto, the goals of its ideological socio-patriotic movement are to create a feeling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about Russian destiny. Its objectives are: to preserve the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sovereignty of Russia from internal civil war caused by Russian ethnic and religious division, and from external economic management caused by Russian stagnation; to change the thinking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elite into a modern optimistic and patriotic belief in the future; and, to form a functioning civil society from the current Russian despondency, parasitism, apathy, and inability to self-organize.[1]
參考文獻
- ^ Manifest molodezhnogo dvizheniya «NASHI» Манифест молодежного движения «НАШИ» [Manifesto of the youth movement Nashi]. nashi.su. Moscow: The youth movement Nashi. 2005-04-18 [2016-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