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只
元朝云南官吏
馬哈只(1345年1月12日—1382年1月15日),元朝雲南官吏,是航海家鄭和的父親。生於甲申年元順帝至正4年[1],終於洪武壬戌十五年七月初三日(明平雲南之戰),享年三十九歲 [2]。
他的本名为“米里金”,馬是穆罕默德的縮寫,為穆斯林作為姓氏用,哈只是給去過麥加朝聖的穆斯林的一種尊稱,所以,馬哈只的漢文墓誌銘稱他為馬公,字哈只。
生平
馬哈只家族世代為雲南昆陽州人;祖父拜顏,祖母馬氏;父親哈只米的纳,母親溫氏。馬哈只娶妻溫氏,溫氏“有婦德”。並有兩個兒子,長子馬文銘,次子马三保即郑和。
馬哈只生而魁岸奇偉,風裁凜凜可畏。馬哈只生性不肯枉己附人,人家有了過錯,總是當面斥責,不加掩飾。他性格尤其好做善事,遇見貧困以及鰥寡無依靠的人一定會加以保護,所以鄉親族人總是稱呼馬哈只為長者。公事上,馬哈只勤勞,睿智,敏銳,謙恭且謹慎細膩,不避辛勞,是為當地縉紳稱譽。
從鄭和身上可以看到馬哈只在平日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美德,以及對仁義的教誨。
逝世
明朝将领傅友德進攻雲南的元梁王時,馬哈只為元朝方面作戰 ,昆明時城破陣亡。馬哈只死後,長子馬文銘依照禮俗把他的靈柩安葬於寶山鄉。墓誌銘為: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仪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
次子马三保當時十岁,因為被問及梁王自殺時的對答聰明無畏,被傅友德相中,阉割成太监服侍燕王朱棣。鄭和隨燕王戎馬征戰,並無一般宮中長大太監女性化的人格特徵,而是能保有父親的風裁,性格與美德。和建立功勳,最終衣錦還鄉,能夠給父親樹墓碑。